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名为“文人园”,是饶有书卷气的艺术。书卷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它的含义是指没有商人气,少世俗气。中国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追求自然情趣,于是置山水、花木于苑囿之中。园林艺术应时而生。开始模仿真山大小,进而取真山之模型,都不称意,最后取山之局部,抽象而出。园林不是简单的山水复制,是将自然景物加以概括提炼。此外,中国士大夫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造园的立意构思

大多出于诗文;再借诗文、额联,点缀和题咏园林景色。所以,园实文,文实园。这是书卷气的又一含义。

中国园林是融入文人气质的自然景观。但这种融入不露斧痕,从而使中国园林形成了特有的风格:闲适幽雅,清新空灵,超世脱俗。正如明代建筑学家计成在《园冶》中所总结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原本就属文化范畴,而非土木绿化之事。它首先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市民生活的反映,象明清时中国园林进入成熟期,皆因为从明嘉靖至万历年,“四海澄平”,经济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繁荣之故。其次,园林建筑也有一定的哲学背景。象前面提到的文人园起始于魏晋,追求的是归真返璞、山野奇趣,不能说同当时风行的老庄思想无关。

中国园林建筑的“因借”手法,讲的是造园要善于因地制宜,借取自然景色,赋予园林以一种天然的气势神韵。这同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主客互融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中国园林的建造,关键在一个“悟” 字。悟其理,传其神。不论“因借”,还是对景、对比、虚实、深浅、隔曲、藏露、动静⋯⋯有法而无式,都凭主观感悟,灵活运用,巧用心思。切忌杂凑,堆砌。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园林还秉承了中国的美学传统。中国美学首重意境,园林也重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因此,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产生不尽之景,觥筹交错,扑朔迷离,主客交汇,情景交融,得不尽之意。这正是中国艺术所推重的含蓄的审美境界。这恐怕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善于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