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苏共党内的新斗争

苏共领导机构内部矛盾的明朗化 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内所有反对赫鲁晓夫的人中,以莫洛托夫最为强硬。从一开始,他就认为,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要改变斯大林的路线和方针。在大规模镇压问题上,莫洛托夫也指责赫鲁晓夫,说根据他的批准也镇压了不少的人。赫鲁晓夫不同于莫洛托夫之处,也是赫鲁晓夫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至少在口头上表示准备承担自己在大清洗中的个人的责任。

莫洛托夫指责赫鲁晓夫是用“平反”来“收买”人民群众。他说,赫鲁晓夫这是放出了严重危害社会的野兽,“有人称之为人道主义,而实际上是市侩作风”。①

在外交上,莫洛托夫对赫鲁晓夫的外交路线持更为强烈的反对态度。在经济问题上,莫洛托夫尤其反对赫鲁晓夫的大规模的垦荒运动。据莫洛托夫自己说,垦荒,“无疑,这是荒谬的。这样的规模是冒险”。②

不过,赫鲁晓夫还是希望莫洛托夫能站到他这一边来的。他曾向莫洛托夫表达了这个愿望。莫洛托夫后来回忆说:“他向我说了两次:‘让我们一起工作吧!让我们和好吧!’‘好吧。以什么为基础呢?那就让我们来谈谈吧’”。③“毫无结果,因为我们的立场不同”。④在这种情况下,莫洛托夫“辞去”了苏联外交部部长的职务(1956 年 6 月 1 日)。对这种发展趋势, 莫洛托夫有着清醒的意识。他说过,“早在赫鲁晓夫在二十大上作报告时, 我就完全靠边站了。不只是在部里⋯⋯大家都尽量离我远一点。”⑤

几天后,即 6 月 9 日,卡冈诺维奇“辞去”了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劳动和

版,第 9 册,第 118 页、121 页。

① 《苏共决议集》,第 9 册,第 120 页。

① Φ.丘耶夫:《和莫洛托夫的 140 次谈话》,第 363、346 页。

② Φ.丘耶夫:《和莫洛托夫的 140 次谈话》,第 363、346 页。

③ 同上,第 369 页。

④ 同上,第 369 页。

⑤ 同上。第 349 页。

工资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早在二十大前就被解除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马林科夫现在深感局势的紧迫与危险。他对自己的积极支持者、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萨布罗夫说:“应当行动。如果我们不撤了他们,他们就会撤了我们。”⑥

尽管阻力很大,举步维艰,赫鲁晓夫依然进一步推行二十大的路线,继续采取新措施来对内外政策进行调整。1957 年 5 月,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讨论了赫鲁晓夫提出的工业与建筑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在讨论中有 32 人发表了意见。来自各加盟共和国和各州的领导人都支持赫鲁晓夫的这种改革措施,但在主席团委员中只有基里钦柯支持这项改革。莫洛托夫没有出席这次会议。会前收到莫洛托夫的一份书面发言,内中声明:“在我国实行这种改革的时候还没有到来”。①萨布罗夫和别尔乌辛则认为,赫鲁晓夫的这种改革是轻举妄动,必将导致工业和建筑业管理体制的全面紊乱,因而明确反对这项改革。

接着,赫鲁晓夫对苏联经济发展的总体设想又遭到了布尔加宁的反对。5 月 22 日,赫鲁晓夫在列宁格勒农业工作者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苏联已经具备一切条件要在今后几年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肉类、牛奶和黄油等产量方面达到美国现有的水平。”②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苏共二十大通过的苏联经济发展总体设想的重申和阐述。应当说,这个总体设想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无法实现的。按照苏联官方的统计资料,1957 年,苏联的肉类总屠宰量是 750 万吨,平均每人 364

克;美国的肉类总屠宰量是 1600 万吨,平均每人 97 千克。从 1955 至 1957 年的两年里,苏联的肉类总屠宰量平均每年增加 60 万吨,年增长率不到 10%。

③根据这一增长趋势来判断,即使美国今后的年增长率为零,苏联也需要 15 年才能赶上美国。何况肉类总屠宰量的增加还要受到自然条件、饲料增长情况、机械设备、加工工业条件等方面的因素所制约。至于牛奶、黄油等产品的生产状况,苏联更大大落后于美国。

布尔加宁在苏共二十大上是赞成这一总体设想的。为什么一年后他却指责赫鲁晓夫的这一提法是不切实际的信口开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冒险家行径呢?

