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尚黄的来历

黄是尊贵的象征。这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习尚。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深明中国此俗,所以在 1986 年 10 月来华访问时,特意做了一身黄色的服饰。那么,中华民族尚黄的风习是怎么来的呢?这在中国文化史上似乎成了一个不解之谜。有的人说,中国人是黄种人,所以尚黄;有的人说,黄是“中和之色”,合乎“自然之性”,所以中国人尚黄。显然,这都属于缺少史实根据的推论,难以服人。

其实,中国人民尚黄的这种风习是西汉中期确立的。在此之前,中国人

民并不尚黄。相传黄帝尚黄,夏尚黑,但均属传说,无法考见。殷商尚白, 周尚赤,已较为可信。据《礼记·檀公上》记载:“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 中华民族尚黄的来历 - 图1,牲用中华民族尚黄的来历 - 图2。” “日中”为白,翰指白马;“日出”为赤,“ 中华民族尚黄的来历 - 图3指赤马”,“中华民族尚黄的来历 - 图4”指赤色的祭牛。从现代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殷商的陶器以白色的较精致,多作祭祀用品,主要由贵族使用。关于殷人尚白、周人尚赤的习俗,《礼记》中有多处记载,基本可信。

据《周易》中“坤”卦载:“六五:黄裳,元吉。”坤卦以六为臣位, 五为尊位。黄是中色,“裳”是下饰。“黄裳”即黄色的裙子或裤子。这是说,臣子用黄色的裙子或裤子作下饰。《礼记·郊特牲》载:“野夫黄冠, 黄冠,草服也。”田夫要戴黄帽子,这都证明黄色在当时并不尊贵。

秦王朝建立后,也按照“五德终始”的说法,自认是水德,崇尚黑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为今水德之始⋯⋯衣服旄族节旗皆上(尚)黑”。史实表明,在汉代以前华夏族并未确立起尚黄的观念。

汉初尚赤,而到了汉武帝时则为之一变。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学说, 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董仲舒对邹衍的五行说作了进一步发挥和阐释。按照这种学说,五行相生相克,每个朝代都代表了五行中的一德。在金、木、水、火、土五德中,木居东、尚青;火居南,尚赤;金居西,尚白;水居北,尚黑;土居中央,尚黄。秦为水德,土克水,汉朝换代,必须在礼仪、制度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改变。汉武帝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像“改正朔,易服色” 这种大事,他祖上未敢做,却由他完成了。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太初元年(公元前 104 年),“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而色尚黄”。其实, 贾谊、司马迁等人也都有尊土德尚黄的建议。自武帝以后,不仅西汉、东汉相沿不改,而且后世历代王朝都以黄色为尊贵。尚黄渐渐成了中华民族一种稳定的习尚。

在历史上,汉代是汉民族形成的时期。经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民族大融合,汉民族到这时逐渐形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它基本上具有了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在这时形成的习尚也就成了整个民族稳定的共同心理。

历史事实说明,汉代是中华民族风习形成并趋向稳定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例如,商代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周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以十月为岁首, 汉武帝改历,“以正月为岁首”。自此以后,相沿 2000 余年,至今未改。汉武帝还按照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 2000 多年的统治地位。这都说明,随着汉民族的形成,这时形成的习俗也长期地稳定了下来。

汉武帝时虽改为尚黄,但在此时及此后的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内,共并未成为帝王之家的专用色。据《汉书·百官表》载,官员凡秩比 200 石以上者,

“皆铜印黄绶”。200 石在汉代是很低的官秩,也仍可使用黄色的绶带。汉代的丞相、太尉等三公官署,门厅都涂黄色,称为“黄阁”。东汉太尉府里还有黄阁主簿。可见一般的臣下都可使用黄色。

东汉时期,董仲舒的学说借助政治力量得以法典化和经学化。在钦定《白虎通德论》中,讲到五行的关系时,特别突出了“土居中央”的理论,原是五行之一的土,却被提高为五行之首。土被描绘成一切物质元素中最根本的元素和社会结构中最高的主宰。就连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也说:“黄为土色, 位在中央。”(《论衡·符验》)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均认为中国居“天下之中。”正与土德相应,所以尚黄的观念便愈益牢固。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五德终始说的盛期已经过去,后世君主不再过分重视。他们有的不再去占五行中的某一德,有的虽称自己的王朝占五行中某一德,也仅是在旗帜上或个别场合有所表示,而皇室仍以黄为尊。据记载,唐、宋尚赤,元尚白,明尚赤。唐虽说尚赤,但皇帝服饰仍用黄色。据考证典籍的《野客从书·禁用黄》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到唐高宗时,皇帝的诏敕都要用黄纸书写,称作“黄敕”并成为定式,在诏敕中如需有所改动,亦需用黄纸贴上, 称之为“贴黄”。

此后,黄色和皇家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愈形尊贵和神圣,渐渐成了皇家的专用色。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时,部下将黄袍往他身上一披。就意味着要他当皇帝。明代虽称尚赤,但皇帝的话要写在黄纸上,称“誉黄”。太监将誉黄送往内阁票拟,也要用“黄袱箧”。皇帝的文告用黄纸书写,称为“黄榜”。明清时期,为皇帝的文告用黄纸书写,称为“黄榜”。明清时期, 为皇家征发赋税和徭役的户口册子被称为“黄册”。清朝皇帝“龙袍”,色用明黄”。(《清史稿·舆服志二》)皇帝的车驾都要有黄色龙旗。(《清史稿·舆服志四》)进入近代以后,清廷仿效西方国家有国旗之制,便制定和使用黄色龙旗。清代宗室许系黄金的带子,“黄带子”就成了清代宗室的别名。一般的臣民,如未得到皇家的特许,则不得用黄色。连雍正时的大将军年羹尧,因擅用鹅黄色荷包和黄包袱,被认为有不臣之心,成为被定死罪的原因之一。

这样,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中便形成了黄为尊贵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