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的成就与影响
《伊里亚特》共 24 卷,15693 行。《奥德修纪》(又译为《奥德赛》) 也是 24 卷,12110 行。它们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相传是古希腊的行吟诗人荷马所作,因此又统称荷马史诗。
荷马是否真有其人,是很多人争论的问题。据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说,荷马生活于公元前 850 年左右,他当时是一位贫苦流浪的歌者。至于出生地就不大可考,大约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实际上,荷马史诗是由长期流传于民间的英雄故事汇合编纂而成,诗人荷马总其大成罢了。从《奥德修纪》第 8 卷关于盲歌手德摩多科斯的生动描写来看,其中约略含有作者荷马的影像。
荷马史诗是希腊古代历史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伊里亚特》的前几卷还描写有氏族社会的情况,而以后的各卷却常常描写到奴隶的事情,所以可以说:荷马史诗大概产生于希腊氏族社会转变到奴隶社会的阶段,具体时间大概是公元前 12 世纪到公元前 8 世纪。它是希腊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希腊古代,荷马史诗被看成智慧的宝库。所有的城邦都把它当作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们学习背诵史诗的某些篇章,不少人甚至能背诵全文。从公元前 5 世纪起,四年一次的泛雅典娜节的隆重的庆祝大会上,都有朗诵荷马史诗的节目。荷马被尊崇为希腊民族诗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 当时人们非常崇拜荷马,认为“荷马教育了希腊”。
古代罗马的西塞罗(公元前 106 年至公元前 43 年)、卢克莱修(约公元
前 98 年至公元前 55 年)等著名作家,都是荷马的崇拜者。维吉尔(公元前
70 年至公元前 19 年)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明显受荷马史诗的影响,史诗的主人公就是《伊里亚特》中的英雄,史诗的情节则是从特洛伊焚毁开始。意大利的伟大诗人但丁(1265—1323)称荷马为“诗人之王”。
从文艺复兴开始,荷马史诗对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荷马与但丁、莎士比亚(1564—1616)、歌德
(1749—1832)一起,被西方文艺评论界推崇为世界四大诗人。歌德、席勒
(1759—1805)、普希金(1799—1837)、别林斯基(1818—1848)等文坛巨匠都熟知荷马,并且对他十分尊敬。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予荷马史诗极高的评价。恩格斯曾引用荷马史诗来说明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即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产水平、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希腊氏族社会的状况,他把荷马史诗看成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遗产。马克思称《伊里亚特》是“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肯定荷马史诗至今“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 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第 173 页,人民出版社,1955 年版)
附:以古希腊特洛伊战争及其传说为题材所写的诗歌,除《伊里亚特》和《奥德修纪》外,还有:《塞浦路斯之歌》——叙述大地母亲请求众神解除她过重的人口负担,佩琉斯和忒提斯的婚礼,帕里斯的公断,特洛伊战争的开始,直到阿基琉斯发怒的所有事件;《埃塞俄比亚英雄》——叙述赫克托尔死后直到阿基琉斯中帕里斯暗箭身亡的一系列事件,埃塞俄比亚英雄门
农增援特洛伊建立的功绩及战死的经过,是这部史诗的重要片断;《小伊里亚特》——写阿基琉斯的葬礼及奥德修斯与埃阿斯为得到他的盔甲发生的争执;《伊利翁之毁灭》——写帕里斯的结局,木马计,拉奥孔的惨死和特洛伊的陷落;《返乡》——是一系列叙事诗的总称,其中之一叙述了阿伽门农返乡,被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杀害的故事;《忒勒戈诺斯纪》——题材是奥德修斯返乡后,无意中被魔女基尔克为他所生的儿子忒勒戈诺斯杀死的故事。上述史诗中,较早的产生于公元前 8 世纪,较晚的则不早于公元前 6 世纪。这些史诗虽然曾被古代作家引用,某些学者还留下了它们的摘要,它们都没有完好地保存下来,关于它们的内容我们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参见《荷马和〈荷马史诗〉》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