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与文化

研究中国书法,历来重视碑刻,而忽略了不小的古币,其实,由于古币在社会流通领域特殊地位,其书法文化,历来倍受重视。

大凡古币上的题字,都是当时具有权威性的书法家、知名文士所写。从秦朝开始实行货币标准化,特别是唐代实行年号钱以后,更是如此。因为寥寥数字,不是洋洋洒洒的大篇文章,既要表现书家水平,又要传之千古,可谓一笔千金,所以在为古币作书时,总是慎之又慎,精之又精。加上我国钱币铸造技术,千年来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木模、泥范、铜范、铁范几道工序, 作业过程严格准确。铸成的洋钱,要经当朝皇帝和户部、工部审定。其书法在艺术要求和规范程度上都是很高的。

我们不妨可以看看:宋徽宗赵佶手书“大观通玉”、“崇宁通宝”是极为标准的铁划银钩瘦金书。无论是神韵、气势、间架结构上,都可称之为书

家风范。北周的“永通万国”钱,反映了古老的汉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注入新的血液后,粗犷与隽秀结合的新貌。金代著名书法家党怀芙的玉筋篆书“泰和重宝”更是如此。字体端庄凝重,肃穆大方,反映出女真族处于鼎盛时期的锐气和强盛。由中可以看出其接受汉族影响后,文化发展的高度。“元丰通宝”气势贯通,笔法遒劲,是宋代大诗人、书家苏轼的力作。“至道元宝”是宋太宗的手泽,证明这位继位不久的统治者,还是有才华的。

如果能从先秦的权钱“第五重四两”、秦“半两”、汉“五铢”、新“货布”到唐宋迄清,能有这样一套按历史年代排列的实物或拓片,其历史价值自不待言。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书法艺术演变的规律。

早在秦统一货币前,就有布、刀、蚁鼻、圆环等样式。秦统一后,方孔圆钱成为统治中国几千年的规范形式。这在货币发展史上,当然是一个进步。然而从艺术欣赏的多样性出发,似乎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货币的另一个分支——厌胜钱又异军突起。厌胜钱为什么叫“厌胜”?查了许多资料,不甚了了。但它确实是货币,其中不少起过流通作用。而作为艺术欣赏品,似乎更有价值。因而,它具有明显的双重性。

厌胜钱的形式有莲花形、葫芦形、挂牌形、佩方形等,有的饰有各种动物、花卉图案;有的大如铜镜,有的小如珠玑。有的还写有各种古语如“状元及第”、“五子登科”、“鲜花供养”、“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否极泰来”等,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渴望和平安定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愿望,而各种装饰图案,又具有各个不同朝代的历史特点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然而,我们研究美学史,民俗学史以至研究历代社会学和伦理观念变化的学者,几乎完全忽略了这一部分极为宝贵的资料。这是非常可惜的。我在翻检之余,信手拈来几枚,述之以飨读者:一枚大钱画面由海浪、小舟、丹药、浮云、亭阁组成,主人公乘风飞来,飘飘欲仙,虽然是某种神话传说图景,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力,是一幅和谐完整的金属版画。另一枚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传说《周处斩蛟图》,整个画面气韵生动,笔触凝练。简洁的几笔勾划出蛟龙张牙舞爪的凶恶神态与气焰,而周处抬腿、挥剑的姿态也充满了动感与韵律感。不失为一幅无名佳作。

最后,我还想介绍一枚厌胜钱,对天研究我国古代的民俗、社会风尚以至伦理观念,具有不容轻视的价值。这枚钱正面楷书“风花雪月”四字(对读),外廓有云纹;背面仔细分辨,系男女合欢会的四种图样。在丁福保编纂的《古钱大辞典》《历代古钱图说》中,亦有类似铜钱。证明此钱在中国古代社会民间流传范围是很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