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身高的九种因素

遗传因素。据统计,男女身高分别有 79%和 92%属于遗传因素的作用。捷克和斯洛伐克学者将子女与父母之间身高的关系列出两个公式:即儿子的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08÷2,女儿身高=(父身高×0.923+母身高)

÷2。前几年中日联合测量北京与东京的上万名学生,发现中国学生身高、体长均超过日本,这与日本父母的平均身高比中国父母要矮 3 厘米有关。

种族差别。缅甸塔隆地区有个矮人部落,身高不到 1.1 米;南美洲哥伦

比亚北部大森林中的“尤卡”人,都在 1 米以下。欧美人一般比亚洲人要高。

营养水平。调查发现,城市中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比农村高 2—4 厘米。贫穷落后的山区,由于缺少营养,青少年的身高更矮些。

激素分泌。身高取决于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特别是 4 个重要腺即:甲状腺、脑垂腺、胸腺与性腺。侏儒症患者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明显不足; 性腺发育不全的女性,身高都在 1.4 米以下,此外,甲状腺也影响身高。

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状况。孩子 5 岁前生长速度最快,每年增长 20 厘米,

到 5 岁时则稳定在每年 6 厘米左右,进入青春期则又加快到每年 10 厘米,其后增加就基本停止。在这几个阶段,许多疾病如贫血、慢性感染、消化不良等都能抑制生长。内发泌的失调,也会影响生长。

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据统计: 同年龄、同性别的青少年,经常锻炼者比不锻炼者要高出 4—10 厘米。

微量元素。研究发现,身体缺钙,骨则停止生长,且会得骨软化病;缺锌的儿童,不仅食欲不振,而且身高及体重都不及其他同龄儿童。

性成熟期。一般来说,性成熟期较晚者,身材较高;性成熟期较早者, 身材较矮。

阳光照射。适当的阳光照射,会增加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这对胃肠道吸收钙、磷,保证骨骼正常生长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