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赫鲁晓夫权力的进一步巩固

反对朱可夫的斗争 1957 年 6 月中央全会后,赫鲁晓夫比较稳固地把党的权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上。但是,赫鲁晓夫对下述两点仍然深怀忧虑: 一是,他作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并不担任任何行政职务,尤其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权力还掌握在布尔加宁的手中;萨布罗夫虽然被撤去了中央主席团委员资格,但仍担任着国家计划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在六月中央全会上,布尔加宁表现出的对二十大路线的动摇和对赫鲁晓夫本人权威的怀疑成了赫鲁晓夫的心病,而萨布罗夫等人的工作将制肘他的经济建设总路线的执行。

二是,军人们在六月全会上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军队作风使他不安。朱可夫和谢罗夫帮助他在其执政后的第一次重大的党内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也因此表现出了军人、军队参与党务和国务的强劲趋势。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赫鲁晓夫的本意。在历史上,赫鲁晓夫并没有真正地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虽然在 1955 年 2 月,布尔加宁当了部长会议主席之后,由布尔加宁提名,经苏共中央主席团通过,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任命赫鲁晓夫为苏联武装

② 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62 页。

部队最高统帅。然而,在军事威望上,赫鲁晓夫毕竟不能和朱可夫等人相比。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苏联武装力量的指挥大权是掌握在以国防部长朱可夫为首的一批元帅和将军手中的。而朱可夫在六月全会上与马林科夫等人的斗争中,表现出了有强大实力的军人的决断。他面对面地警告马林科夫等人: “你们再不放弃自己的立场,我们就向军队和人民呼吁。”①马林科夫愤怒地责问:“难道你想用坦克来对付我们?”朱可夫咄咄逼人地说:“只要我下命令,坦克就会出动!”②这种戏剧性的场景不能不使赫鲁晓夫想到:成亦朱可夫,败亦朱可夫。

这显然导致了 1957 年 10 月下旬的反对朱可夫的斗争。就在这一年,在朱可夫领导下,在军队中开展总结伟大卫国战争的经验,进行以科技革命为主的军事建设。其主要内容是对陆海军中的组织结构进行变动,以当代战争的新要求来培训军队干部,使武装力量在作战艺术和战斗准备方面达到新的、更高级的水平。按照计划要进行一系列军事演习。所以,六月全会后, 朱可夫就在 7 月下旬到了白俄罗斯的鲍里索夫城,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军事演习。

10 月,在基辅军区还要举行一次军事演习。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赫鲁晓夫也亲自赶来参加了。但是,朱可夫突然接到通知,要他率团出访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朱可夫打电话询问赫鲁晓夫:这是为什么?赫鲁晓夫回答说:“去完成这项国务使命吧。我们在家没有您也能把演习安排好的。”① 10 月 3 日,朱可夫乘上“古比雪夫”号巡洋舰从塞瓦斯托波尔出发,开

始了他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最后一次国事访问活动。在驶近土耳其海岸时,土耳其政府给朱可夫发来了一份通常只有国家元首才能接到的致敬电: “伟大的苏联元帅,崇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统帅:欢迎并祝贺您路过土耳其水域。祝您长寿和万事如意。一路风顺。”②

中央的报刊及时地报道朱可夫出访的消息。最后一次报导是在 10 月 25 日。

在朱可夫出访期间,赫鲁晓夫和来基辅军区参加军事演习的许多军事领导人进行谈话,了解朱可夫本人及军队的情况。后来,朱可夫对此作过描述: “后来我得知,赫鲁晓夫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了许多军事领导人参加演习的机会:在一些人中间询问对国防部长的意见,而对另一些人灌输一种看法, 似乎朱可夫是个危及国家的人物。”③

赫鲁晓夫也有过类似的记述:“我得到情报,朱可夫在同军区司令的谈话中,确实流露出波拿巴式的意图来。”④不能排除“朱可夫在我们国家里演出南美洲式的军事接管”。①因此,赫鲁晓夫断然决定:“朱可夫的不正当活动使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解除他的职务。”②

