中国的节日

春节(古亦称“元旦”)。正月初一日。

上元(元霄)。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叫春社,立

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了寒食, 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依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节。古人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已。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但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端午(端阳)。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 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扰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 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

七夕。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的晚间是牵牛织女聚会

之夜,大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 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

所以称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对汝南恒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

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小时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古人又认为: 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

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戍日。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 的风俗。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最后中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