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非洲

  1. 埃及

伊斯梅尔统治时期(1863—1879),埃及大举外债,接受西方高利贷款, 结果入不敷出。1876 年,接受英法对埃及财政的“双重监督”。1878 年, 组成有英、法代表参加的“欧洲内阁”。努巴尔任首相,英国人威尔逊任财政大臣,法国人布里尼叶任公共工程大臣,意大利和奥地利人分任副大臣。

1879 年 1 月奥拉比创立祖国党。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其主要骨干是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和爱国军官。它主张国家独立,维护埃及主权,实行宪政,同“欧洲内阁”作斗争。4 月,在群众抗议下,伊斯梅尔被迫改组政府,任命祖国党温和派领袖谢里夫组织内阁,辞退英法部长。5 月,英国怂恿奥斯曼素丹废黜伊斯梅尔,任命其长子穆罕默德·陶菲克为赫迪夫。6 月,陶菲克继位后,迫使谢里夫辞职,任命里亚德组阁,并逮捕祖国党人和进步人士。

1879 年 11 月,祖国党改组,由奥拉比中校出任主席。1881 年 9 月,奥

拉比率 4000 官兵对陶菲克进行“兵谏”,提出打倒里亚德独裁政府;建立欧洲式议会;增加军队名额;改善埃及军人待遇等项要求。陶菲克被迫罢免里亚德,任命谢里夫组阁。谢里夫排斥以奥拉比为首的激进派,在同年 12 月拟定的宪法中竟取消议会讨论国家预算的权力。这种倒退行为遭到多数议员和群众的反对。1882 年 2 月,谢里夫辞职,巴鲁迪组阁,奥拉比任陆军大臣,并成为内阁实际负责人。

从 2 月 4 日至 5 月 25 日,新内阁颁布一系列法令,进行民族、民主性质的改革。议会通过的基本法规定内阁不对赫迪夫而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讨论通过全部国家预算,实际上废止了双重监督制度。政府解雇一批外国官吏,剥夺 40 名反动军官军衔,清除 300 名土耳其、契尔克斯族军官,使埃及军官基本上掌握军权。在司法制度、发展商业、兴修水利和普及教育方面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882 年 7 月,英军入侵埃及,陶菲克叛国投敌。奥拉比率领埃及军民进行抗战。9 月 15 日,奥拉比兵败被俘,英军占领整个埃及。英国派遣拥有总督实权的“领事”统治埃及。英国人占有埃及高级官吏职位的 70%。埃及赫迪夫成为英国傀儡。埃及名义上从属奥斯曼帝国,实际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906 年 6 月 13 日发生了丹沙微惨案。英国占领军军官到丹沙微村狩猎,

枪击农妇,激起民愤,一军官在逃窜时中暑死亡。埃及警察奉命逮捕 250 人, 后判处 4 人绞刑,12 人监禁和苦役。丹沙微惨案后,埃及又掀起民族运动高潮,反对英国统治。1907 年,穆斯塔法·卡米勒成立了第二个祖国党,基本上是在知识分子中活动。由于受到迫害,从 1910 年起迁到国外从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