① 雅科夫列夫,H.:《朱可夫传》,莫斯科,1992 年,第 446 页。

② 格列尔,M.和涅克利奇,A.:《乌托邦——1917 年以来的苏联史》,伦敦 1986 年,第 617 页。

① H.雅科夫列夫:《朱可夫传》,第 446 页。

② 同上,第 445、446 页。

③ 同上,第 445、446 页。

④ 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北京,1988 年,第 40 页。

① 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北京,1988 年,第 40 页。

② 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北京,1988 年,第 40 页。

显然,赫鲁晓夫对朱可夫的斗争是势在必行的。对朱可夫的出访安排, 只不过是又一次重大斗争的前奏。赫鲁晓夫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来解决朱可夫的“波拿巴主义危险”的问题。结果在朱可夫缺席的情况下,主席团决定撤销他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共中央委员的资格,解除他苏联国防部长的职务。

10 月 26 日,朱可夫结束访问乘机返回莫斯科。去机场接他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已被解除了国防部长职务。朱可夫问:“任命谁了?”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同志。” “噢,这还无所谓。我还以为是福尔采娃呢!”③

朱可夫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赫鲁晓夫本人及解职决定的愤慨和轻蔑。10 月 27 日,《真理报》在其最后一版的新闻栏中报道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任命苏联元帅罗·雅·马利诺夫斯基为苏联国防部长,同时解除朱可夫的该部部长职务。

  1. 月 29 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议题是改进苏联陆海军中的党和政治工作。会上批评朱可夫违背了党领导军队的原则,树立个人威信,制造朱可夫的崇拜。朱可夫也笼统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保证决心彻底纠正现有的错误。会上也有人指责他应对军队中的某些清洗承担个人责任,朱可夫对此予以反对。

这次中央全会作出了《关于改进苏联陆海军中的党和政治工作的决议》, 决议中指出:“最近一个时期,前国防部长朱可夫同志破坏了列宁关于党领导武装部队的原则,执行了旨在收缩党组织、政治部门和军事委员会的工作, 取消党及其中央和政府对陆海军的领导和监督的路线”,“中央委员会现已查明,在朱可夫同志的亲自参与下,在苏联军队中开始培植对他个人的崇拜”。决议在列举了党和政府给予朱可夫的一系列荣誉后说:“朱可夫同志由于缺乏党性,不正确地理解了这种对其功勋的高度评价,因而丧失了列宁教导过我们的党的谦虚”,“鉴于上述,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撤销朱可夫同志主席团委员和苏共中央委员的资格,责成苏共中央书记处为朱可夫同志安排其他的工作。”①

这次全会和全会的决议对朱可夫来说无疑是突然的打击。尽管他在全会上作了检讨,但他的内心是难以平衡的。朱可夫本人对此有过记述:“当 57 年我被开除出中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返回家中后,我下定决心要控制住自己,不能垮下来,不能精神不振,不能失去意志的力量,不管是多么的艰难。是什么帮助了我?我是这样做的。回家后,服了安眠药。一连睡了几个小时。起来后,吃饭,服安眠药。又睡觉了。又醒来,又服安眠药,又睡觉⋯⋯ 就这样持续了十五个昼夜,其间我都在睡,只有短暂的醒来。我不知怎地就经受住了折磨我、纤绕在我记忆中的一切。我想到的,我在心中与之争吵的, 在不眠姿态中所经历的一切,所有这些我显然在梦中又经历了一次。争吵, 证明和生气——一切都在梦中。而后来,当这十五个昼夜过去后,我就去钓鱼了。而且,只是在这以后,我才给中央写信,请求准予去疗养院治病。”②

  1. 月 3 日,《真理报》公布了苏共中央十月全会的决议。11 月 5 日,朱

③ H.雅科夫列夫:《朱可夫传》,第 447 页。

① 《苏共决议集》,第 9 册,第 209— 211 页;《真理报》,1957 年 11 月 3 日。

② 文集:《朱可夫元帅:统帅和人》,1988 年,莫斯科,第 2 册,第 244 页。

可夫被任命为苏联北极军区司令员。1958 年他退休。

赫鲁晓夫胜利了,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反对朱可夫的斗争都是真理。首先, 从苏共中央六月全会到十月全会只有四个月的时期。从历史事实来看,朱可夫并没有在这四个月中有严重对抗苏共二十大路线的言行。他全力进行的军队的改造与建设工作是符合赫鲁晓夫的意图的。其次,对朱可夫“波拿巴式意图”的指责源于他培植对自己的个人崇拜。朱可夫在军队中的威信是极其高的,这种威信随着苏军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而与日俱增。这种威信对于朱可夫来讲,并不需要特别去培植。相比之下,赫鲁晓夫在军队中几乎是没有什么威望的。

