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城的“风水”理论

“风水”理论在我国古代几乎是无所不在的。尽管这种学说充满着迷信

的色彩,然而仔细地推敲它的理论以及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所作出的某些实 践,就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风水”理论的有些部分中具有地质、地理、气象、水文、生态、景观,乃至哲学、美学、心理学诸方面的内涵。

对于北京城所在地的“风水”,史书中多所论述,其中较精辟者说其“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并说“太行自西来⋯⋯重冈迭阜,拥护而围绕之,不知其几千里也。其东则汪洋大海, 稍北乃古碣石,稍南则九河故道,洛日月而浸乾坤。所以界之者又如此其直截而广也。使万物之广,亿兆之多,莫不面焉以相见。则凡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者,莫不在于照临之下。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

纵观我国古代的有关都城设置的“风水”理论,其宗旨在于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诚然,古代都城位置的确立,还与历史上各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有关。但是,如果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剔除共封建迷信的成分, 深入地探索它,进而“去其糟粕,求其精华”,则不仅可以进一步阐明和丰富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