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中学 梁大文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即: 1 在小学就出现了。初中教材里

S△ = 2 ah

又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推论。笔者在近几年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过程中发现等底(或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也有一定关系。

图一,D 为△ABC 的 BC 边之中点,由于 A 点到 BC 的距离唯一,可知: S△ABD=S△ADC.

图二,△ABC 中,若 BD:DC=m:n,S△ABD:S△ADC=?过 A 点

作AH⊥ BC,垂足为H.∵S = 1 BD·AH,S = 1 DC·AH,

S 1 BD·AH

△ABD 2

△ADC 2

△ABD = 2 = BD = m .

S△ADC

  1. DC n

  2. DC·AH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中学 梁大文 - 图1

推广 1: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之比。

图三、△ABC 中,DE⊥BC,AF⊥BC,垂足分别为 E、F.若 DE:

S 1 BC·DE

AF = m: n,S

:S = ? △BDC = 2 =

DF = m .

△BDC

△ABC

S△ABC

  1. AF n

  2. BC·AF

推广 2:等底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高的比。这两个结论用处不小。第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第 1 试 A 组填空题 4。如图四,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中学 梁大文 - 图2△ABC 的面积是 1cm2,DC=2BD,AE=3ED,则△ACE 的面积是 。

分析:由DC = 2BD,S

:S = 2:1,所以S = 2

×1 = 2 ,

△ADC

△ABC

△ADC

1 + 2 3

又AE = 3ED,S

:S = 3:1,则 S

= 3 × 3 = 1 .

1

∴填 2 .

△AEC

△CDE

△AEC

3 + 1 2 2

同一试题三、B 组 5。如图五某公园的外轮廓是四边形 ABCD,被对角线

AC、BD 分为四个部分。△AOB 的面积是一平方千米,△BOC 的面积是 2 平方千米,△DOC 的面积是 3 平方千米,公园陆地总面积是 6.92 平方千米,那么人工湖的面积是平方千米。

分析: S△ABO:S△BOC=AO:OC=1:2,S△AOD:S△ODC=AO:

OC=1:2,∵S

△COD

=3,∴S

3

△AOD = 2 .

人工湖的面积= 总面积- 陆地面积= (1+2 +3+ 3 )- 6.92 = 0.58(平方千米)。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中学 梁大文 - 图32

第七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第二试 18 题如图六,ABCD 是平行四边形,E 在 AC 上,AE=2EC,F 在 AB 上,BF=2AF,如果△BEF 的面积是 2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中学 梁大文 - 图4(cm)2,则 ABCD 的面积是 。

分析:BE:AF=2:1,S△BEF:S△EFA=2:1,∵S△BEF=2,∴S△EFA=1,S△ABE=3,由 AE:EC=2:1,得 S△ABE:S△BEC=2:1,

3

∴S△BEC = 2 .

S = 2S = 2(1 + 2 + 3 ) = 9.∴填9.

ABCD

△ABC 2

类似推广 1、2 可得推广 3: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底的比。推广 4:等底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中学 梁大文 - 图5第六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一第二试试题:如图七、两条线段AB、CD 将大长方形分成四个小长方形,其中 S1 的面积是 8,S2 的面积为 6, S3 的面积是 5,则阴影三角形的面积是 。

分析:长方形 AOCE 与 OBFC 等高,则 S1:S2=AO:OB=8:6=4:3.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新疆霍城县六十四团中学 梁大文 - 图6

同理:SAHDO:S3=AO:OB=4:3

∵S =5,∴S = 20 .

  1. AHDO

则S 1

3

= 1 × 20 = 10 .∴填 10 .

阴影三角形

= 2 SAHDO 2 3 3 3

上述四道竞赛题还有其它解法,但是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1 的推

S = 2 ah

广 1、2、3、4 解之适合初中学生的水平,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掌握。因此, 可以将:等高(或等底)的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或对应高)的比; 等高(或等底)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或对应高)的比

作为三角形面积公式 1 推论。让初中学生掌握、应用。从而达到提高

S = 2 ah

学生能力的目的,为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