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匾文化

匾多为木制,也有绸质的,民歌《绣金匾》指的就是绸匾。当今的锦旗之类,也应归于绸匾一类。

中国古代的匾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匾的第一大特点主要是起谐调人际关系的作用,达到教化的目的。在中国封建社会,对那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政治规范显著的人,常制匾加以表彰,称“扁表”。如百姓赠给海瑞的“海青天”匾,但更多的却是维护封建伦常,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虚伪性的匾额,如对众多烈女、节妇、官宦人家的表彰。

古代的匾不但承载着儒家整套的礼、乐、仁、义观念,谐调着君臣、父子、亲友、乡邻各类人际关系,同时又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儒道互补精神,蕴含着天人谐调的文化思想。这类匾额多是风景名胜、起居休憩之所的,如“南天门”、“清心阁”、“养心斋”、“静谷”之类。封建社会的失意文人曹雪芹为金陵十二钗居所题写的匾额亦属这一类,如稻香村、潇湘馆、怡红院、秋爽斋、蘅芜苑等。

中国古代的匾不但体现着古代文化的价值取向,同时也集中地体现了中

国古代的审美观念,这是古代匾额的另一大特点。从总体上讲,中国古典美讲究精致,讲究字斟句酌,繁缛细巧。从匾来讲,首先讲究的是文字内容在载道的同时要很有文采。《红楼梦》对此作了十分精细的描写。如对清客们为潇湘馆所题的匾额“淇水遗风”、“睢园雅迹”均不及宝玉所题“有凤来仪”的描写,对清客们为怡红院所题的“崇光泛彩”不及宝玉所题“红香绿玉”,而宝玉所题又不及元春“怡红快绿”之题的描写,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题匾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又同中国古典美学的特点是一致的。古代的匾还讲究木质,木工的精良,漆工的精湛,书法的精妙。宋代楼钥的《玫瑰集》中的《先兄严州行状》一文载题匾事:“下笔辄工,好事者争求扁牍,流传甚多。”这都说明了古代制匾过程的讲究。

中国古代的匾在内容上集中地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在形式上,与同类文化载体碑刻和对联比较,匾额比碑刻使用面广泛,与对联比,它既可以领导对联联合使用,又可单独使用,且具对联所没有的表彰作用。因此,匾的使用范围上至帝王宫苑,下至百姓民宅,广及儒道法释各家,真正形成了中国相当普遍的匾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活动内容的广泛和审美观念的变化,那种极其精致的木匾,一般只用于风景名胜之所,社会活动场所广泛使用的是铝、玻璃、塑料制作的匾。绸匾除了以锦旗代替之外,纸质的奖状亦是其变体,奖状环以花卉绸带旗帜之图案,比绸匾经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