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文化

苏轼有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柑橘原产我国,已有 4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夏禹时代即有橘、柚(香橙)、枳(酸橙)的栽培,并作为贡品向皇帝朝贡。春秋战国时期古籍记载:“果之美者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宋代韩彦直撰写的《橘录》记载了温州 27 个品种柑橘的嫁接、栽培、防寒、采收、贮藏技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橘栽培的专著。大约在西汉,我国的柑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地区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后又传播到日本和美国。

我国大诗人屈原在《橘颂》中吟咏道:“后皇嘉树,橘来服兮,受命不变,生南国兮⋯⋯”抒发了对哺育自己成长的楚国的挚爱之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绅在《橘圃》诗中写道:“江城雾敛轻霜草,园橘千株欲变金。朱实摘时天路近,素云飘处海云深。惧同枳棘愁千徒,每抱馨香委照临。怜尔结根宜自保,不随寒暑换贞心。”赞美的桔树不与枳棘同伍,不因寒暑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贞洁之心的品格。

柑桔还有不大好听的名字:木奴、橘奴。这个绰号来源于《水经注·沅水》。吴国的丹阳太守李衡于武陵龙阳洲上,种橘千树,说犹如养了一批奴隶为他劳动,因而称柑桔为橘奴,亦称木奴。其名不雅,但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大种柑桔的经济效益,连太史公司马迁也说:“江陵千树橘,可当封君”。浙江黄岩地区是我国蜜橘的集中产区。每逢正月十四夜,整个黄岩城万

灯齐放,橘农家家户户挂灯燃烛,照得雪亮,称之为“间间亮”。所挂花灯有橘蓝灯、橘花灯、凤凰搦橘灯等,千姿百态,曲尽其妍。正月十五夜,黄岩澄江上还举行“放橘灯”游戏,橘农将几千盏小橘灯装在灯船中,撑到江心,将橘灯放置水面,任其漂流,江面上就像撒落了无数流星,闪闪发光,

随波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