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上的问题与对策

速度降低,结构畸形,效益不高 50 年代中期以来,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应该说,在他执政的年代,苏联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苏共中央 1963 年十二月全会曾宣布:“最近十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

1.7 倍,工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0.5%”。“在这十年,建立了 8500 个新的、用现代化技术装备起来的大型工业企业。”①从 1953 年到 1964 年, 几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了相当的增加:发电量由 1343 亿度增长到4498 亿度;石油产量由 5280 万吨增加到 22360 万吨;钢产量由 3800 万吨增加到8500 万吨;煤产量由 32040 万吨增加到 5540O 万吨;汽车产量由 354200 辆增加到 60310O 辆;拖拉机产量由 11300 台增加到 324000 台。在农业方面由于大量垦荒而扩大了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曾三次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1964 年的粮食产量达到 15210 万吨。②

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没有完全摆脱斯大林时代的思想理论,因而斯大林时期经济上的固有矛盾和弊病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加上改革不断出现一些副作用和反效应,到了 60 年代初,苏联经济上又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减慢。据西方学者计算,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 50 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7%,而到了 60 年代则下降为 5.5%。①经济增长的速度减慢最明显地反映在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不断降低上。工业生产年增长率由他上台时 13%以上下降到他下台时的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