这是一种新斗争的动向。二十大后的一年多的时期中,苏共中央主席团中对赫鲁晓夫的批评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公开化。从表面迹象看,似乎党内斗争的天秤偏向了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等人的一边。于是, 布尔加宁跟着这一砝码发生了位移。布尔加宁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内反赫鲁晓夫的斗争中起了相当重要的组织作用。因为他是部长会议主席,所以他的办公室成了反赫鲁晓夫的领导人集会的场所。这个场所把一些没有统一的组

⑥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556 部,2 目,644 卷,145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46 页。

① 《1958 年 12 月 15— 18 日中央委员会全会速记稿》,转引自《苏联政治的钥匙》,北京,1963 年,第 37 页。

② 《真理报》,1957 年 5 月 23 日。

③ 《苏联国民经济六十年》,1979 年,北京,第 323 页。

织,没有明确的纲领,也没有思想上团结一致,但却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政治家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撤掉赫鲁晓夫。

所有这些情况都表明,苏共中央主席团内部的斗争已明朗化,并且这一斗争已经提到了苏共党的议事日程上来。

1957 年 6 月 18 日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 1957 年 6 月 5—14 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芬兰。陪同出访的还有苏联外交部部长葛罗米柯、苏联元帅谢罗夫等。这为反对赫鲁晓夫的苏共领导人策划“撤掉”赫鲁晓夫提供了一个很好机会。在赫鲁晓夫回国前,这一计划已基本拟定。

1957 年 6 月 18 日晨,布尔加宁主持召开了人民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会议的真实目的是对反赫鲁晓夫的活动进行最后的协调和部署,而名义上是为了庆祝列宁格勒建城 250 周年的问题。布尔加宁要求召开中央主席团会议作出最后决定。当把这一要求告诉赫鲁晓夫时,他回答说,已经决定由赫鲁晓夫率团于 6 月 23 日参加列宁格勒的庆典,与此相关的问题都已解决,因而没有必要召开主席团会议。①

但是,当时在莫斯科的大多数主席团成员坚持要求召开这次会议。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于当天召开。从会议一开始就出席会议的委员有:赫鲁晓夫、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米高扬、莫洛托夫、别尔乌辛(缺席的有:基里钦柯、萨布罗夫、苏斯洛夫);候补委员有:勃列日涅夫、福尔采娃、什维尔尼克、谢皮洛夫、两个半小时后朱可夫来参加会议

(缺席的有穆希金诺夫)。②

会议一开始,马林科夫就提出中央主席团会议不应由赫鲁晓夫来主持, 说这是违反列宁的传统的。这显然是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事先商量好的,以便让赫鲁晓夫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据莫洛托夫后来回忆:“⋯⋯当他一坐下来主持会议时,我们就决定用布尔加宁来替换他。问题就在于:从列宁起,就是由人民委员会主席来主持政治局的会议。这是列宁的传统。一开始由列宁主持(他生病时,由加米涅夫),后来是李可夫, 我,再后来是斯大林。第一次背离列宁传统的是赫鲁晓夫。他开始按州委的办法来行事⋯⋯不是主席,而是会议主持人”。③

赫鲁晓夫没有意料到这件事。当他刚明白过来时,马林科夫已建议布尔加宁来主持会议了。赫鲁晓夫,还有米高扬坚决反对。但在六票赞成(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别尔乌辛),两票反对(赫鲁晓夫、米高扬)的情况下,赫鲁晓夫不得不交出了主持会议的权力。

在 6 月 18 日至 20 日苏共中央主席团开会的三天时间里,赫鲁晓夫不仅失去了主持会议的权力,而且事实上是坐到了被告席上,听任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对他的猛烈指责。所以,关于这一经历,多年后, 莫洛托夫仍不无得意地说:“1957 年,赫鲁晓夫被撤职三天”。①

他们在批判赫鲁晓夫的活动后,提出撤掉赫鲁晓夫主席团会议主持人的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17 部,57 目,552 卷,6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B.B 主编的

《苏共二十大及其历史真实》,莫斯科,1991 年,第 48 页。

②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17 部,57 目,44 卷,160— 161 页。(转引自上书,第 49 页)。

③ Φ.丘耶夫:《和莫洛托夫的 140 次谈话》,第 354 页。

① Φ.丘耶夫:《莫洛托夫的 140 次谈话》,第 354 页。

权力,实际上是他们撤掉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行动中的一大重要策略步骤。他们都是一群有极为丰富的政务、党务斗争经验的领导人,对苏联局势的了解不比赫鲁晓夫差。他们深知,他们现在无论在政务上,还是党务上都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赫鲁晓夫较量取胜的可能是很小的。因此,他们反赫鲁晓夫行动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要在苏共中央主席团内解决赫鲁晓夫的问题,二是要尽快解决。

