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1959 年苏联机器制造产量、固定资产及工业总产量的增长

(1940 年=100)

1950 年

1959 年

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产量

215

6.9 倍

工业生产固定资产

154

2.8 倍

工业总产值

173

3.8 倍

苏联重工业得以畸形发展主要由于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从下表可以看出,国家拨给基本建设用的基金,绝大部分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③

在此期间,尽管苏联政府也采取一些措施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但由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决定,轻工业生产落后的局面仍未能根本扭转。仅从棉纺织工业机器设备每一个人的拥有量计算,在 1957 年,美国拥有纱锭数为 124, 英国为 435,法国为 142,日本为 98,而苏联为 50。美国拥有 2.0 台织布机, 英国 5.2,法国 2.9,日本 4.1,苏联只有 1.1 台④。所以苏联轻纺工业按人均 计 算 的 生 产 能 力 上 大 大 落 后 于 主 要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

① 叶菲莫夫:《战后时期的苏联经济》,三联书店 1963 年版,第 39 页。

② 《1959 年苏联国民经济》,第 63、66 页。

③ 《战后时期的苏联经济》,第 279 页。

④ 《1959 年 6 月苏共中央全会速记报告》,莫斯科 1959 年版,第 127 页。

1951 — 1955 年

1956 — 1958 年

1959 年

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合计

100

100

100

其中:

工业合计

51.2

46.9

46.9

甲类

46.2

41.1

40.8

乙类

5

5.8

6.1

农业

9.5

10.3

7.3

运输业和邮电

10.1

9.2

9.9

住宅建设

15.6

18.4

19.2

业,林业等公用企业和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

13.8

15.2

16.7

苏联工业发展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特别一提,从 1950 年到 1959 年,工业建筑业未完成工程几乎增加了一倍。1957 年未完成工程量达 160 亿卢布,占当年投资计划的 90%以上。1959 年未完成工程达 179 亿卢布,在建项目总数超过 32 万个。资金长期呆滞在未完成工程上,招致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损失。

生产力布局的变化 根据苏联第五、第六个五年计划的要求,提出了广泛建设新企业、合理工业布局方面的任务。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阐述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基本政策和方针是:实现各共和国和大经济区的合理专业化与综合发展,使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地区;加快国家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拉平各加盟共和国和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大城市增长,发展中、小城市;合理利用不同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等。

改变生产力布局的核心是发展东部地区的经济。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指出:“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变化首先在于加速发展国家东部地区的经济”。

东部地区主要指哈萨克、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一地区幅员广大、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特别有宝贵的燃料动力和矿物原料资源。仅西伯利亚土地面积就占全苏一半以上,煤的储量占全苏十分之九,森林占四分之三,以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大批企业向东部地区疏散,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但相对于较发达的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东部地区仍属比较落后地区。

开发东部地区首先加快对东部地区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哈萨克斯坦进一步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矿、锰矿和有色金属等资源。在雅库特发现了金刚石矿,在布哈拉地区发现天然气资源。

国家大大增加了对东部地区基本建设的投资。1960 年对东部地区的投资较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了 23 倍,而同期内对欧洲地区的投资额仅增加

16 倍。

东部地区的开发大大改善了苏联的生产力布局。到 1960 年从燃料动力部门看,东部地区的石油产量已从 1940 年占全苏总产量的 6.4%提高到 7.2%, 天然气从 0.5%提高到 2.4%,煤从 28.7%提高到 35.9%,电力从 8.9%提高到

①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决议汇编》第 7 卷,莫斯科 1971 年版,第 453 页。

20.1%②。东部地区已成为全苏的燃料动力基地。

机器制造业在东部地区也获得了较大发展。在西伯利亚新建了机床制造厂、锻压设备厂、建筑机器和筑路机器制造厂、仪器制造厂和其他机器制造工厂。到 50 年代末,东部地区已能占全国机器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而

1940 年仅为 16%。

东部地区的黑色冶金业、有色冶金业、化学和石油化学等部门,也加速发展。修建了大型冶金工厂和建设了一些大型化工、建材等项目。在 1960 年,哈萨克斯坦的矿肥生产在全苏的比重从 1950 年的 0.4%提高到 3.4%。

在此期间东部地区的食品、轻工业等部门比重也有所提高。1960 年已占全苏轻工业总产值的 16.1%。但食品、轻工业部门仍集中在欧洲地区,东部地区的生产仍与其他部门的发展不相适应。

总的来看,从 1950 年到 1960 年,尽管生产力布局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不能适应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仍低于全苏水平。在此期间乌拉尔工业的增长速度为 276%,西西伯利亚为 283%,东西伯利亚为 294%,远东地区为 244%,而全苏的整个工业增长速度则为 304%。

② 涅克拉索夫:《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苏联生产力布局的特点和问题》,1980 年俄文版,第 60、6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