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 1905 年革命

20 世纪初,俄国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沙俄帝国主义除具有一般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外,还有它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和农奴制残余结合在一起。列宁称之为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沙皇政府对外依赖外国资本, 热衷侵略扩张;对内实行残暴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和经济剥削。俄国革命的主客观条件都已成熟,工农群众运动高涨,1900—1903 年的经济危机和1904—1905 年的日俄战争,加深了劳动人民的困苦,一场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风暴快要来临了。

1905 年 1 月 16 日(俄历 1 月 3 日),彼得堡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厂 1.2

万名工人为反对厂主开除 4 名工人开始举行罢工。其他工厂工人群起响应,

几天内,罢工人数达到 15 万人。沙皇政府密令加邦牧师,诱使工人游行, 向沙皇呈递请愿书。1 月 22 日(俄历 9 日,星期日),14 万工人和家属抬着沙皇的画像,举着教堂旗幡,唱着祷告歌前往冬宫广场,准备向沙皇呈递陈述他们疾苦的请愿书。由于受布尔什维克的影响,请愿书上加进了关于言论出版自由、工人结社自由、召集立宪会议来改变俄国国家制度、在法律上人人平等、政教分离、停止战争、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土地归农民等要求。埋伏的军警向手无寸铁的工人们开枪,有 1000 多工人被打死,有两千多工人被打伤。史称“流血的星期日”。

沙皇制造血腥暴行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全体工人阶级、全国人民义愤填膺。每一个城市里的工人都用罢工来抗议沙皇的暴行,并提出了“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在 1 月间,罢工人数达到 44 万,超过过去整整 10 年的罢工人数。

“五一”游行示威在许多地方引起了群众与军警的冲突。在华沙,示威

群众受到枪击而死伤者达数百人。全俄各地参加五月罢工的工人在 20 万以上。在波兰的大工业中心洛兹市,工人在市区的街道上构筑了几十座街垒, 同沙皇军队进行了 3 天巷战。列宁认为这些战斗是俄国工人的第一次武装发动。

伊万诺沃一沃兹涅先斯克工人的罢工,从 1905 年 5 月底开始一直坚持

到 8 月初,参加罢工的工人约有 7 万,其中许多是妇女。这次罢工是布尔什维克北方委员会领导的。工人在罢工期间建立了工人代表苏维埃,它是俄国最初的工人代表苏维埃之一。

工人的政治罢工震撼了全国。农民运动不断扩大。农民捣毁地主的田庄、糖厂和酒厂,焚烧地主的楼房和庄院。许多地方的农民夺取地主的土地, 大批砍伐地主的林木,要求把地主土地转交给农民。

6 月,黑海舰队的“波将金”号装甲舰上爆发了起义。起义的水兵惩治了他们切齿痛恨的军官,把装甲舰开到了正在举行总罢工的敖德萨。

1905 年秋,俄国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由零散的罢工发展到群众性

的大罢工,由地方的罢工发展到全俄的总罢工。10 月 20 日(俄历 7 日)莫斯科—喀山铁路司机开始罢工,火车停驶了,运输中断了。25 日,全国 4 万公里铁路线上有 75 万职工都卷入了罢工运动的浪潮。铁路工人罢工得到全俄各城市工人的响应,彼得堡爆发了总罢工,罢工迅速地扩展到高加索、乌克兰、克里木、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伯利亚、波罗的海等全国各地。从 10 月 26 日起,全国有 2500 多个大工厂停了工,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人、

职员也参加了罢工,人数总计有 200 万,还有大批农业工人参加。

沙皇被迫于 10 月 30 日(俄历 17 日)颁布诏书,虚伪地宣布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等自由,答应扩大选举权,成立具有立法权的杜马(即议会),任命自由派的代表维特为总理大臣。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揭露了沙皇政府的宪政阴谋,号召人民把革命推向前进,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1905 年秋,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和非俄罗斯各族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出现高潮。在俄国的欧洲部分有 1/3 以上的县份都发生了农民起义,捣毁了约 2000 个地主的庄园。先进的农民,在农村中还建立了革命农民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在沙皇军队中秘密地建立了许多党组织,加强了军队的工作。10 月间,在喀琅施塔得爆发了水兵起义。11 月,塞瓦斯托波尔港的水兵发动了规模更大的起义。起义的水兵夺取了奥察科夫巡洋舰。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和波罗的海沿岸各族人民争取自治和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特别是由斯大林领导的南高加索的民族运动,走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列。

12 月 20 日(俄历 7 日)莫斯科工人代表苏维埃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

举行总政治罢工。这一天停止工作的就有 10 万人以上,第二天发展到 15 万

人。工人们到处举行群众集会,要求武装起来,建立工人义勇队。 12 月 22

日,武装起义开始了。莫斯科已有 8000 名组织和武装起来的工人,其中很多人是布尔什维克。武装工人构筑街垒,同反动军警进行博斗,一度攻占几乎所有车站。顿巴斯、尼什哥罗德、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等地也发生武装起义。在赤塔、诺沃罗西斯克,革命人民一度掌握了政权。十二月武装起义是 1905 年革命发展的最高峰。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指挥,各地起义分散,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城市斗争和农村斗争未能密切配合,争取士兵的工作不够有力等原因,人民起义被沙皇政府镇压。 1906—1907 年,革命运动逐渐走向低潮。据不完全统计,在革命期间每年的罢工人数,1905 年有 286.3 万人;1906 年有 110.8 万人;1907 年有 74 万人。在这期间,农民和士兵起义多次发生, 都遭镇压。

1907 年 6 月 16 日(俄历 3 日),沙皇政府解散第 2 届国家杜马,同时公布了进一步剥夺工农群众和非俄罗斯人民基本权利、保证资产阶级代表占优势的新的选举法,恢复专制统治。这就是反革命的“六三政变”。从此开始了斯托雷平反动时期。

俄国 1905 年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 1905 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工人阶级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和锻炼。工人阶级创造性地运用了总政治罢工、武装起义等斗争方式,创立了新的组织形式——苏维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总演习”。这次革命,鼓舞和推动了欧、亚一系列国家的革命斗争。它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结束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继俄国 1905 年的运动之后, 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俄国革命的经验,鼓舞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革命人士的斗争勇气和信心。在伊朗、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也都发生了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