在 6 月 18 日的会议上,赫鲁晓夫在听完他的反对者的指责后声明,必须召开包括全体委员和候补委员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并通知苏共中央的书记们来参加,才能解决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否则,他将退出这次主席团会议。米高扬发言支持赫鲁晓夫的做法。朱可夫、勃列日涅夫和福尔采娃等支持他们的声明。

这是赫鲁晓夫反对反对者斗争中的重要策略。他期望以此来采取时间, 来赢得中央主席团内力量有利于自己的变化。赫鲁晓夫在这个回合中胜利了。马林科夫等人不得不同意通知缺席的委员们来参加会议。这项工作交由勃列日涅夫去办。

6 月 19 日,第二天的会议开始时,苏共中央主席团的全体委员和候补委员,以及苏共中央书记们都来参加了会议。

这一天的会议进行得尤为激烈。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再次对赫鲁晓夫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在农业、工业和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批评赫鲁晓夫所执行的政策。他们说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是“右倾的农民路线”,这种政策只会使苏联人民对发展工业失去兴趣。他们指责垦荒运动是冒险,而把力量不适当地集中于具有冒险性的农业计划上,将打乱经济上的平衡,妨碍工业进步。他们还认为,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过了头,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危害。他们把赫鲁晓夫的整个路线和政策归结为是“托洛茨基主义和机会主义的”, 是一种“唯意志论的表现”。此外,他们还对赫鲁晓夫个人提出了一系列指责。

赫鲁晓夫对自己自 1953 年来的政策作了激烈的辩护。在双方的这场较量中,原来帮助赫鲁晓夫写成秘密报告的谢皮洛夫却站起来首先批评赫鲁晓夫在个人崇拜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在发言中,对马林科夫等人进行反驳,支持赫鲁晓夫的人有:基里钦柯、米高扬、苏斯洛夫、勃列日涅夫、朱可夫、穆希金诺夫、柯兹洛夫、福尔采娃、阿利斯托夫、别利亚耶夫和波斯别洛夫。①至此,苏共中央主席团全会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有利于赫鲁晓夫的

变化。在主席团委员中,反对赫鲁晓夫的由第一天的六人变成了七人(增加了萨布罗夫)、支持赫鲁晓夫的由两人变成了四人(增加了苏斯洛夫和基里钦柯)。

在这一天的会议上,马林科夫等人坚持要求全会对赫鲁晓夫任苏共第一书记的去留问题作出决议。他们期望通过全会的简单表决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全会没有进行这样的表决。①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556 部,2 目,644 卷,150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主编的《苏共二十大及其历史真实》,第 50 页。

① 从档案材料看,马林科夫等人在全会上提出过撤掉赫鲁晓夫苏共第一书记职务的问题,但并未提出过由

他们中的谁来担任这一职务的具体建议。茹拉夫廖夫主编的一书中写道:“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

6 月 20 日,主席团继续开会。会上,马林科夫等人没有再提罢免赫鲁晓夫的问题,而是换了一种策略。他们提出,为了实现完全的集体领导,为了预防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应当从根本上取消中央第一书记这一职务。②

赫鲁晓夫一方面在全会上全力斗争,另一方面通过别人在会外想方设法通知中央委员们来莫斯科开会。赫鲁晓夫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二十大选出的大部分中央委员身上。

1957 年苏共中央六月全会 80 名已在莫斯科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得知了苏共中央主席团全会的进展情况。6 月 21 日,他们联名向中央主席团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们,苏共中央委员们得知中央主席团已经连续四天在开会了。我们还得知你们在讨论有关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的领导问题。对我们全党和全国如此重要的问题决不能撇开中央全会的成员。因此, 我们要求立即召开中央全会,并把这一问题提交中央全会来讨论。我们,中央委员们,不可能在我们党的领导问题上袖手旁观”。③

他们还委派 20 人去向中央主席团呈递这封信件。递交信件的人声明,在目前情况下,无论是组织问题、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都不可能正确地加以解决,必须把它们转交中央全会加以研究。

经过一小时的争吵式的交涉,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和米高扬出来接见这些代表。布尔加宁首先表示,中央全会将在两周后召开。代表们当即拒绝了这一建议,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停止讨论关于中央第一书记的问题; 二、不作出任何决议;三、立即召开中央非常全会。①

