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的“抢修部队”——血小板

你一定知道人的血液中有红细胞和白细胞吧!但是你知道血液中还有一支常备不懈,幅员庞大的“抢修部队”——血小板吗?

血小板是血液中一种没有细胞核的小体。彼此大小、形状不一,无色。略似扁平的圆盘状,直径一般为 2—4 微米。数量非常多,健康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 10~30 万个。血小板的主要任务是,一旦人体的某处发生意外出血时,就在血管损坏的地方进行“抢修”,将破损的血管堵住,在较短的时间内止住流血。

血小板是怎样进行“抢修”的呢?原来它们有几套别人没有的“绝技”。首先它们有较强的粘附本领,在血管破损后,会迅速地粘附在破口的边缘上, 这样能缩小出血口,减少出血量。其次它们有凝集本领,为了堵住出血口,

减少出血量,数百万血小板在血管裂口上互相凝集成凝块,堵住血管破损处。第三,它们还有释放本领,释放出组织胺、肾上腺素等,使局部血管收缩或闭合:同时还释放出凝血物质。加速血液的凝固,减小出血量。第四,血小板还有凝固本领,在血小板已凝集成凝块的基础上,再加上凝血物质的帮助, 血小板便会使出血口附近的血液凝固起来,成为真正能止血的血块,这样才完成了止血的全部“抢修”任务。

血小板的寿命很短,一般只能活 7~13 天,新的血小板是在骨髓这座造血“工厂”中大量制造出来,并输送至血液中的。如由于某种原因,使血小板制造发生了障碍,或是因脾脏肿大等原因,使血小板破坏增加,造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血小板数低于 10 万,甚至在 5 万以下,就会出现皮下紫癜、齿龈出血、流鼻血等,严重的甚至咯血,呕血等。

血小板虽然小,对人的健康影响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