由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对朱可夫的不满在六月全会以前就存在,但六月全会推迟了对朱可夫问题的解决。六月全会也突出了朱可夫的问题,赫鲁晓夫于是在短短的 4 个月中作了安排,并一举取得了对朱可夫斗争的胜利。自六月全会以来,真正有意识培植个人崇拜的应当说是赫鲁晓夫。从反对朱可夫的斗争一开始,赫鲁晓夫就走上了一条不正确的道路。这就在于他运用了斯大林时代党内斗争的手段,以“破坏党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这项政治帽子来击败自己的政治对手。处于胜利峰颠的赫鲁晓夫此时此刻当然不会意识到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潜藏着他自己政治生命结束的危机。

至于朱可夫,他的骄傲,他的居功,他对政治家们的不屑一顾,他的崇尚实力的态度无疑也是事实。但朱可夫毕竟是军人而不是政治家。也许,他政治生命结束的悲剧也在这里。

赫鲁晓夫以马利诺夫斯基代替朱可夫的后果之一,就是加强了他自己在军队中的“最高统帅”的地位。

此后,萨布罗夫被强令退休,别尔乌辛调任中型机械制造工业部部长。赫鲁晓夫则在考虑撤掉布尔加宁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位了。

反对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斗争的胜利和顺利解决朱可夫问题,使赫鲁晓夫把党权和军权集中到自己的手上。赫鲁晓夫进一步意识到, 这种集权必须扩大到国家行政系统。赫鲁晓夫决定由自己来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这一任职的法律程序是由 1958 年 3 月第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完成的。

1958 年 3 月 16 日,举行了第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选举。3 月 27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两院联席会议开幕,选举伏罗希洛夫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则代表苏共中央和最高苏维埃代表团团长会议,建议任命赫鲁晓夫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于是,赫鲁晓夫受命组织政府。这在苏联历史上,继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将苏联党政最高权力集于一身。由此,他的政治地位大大巩固了。

苏共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 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作出关于制订 1959—1965 年发展国民经济远景规划的决议是在 1957 年 9 月。当时提出的理由是:一、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体制改组,按经济行政区成立国民经济委员会;二、在苏联西部和东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丰富的铁矿、煤和有色金属矿藏,可以建设大型企业和工业中心,而完成这些建设至少需要 5—7 年的时间。

其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正在执行。那制订新的七年远景规划的原因何在呢?赫鲁晓夫是为了顺利实现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十五年内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肉、奶等产品产量方面超过发达的资本主

义国家,使苏联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1958 年 9 月 5 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决议召开苏共第二十一次非常代

表大会,来研究 1959—1965 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数字。会期定于 1959

年 1 月 27 日。1958 年 11 月 12 日,苏共中央再次召开全会,讨论并赞同了提交苏共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的报告草案,并决议将这一草案公布,提交全民进行广泛的讨论。

1959 年 1 月 27 日—2 月 5 日,苏共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

开。大会的议程只有一项,就是听取和审查赫鲁晓夫关于 1959—1965 苏联发展国民经济控制数字的报告。

赫鲁晓夫的报告分五部分:一、苏联人民的伟大胜利;二、苏联发展国民经济七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三、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经济竞赛的决定性阶段和当前国际局势;四、共产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若干问题;五、共产党是苏联人民在争取共产主义胜利的斗争中的领导力量和组织力量。

赫鲁晓夫报告的中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苏联现在已经进入其发展的新时期,即全面开展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发展苏联国民经济的七年计划就是列宁的党的总路线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在今后的 15 年内,苏联将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七年计划的总任务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个总任务具体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经济方面,全面发展国家的生产力,保证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都获得增长,以保证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保证苏联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竞赛中迈出决定性的一步。第二,在政治方面,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苏联人民的统一和团结, 发扬苏维埃民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工农联盟。第三, 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党的思想教育工作,用共产主义精神培养人,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斗争。第四,在国际关系方面,执行维护和加强世界和平的政策、和平共处的政策、结束“冷战”和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政策。

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在斯大林时代建成了社会主义。但是,由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列宁的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以及反法西斯战争等原因,苏联的共产主义建设被延缓了。在当前条件下,消除斯大林时代理论上的僵化, 恢复党的集体领导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就有可能去真正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赫鲁晓夫指出:共产主义只有在下述条件下才可以实现,即我们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水平,并保证有比资本主义条件下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在“共产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若干问题”中,赫鲁晓夫提出了下述问题: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和社会主义成长为共产主义的规律问题。赫鲁晓夫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不同的两个阶段,在它们之间并没有一堵墙把社会发展的这两个阶段分开。赫鲁晓夫还认为,共产主义不是突然出现的,不会由日历上的某个日期来确定;向共产主义的逐步过渡并不是缓慢运动,而是千百万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参加下的迅速发展时期。