与此同时,支持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们在莫斯科为召开这一全会进行了紧张的活动。苏共中央委员、苏军元帅、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罗夫,在朱可夫元帅的协同下,采取了只有他们才能采取的手段,急速地把在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们集中到莫斯科,其中有些人是用军用飞机接来的。后来,莫洛托夫回忆了这段往事:“福尔采娃,作为中央书记,她起了作用。苏斯洛夫作为中央书记也起了作用。谢罗夫起了重大作用。他利用了技术装备。尽可能快地把中央委员们召到了莫斯科。他们集中到苏斯洛夫那里。谢罗夫帮了忙。当然喽,他起了技术方面的作用。因为赫鲁晓夫还是中央第一书记,党的机构最终还掌握在他的手里”。②

到 21 日,当苏共中央主席团准备重新开会时,集中到克里姆林宫的中央

委员已有 80 多人,加上主席团的中央委员,总数已达到 107 人。于是,召开一次新的中央全会的事已是势在必行了。至此,莫洛托夫所说的“赫鲁晓夫

维奇是相当有经验的政治家,所以不会提出由他们中的哪个人来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问题,因为他们明白提出这样的要求尤其在党的二十大后是没有希望的”(第 49 页)。罗·麦德维杰夫的《赫鲁晓夫》、Ю.B.阿克秀京主编的《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传记资料》等书都曾写过他们提出莫洛托夫为苏共第一书记的建议。看来,这与档案记录有差。

②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556 部,2 目,644 卷,129 页;17 部,57 目,44 卷,166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50 页。

③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556 部,2 目,664 卷,142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51 页。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17 部,57 目,552 卷,11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51 页。

② Φ.丘耶夫:《和莫洛托夫的 140 次谈话》,第 354 页。

被撤职三天”的闹剧式的,但却是重大的事件宣告结束。多年后,莫洛托夫谈及此时也不无感慨:“只是撤掉了他会议主席的职位。其他什么也没有做成。没有撤他的职。我们是无法撤他的职的。这要由中央全会来决定”。③

6 月 22 日下午 2 时,苏共中央非常全会开会。出席这次全会的有 121 名中央委员(总数为 130 名),94 名中央候补委员(总数为 122 名),51 名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总数为 63 名)。出席总人数为 266 人。

赫鲁晓夫宣布全会开始后,即由苏斯洛夫通报了中央主席团会议的情况。他首先声明,他是以个人的名义发言,讲述的是自己个人的意见。他说, 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等人在主席团全会上的所作所为是反党活动,他们试图改变中央书记处的人员组成,把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权掌握到自己手里,贯彻自己的路线。而与他们作斗争的主席团中的另一部分人是为了捍卫党的苏共二十大所制订的总路线。

紧接着发言的是朱可夫。他没有谈主席团会议上的斗争,也没有谈党的总路线,而是开门见山地说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马林科夫对 30—40 年代的大规模镇压活动负有直接的责任。他特别谈到了马林科夫的问题。他指责马林科夫参与了对红军指挥员的镇压,在“列宁格勒案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并在 1950 年参加了建立特别政治监狱的事情。①

朱可夫的发言立即把中央全会导向了追究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个人责任的轨道上。委员们以在档案中查寻到的正式文件指控他们直接参与了大清洗活动。提供给中央全会的文件中,有一些由他们签字的逮捕名单。从最高法院军事法庭的档案和中央党务档案中查出的文件表明,在 1937

年 2 月 27 日到 1938 年 11 月 12 日期间,内务人民委员部就从斯大林、莫洛

托夫和卡冈诺维奇那里获准判处了 38679 人的死刑。仅在 1938 年 11 月 12

日一天,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就批准枪决 3167 人。从这些文件中还可看出,1938

年 11 月 21 日,内务人民委员部将一份判处枪决的 292 人的名单送交斯大林,

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核准。这 292 人中,有 45 名前联共(布)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28 名前党的监察委员会和苏维埃监察委员会委员,12 名前州委和区委书记,26 名前人民委员、副人民委员和州执行委员会主席等。斯大林三人核准了这些人的死刑。①

送给这次中央全会的资料和文件表明,在 1937 和 1938 年间共逮捕了 150

多万人,其中在 1937 年处决了 353074 人,两年中共处决 681692 人。②

面对这些事实,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马林科夫无法否认自己参与大规模镇压活动的个人责任。但他们为自己辩解说,这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所决定的。他们不过是具体事情的具体执行人。

