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缓震装置”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不断经受着地面对行走、跑跳等动作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冲击,使人体,特别是大脑受到威胁。据测定,在体育运动中,如以中等速度奔跑,每跑一步蹬地的力量就有 200 多公斤,跳高、跳远时的踏跳力

达 400—500 公斤之多。人体在这样大的反作用力的冲击下为什么还能安然无

恙呢?

原来人体内有一套类似弹簧的“缓震装置”,它们能有效地缓冲撞击, 吸收震荡,保护人体不受损害。

正常人足背上凸,足心下凹,形成拱桥样结构,解剖学上称之为“足弓”。足弓可使人站立稳固,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同时可使足具有良好的弹性,缓冲行走、跳跃时的震荡。

人体有一条中轴——脊柱,它由椎骨、骶骨、尾骨及椎间盘、关节、韧带等连结而成。从脊柱侧面观察,它不是笔直的,而是自上而下在颈、胸、腰、骶部各有一个弯曲。其中颈、腰弯曲凸向前,胸、骶弯曲凸向后,这些弯曲既起到维持直立姿势的作用,又增强了脊柱的弹性,对减轻反作用力、震动等对头部的损害起着重要作用。脊柱间起连结作用的椎间盘结构似弹簧垫,它可随压力的变化改变脊柱的形态,不仅有利于脊柱的运动,也是重要的缓震装置。

人体的一些关节间还垫有一种厚度约 2—5 毫米软骨构成的关节盘。比如,膝关节内有一对呈半月形的半月板,它不仅利于膝关节的运动,而且能增加膝关节的弹性,在跳跃和剧烈运动时起缓冲作用。

人体的长骨绝大多数略有弯曲,两端膨大,这也有分散力的作用。连结躯干和下肢的骨盆在构造上宛如穹窿,冲击力无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到此处均会向前后左右分散开来,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力的冲击。

此外,奔跑或跳跃落地时,神经系统还可支配肌肉制约两腿弯屈,增加缓冲距离,延长冲击力的作用时间,减轻震动,保护骨骼和大脑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