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城·太极旗

韩国名称的来历。公元前 4 世纪前后,在韩半岛的中南部出现了马韩、

弁韩、辰韩 3 个小国,史称“三韩”。“三韩”的“韩”字,是韩国语固有词“HAN”的记音字,它在韩国语中是“大”的意思。现代韩国语中“大道” 的“大”,仍然用这个词。当时,由于韩国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韩国文字始创于 15 世纪),因此,无法用文字把这几个国名记录下来,所以就采用了当时通行的用汉字记写韩国语音的办法,借用了中国历史上韩国的“韩”字。马韩、弁韩、辰韩也都是用这种办法记写的。马韩的“马”在韩国语中是“南方”的意思,马韩,意为“南方的大国”;弁韩的“弁”是韩国语“光明” 一词词根的转化音,弁韩,即“光明的大国”之意,因为该国位于半岛东南海边,每天能最早看到日出;辰韩的“辰”是韩国语“东方”一词的转化音, 辰韩,即“东方的大国”之意,因为它建于该半岛东海沿岸。“三韩”是该半岛上最早建立的 3 个国家,且比较发达,在韩国历史上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韩字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汉城名称的来历。韩国历史上的高句丽朝约于公元前 18 年前后第一次在今天的汉城一带修了座都城,名“慰礼城”(意为“我们的城”)。后来, 高句丽迁都他处,遂将此城改名为“汉城”。汉城的“汉”,也是韩国语固有词“HAN”的记音字。由于当时中国的汉朝对韩国的影响较大,故记这个“HAN”音时,没有用“韩”而是用了“汉”。汉城即“大城”的意思,这与当时该城的规模较大有关。由于此城在封建社会作首都的时间最长,所以, 人们习惯以“SEOUL”(“京师”、“京城”之意)相称,至今未改。而中国人旧称不改,时至今日仍然沿用着“汉城”一词。

太极旗的来历。韩国国旗也称太极旗。在韩国的历史上,太极旗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李氏王朝高宗 19 年,即 1882 年 8 月,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奉王命赴日本谈判。途中,2 人商议,作为一个国家的代表没有一面国旗是不行的,于是,他们依据中国八卦图和《易经》的启示,就在去日本的船上绘制了太极旗。朴、金 2 人回来后的 1883 年,该旗被正式采纳为李氏王朝的国旗,并颁布使用。1948 年,韩国政府成立时也决定把太极旗作为国旗使用。1949 年,韩国文教部正式颁布了太极旗的制作标准,并决定,旗杆顶端用国花——木槿花加以装饰。该部的审议委员会对旗面及其图案所作的解释是: 太极旗的横竖比例为 3 比 2,白底代表土地,中间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太极的两仪为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阴阳,象征宇宙。周围折四卦除代表政府的含义外,乾卦代表天、春、东、仁;坤卦代表地、夏、西、义;坎卦代表日、秋、南、礼;离卦代表月、冬、北、智。其整体意味着一切都在一个无限的的范围内永恒运动、均衡和协调,象征东方思想、哲理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