因而,继续清算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大清洗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及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马林科夫的个人责任,成了这次中央全会的重要内容。许多委员认为,莫洛托夫等人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的所作所为和他们反对二

③ Φ.丘耶夫:《和莫洛托夫的 140 次谈话》,第 354 页。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中央党务档案馆,17 部,54 目,44 卷,167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53 页。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17 部,57 目,578 卷,18 页;44 卷,167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54 页。

②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17 部,57 目,578 卷,18 页;44 卷,167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54 页。

十大的路线与方针、反对清算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害怕他们在 30—40 年代的所作所为被揭发,害怕因此而受到惩罚。他们所以匆忙要把党的领导权抓到自己手里来,原因之一就是二十大后揭示出愈来愈多的材料,表明他们与大规模镇压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会议的这种进行方式一下子就使赫鲁晓夫处于斗争的上风,而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就以“反党集团”的罪名坐到了被告席上。会上有 200 多名代表登记要求发言。有 60 多人在会上发了言,164 人作了书面发言。①但马林科夫等人也作了数次发言。他们讲话的主要内容有下述三点:一、他们承认对赫鲁晓夫的方针、政策有分歧。他们批评赫鲁晓夫在经济政策的一系列问题上,如大规模垦荒、合并集体农庄、向个体副业的进攻以及在最短时期内牛奶、黄油、肉类在人口平均产量上赶上和超过美国的提法上,破坏了集体领导的原则,根据不足,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冒险主义和过于匆忙等。他们还指责了赫鲁晓夫个人工作中的缺点、失误和问题;二、他们对自己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的言行进行辩解。他们说,他们并不是要在主席团的会议撤赫鲁晓夫的职,而是要取消中央第一书记这个职务,使中央书记处的书记有相等的权力,以便加强集体领导,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某个人的手里,有利于消除主席团和书记处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三、他们并不反对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作斗争。他们对斯大林的维护是出于对他的热爱和深厚的感情,因而他们不是有组织的反党集团。

支持赫鲁晓夫的中央委员们把他们对赫鲁晓夫的批评指责为是反对党的二十大的路线和方针。苏斯洛夫认为,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过分夸大了赫鲁晓夫的缺点,目的是给他的优点抹黑。米高扬指责他们对赫鲁晓夫的批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后,萨布罗夫、别尔乌辛、布尔加宁承认,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等人确是一个有政治目的反党集团,其目的就是背着中央全会改变中央主席团的人员组成,回到旧的政治路线上去。

别尔乌辛说:“确实有个集团,一个反党集团,但它是由三个人组成的: 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萨布罗夫说:“是的,有个集团,问题不在于它叫什么:集团,或者会议、宗派,而在于聚成一个圈子,并讨论问题⋯⋯谁常去那里?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布尔加宁和别尔乌辛,我去过两次。”布尔加宁说,在那里没有谈过改变党的领导和路线的问题,“谈的是为了预防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要取消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他认为,在这个集团中,马林科夫起了主要的作用,莫洛托夫充当了思想上鼓舞者的角色,他“总是存心找党的路线的茬儿。”①

其后,赫鲁晓夫发言,他指责“反党集团”反对党的二十大制订的路线, 试图分裂党的领导。赫鲁晓夫讲话的大部分内容是具体指责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马林科夫参加了大清洗工作。

6 月 28 日,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在会上承认有错并遣责自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556 部,2 目,664 卷,149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60 页。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中央党务档案馆,17 部,57 目,44 卷,167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56 页。

己的立场。在 29 日最后一天的会议上,他们散发了认错的书面声明。全会决议谴责他们的反党宗派活动,把他们开除出中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同时撤销了“追随反党集团”的谢皮洛夫的苏共中央书记的职务,开除出中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

对于参与“反党集团”活动,但已经承认错误并表示谴责的其他人作了从宽的处理:布尔加宁——严重警告;别尔乌辛由中央主席团委员降为候补委员;取消萨布罗夫的中央主席团委员资格;对伏罗希洛夫不予追究。②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同意全会的决议,莫洛托夫一人反对。

这次中央全会还选出了新的苏共中央主席团,扩大了人员的组成。委员由原来的 11 人扩大为 15 人(阿里斯托夫、别利亚耶夫、勃列日涅夫、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朱可夫、伊格纳托夫、基里钦柯、柯兹洛夫、库西宁、米高扬、苏斯洛夫、福尔采娃、赫鲁晓夫和什维尔尼克),候补委员由原来的 6 人扩大为 9 人(卡伦别尔津,基里钦柯(A.H),科罗钦柯、柯西金、马祖罗夫、姆扎瓦纳泽、穆希金诺夫,别尔乌辛和波斯别洛夫)。