二、关于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社会全体成员中间的分配问题。赫鲁晓夫说,在建设共产主义的当代条件下,物质财富的分配原则依然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他认为,这种分配体现了物质刺激的精神,可以刺激劳动

生产率的提高,提高工人的生产技能,完善生产技术。平均主义只能白白消耗所积累的财富,损害共产主义建设事业。

三、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集体农庄形式向全民形式发展的问题。赫鲁晓夫认为,在共产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集体农庄生产的社会化水平会不断提高, 集体农庄和合作社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会不断接近,它们间的差异会逐步消失。

四、共产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政治组织、国家机构和管理问题。赫鲁晓夫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全力发展民主,吸引所有公民来参加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他还说,现在国家机构所履行的许多职能应当逐渐转为由社会组织来管理。所以必须提高作为劳动人民的群众性组织的苏维埃的作用。而国家机构应该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发展经济上。

2 月 5 日,苏共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赞同赫鲁晓夫的报告,批准了发展苏联国民经济(1959—1965 年)的控制数字,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根据这些控制数字来编制年度计划。决议最后再次重申了赫鲁晓夫报告和 21 大的主题思想:“苏联国民经济发展七年计划(1959

—1965 年)标志着已进入全面开展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时期的苏联生活中的重要阶段。”①

2 月 9 日,《真理报》发表了《沿着列宁主义的道路向共产主义胜利前进》的社论,称赞赫鲁晓夫的报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探讨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迫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方面的巨大贡献。”从实际情况看,赫鲁晓夫在报告中阐述的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和高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想法对苏联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的变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斯大林时代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决策就是以在短时期内赶超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为基础的。贯彻这条总路线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广大人民群众高涨的政治热情、粗放的经营方式和具有无尚权威的行政领导体制。这条总路线对于苏联国情显然缺乏周详的考虑,也缺乏足以使这条路线可以彻底取得胜利的充足的科学依据。苏联社会发展到赫鲁晓夫执政初期的情况最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不到彻底的改善,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总体上和质的水平上还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有相当大的距离。

赫鲁晓夫在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产生怀疑之后,提出这样一条高速发展的全面建设共产主义的纲领,显然是从政治上的考虑多于经济上的考虑。赫鲁晓夫是想以此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下降的政治热情,给他们的悲观以一个新的期望。赫鲁晓夫的决策同样是失于对苏联国情的客观的和科学的判断,同样是寄希望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具有无尚权威的行政领导体制。在这一点上,在经济建设的总战略方面,赫鲁晓夫和斯大林并没有什么差异。而从理论这个角度来看,赫鲁晓夫的“创新” 也是以“守旧”为基础的。

苏共 21 大以后,赫鲁晓夫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是对批判斯大林的运动稍加抑制,以避免国内发生进一步的思想混乱,影

① 《苏共决议集》,第 9 册,第 412 页。

响社会的稳定。在 1959 年 12 月,为纪念斯大林诞生 80 周年,《共产党人》

杂志第 18 期发表了编辑部文章,称赞斯大林是“苏联共产党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卓越、最积极的活动家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组织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坚强战士”。文章还说斯大林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他的一生是职业革命家和布尔什维克的一生,是坚持与劳动人民的敌人英勇斗争的一生。与此同时,对在斯大林时期受到迫害的人进行平反的工作仍继续进行。从苏共 20 大到 1961 年 10 月,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

和地方党的机构,已经分别为 30954 名和 16223 名在 30—40 年代和 50 年代初被开除的共产党员恢复了名誉。① 在苏共中央党的监察委员会恢复名誉的30954 人中,有 3693 名党和共青团的领导干部,4148 名苏维埃机构的领导干部,6165 名经济领导干部,4394 名苏军指挥员和政治干部。①在党的领导干部中包括中央委员 41 人,候补中央委员 48 人,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 17 人。

50 年代和 60 年代之交是赫鲁晓夫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在 60 年代之前,

他的政治道路尽管有曲折,但总的来说是顺利的;从 60 年代起,他开始走下坡路。

① 《苏共中央通报》,1989 年第 11 期,第 41、53 页。

① 《苏共中央通报》,1989 年第 11 期,第 41、53 页。

② 同上,第 54、5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