这次中央全会后,在一些主要城市、州和地区召开了党的积极分子会议。由参加全会的中央委员传达会议的情况。直到 7 月 4 日,报刊上才正式公布了有关这次全会的新闻公报和《关于格·马·马林科夫、拉·莫·卡冈诺维奇、维·米·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

这份决议的主要内容是: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组成反党集团的目的是想改变党的政策,使党回归到已遭到苏共二十大谴责的不正确的领导方法上去,并力图改变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他们反对扩大加盟共和国在经济、文化建设和立法方面的权力,反对工业管理的改组,反对在农业方面加强对集体农民的物质刺激的措施,反对加强地方苏维埃的作用。

决议特别强调:“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同志顽固反对中央委员会和我们全党消除个人崇拜后果、消除其时所发生的对革命法制的破坏以及为在今后不再发生这类事件创造条件方面所采取的措施”。①

决议还在外交政策方面谴责了莫洛托夫,说他反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反对改善苏南关系,反对缔结对奥地利和约,反对在当前条件下防止战争的可能性和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同形式问题以及反对苏联领导人同其他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建立个人接触的适宜性等等。

决议中还写道,他们所以站在反党的立场上,“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去和现在一直受旧观点和旧方法的束缚,脱离了党和国家的生活,没有看到新的条件和新的情况,采取了保守的态度,死死抱住不利于向共产主义前进的陈旧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接受现实本身所产生,并且为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利益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所要求的东西”。①

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等人的斗争是他执掌苏联党政最高权力后所碰到的一次严重政治危机。赫鲁晓夫摆脱了危机,1957 年六月中央全会决议成了他的胜利宣言。

但报刊公布的这一决议却向人民隐瞒了两个重要事实。一是,这次中央全会的主要内容是追究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和马林科夫在破坏革命法制方

② 同上,第 17 部,57 月,578 卷,21 页。转引自茹拉夫廖夫一书,第 61 页。

① 参见《苏共决议集》,第 9 册,第 186— 189 页。

① 参见《苏共决议集》,第 9 册,第 186— 189 页。

面的个人责任。在全会当场通过的决议中是这样表述的:“正如现在已经确定的,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同志对毫无根据地大规模镇压党的、苏维埃的、经济的、军事的和共青团的干部以及过去发生的诸如此类的其他现象负有个人责任。他们试图通过夺取党和政府中的关键位置来掩盖自己过去犯罪行动的痕迹,并推卸自己在其过去活动的时期内对错误、歪曲和严重破坏革命法制应承担的责任。”②这和公布的决议的有关内容是完全不相同的。二是,没有报道对布尔加宁等人进行处理的内容。

这样的做法,可能出于多种考虑。但有一点却是十分明显的,即赫鲁晓夫不愿意因追究马林科夫等人的个人责任,而使自己的政治地位发生动摇。在大清洗问题上,赫鲁晓夫本人也有个人责任的。在赫鲁晓夫看来,把对“反党集团”斗争的矛头指向他们反对党的二十大的路线和方针,更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

这次中央全会在对“反党集团”人员的组织处理上,和斯大林时期对历次反对派的处理都不同。没有对他们进行残酷镇压,也没有开除他们出党。在行政职务上,莫洛托夫被免去国家监察部部长(1956 年 11 月 21 日任职), 调任苏联驻蒙古大使。卡冈诺维奇被免去建筑材料工业部部长(1956 年 9 月4 日任职),调至彼尔姆州索利卡姆斯克的乌拉尔钾矿联合企业任经理。马林科夫调至哈萨克的乌斯基卡缅诺戈尔斯克水电站任站长。谢皮洛夫则到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当政治经济学教授。

在这次中央全会上“反党集团”对赫鲁晓夫的批评(包括一些正确的, 如赫鲁晓夫通常凭主观意志办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路线和方针,领导作风等)都被看成是对苏共党的攻击,是反对党的二十大的通过的路线和方针。赫鲁晓夫的言行成了判断一切事非的标准。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赫鲁晓夫缺点和失误的合法性,培植和发展了对赫鲁晓夫本人的个人崇拜,为这种崇拜在会后,尤其是在 60 年代初期苏联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