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奥斯曼北非
当西方殖民者从非洲西、东海岸加紧侵略非洲之时,奥斯曼帝国于 16 世纪先后占领了北非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黎波里塔尼亚。占领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直接用武力实现的,占领中布格里布和东马格里布则是通过巴巴罗萨海盗,同西班牙长达 60 年争夺的结果。
奥斯曼帝国沿袭了北非各国原有的政治、经济结构。奥斯曼素丹取代埃及国王,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精神领袖,并在北非四国派驻了土耳其近卫军和总督。为了同基督教国家抗衡,土耳其封锁了自古以来的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商道,实行闭关政策。除马格里布曾有一度的海盗商业繁荣之外,奥斯曼北非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长期呈现衰落的趋势。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素丹的统治权已有名无实。到 18 世纪末年,奥斯曼北非四国相继成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猎获物。
一、奥斯曼统治下的埃及
14 世纪中叶,土耳其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14 世纪下半叶,征服了巴尔干半岛;1453 年,又围攻君士坦丁堡①,灭亡了千年来苟延残喘的东罗马帝国。土耳其从此由小亚细亚的一个小国,一跃成为驰骋欧亚的大帝国。16 世纪初,奥斯曼便把扩张的目光投向非洲,与亚洲毗邻的埃及首当其冲。
当时,统治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1325—1517 年)在经历 14 世纪的极盛后,正日趋衰落。从 15 世纪起,国内内讧不断,政权更替频繁,仅 1421 年一年内,就更换了三任素丹。王公贵族互相仇视,相互倾轧,使王朝内部充满了阴谋和暗杀,被史家认为是埃及政治史上最黑暗的朝代② 。政局的动荡,使埃及经济状况逐步恶化。15 世纪,因水利失修,农业开始衰退,手工业生产停滞,经济日渐萧条。连年不断的天灾、瘟疫,更把埃及推向贫困和灾难的深渊。在 15 世纪末叶的一次黑死病瘟疫中,首都在三个月内就死亡
30 万人。据史家估计,在马木路克王朝统治时期,叙利亚和埃及的人口减少了 2/3③。在外贸方面,自 15 世纪末葡人发现好望角开辟新航路后,红海的贸易地位下降,香料及中国、印度等地的产品大部分不再经过埃及港口,这使埃及的过境贸易遭到致命打击,不仅丧失了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而且国库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也由此锐减。马木路克王朝赖以搜刮和掠夺的领地, 如非洲的利比亚、亚洲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其统治权也摇摇欲坠。盛极一时的马木路克王朝已经日薄西山,这给正处于扩张鼎盛的奥斯曼土耳其以入侵的有利时机。
1512 年,谢里姆一世继任土耳其素丹。他即位后,继续执行前任的侵略扩张政策,意欲夺取埃及在亚洲的领地,从而同竭力保住西亚统治权的埃及发生了尖锐冲突。早在 15 世纪 80—90 年代,埃土各自暗中支持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各诸侯间的争斗,到谢里姆一世时期,埃土之间的这种争夺更趋表面
① 土耳其攻陷后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② 希提:《阿拉伯通史》,下册,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第 385 页。
③ 希提:前引书,第 837 页。
化。1514 年 8 月,谢里姆率军进攻受埃及支持的波斯;1515 年,攻入波斯首都大不里士,灭亡萨法威王朝。马木路克素丹惊呼:叙利亚北部边界的力量平衡改变了①。不久,奥斯曼帝国又占领了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的一部分。面对土耳其咄咄逼人的攻势,埃及试图采取和平的策略来阻止土耳其的继续进攻。1516 年,埃及素丹甘苏·奥里派使节到谢里姆兵营,准备调解土耳其与小亚细亚小国交战双方。谢里姆拒绝了甘苏的和平建议,并下令剃掉其使节的胡须②,把他逐出营地。甘苏受此侮辱后,决心与谢里姆一决雌雄。1516 年 8 月 24 日,埃土两军在阿勒颇以北的达比格草原相遇。当时土耳其军队已拥有大炮、火枪等先进武器,装备精良,战术先进;而马木路克军队装备陈旧,战术落后,士气低落,在土军面前不堪一击,惨败而归。同年 10 月,谢里姆大军乘胜进攻大马士革,把埃及势力逐出了西亚。
1517 年,新继位的埃及素丹土曼贝伊拒绝在祈祷词中和货币上承认谢里姆一世为君主,这便成了土耳其人入侵埃及的借口。1517 年 1 月,谢里姆一世从叙利亚攻入埃及。1 月 23 日,双方陈兵于开罗城下,埃及军队此时士气不振、将领不和,加上武器落后,与土耳其军队力量对比悬殊。经过一天的激烈巷战,开罗终于陷落。同年 4 月,埃及素丹土曼贝伊被俘处死,马木路克王朝从此灭亡。自此,埃及成为土耳其的行省之一,埃及的哈里发被剥夺了宗教领导权,土耳其素丹自称哈里发。
由于埃及远离土耳其本土,奥斯曼帝国在埃及建立了一套与在亚洲不同的统治制度,基本上沿袭埃及原来的政治经济结构。土耳其在埃及任命了总督帕夏,执掌埃及政治经济及军事大权。帕夏一般任期 1—3 年。在地方,埃
及被划分为 24 省(区)①,每省设行政长官贝伊,由帕夏任命,但仍由原马
木路克担任。谢里姆一世还在埃及留驻一支 5000 人②的土耳其近卫军,作为帕夏与马木路克的制衡力量。17 世纪前,帕夏尚能有效地行使各项大权,抑制马木路克势力的膨胀,但由于帕夏从土耳其派来,不懂当地语言,也不了解地方情况,实权渐渐旁落到马木路克手中。到 17 世纪中叶,帕夏和近卫军的权力日益缩小,马木路克的势力逐渐上升,成为事实上的统治者。其中开罗行政长官的权力最大③,甚至可以任意囚禁和废黜帕夏,没收他们的财产。在土耳其直接统治埃及的 280 年间,更换过 100 多个帕夏;在 18 世纪,被废
黜的帕夏就达 50 多个。在这一个多世纪中,埃及马木路克集团就曾好几次违抗素丹的命令,拒不纳贡。阿里贝伊(1768—1773 年)甚至在 1769 年赶走土耳其帕夏,宣布埃及独立,并僭称素丹。虽然其政权只维持了几年,但土耳其宗主权已名存实亡。此后几十年中,各马木路克贝伊为争夺埃及政权而兵连祸结,一直到拿破仑入侵。
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埃及封建制度进一步巩固。土耳其保留了埃及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把它法律化、固定化。在确立土地国有的前提下, 土地占有分三种形态,即哈斯领地、寺院领地和马木路克领地。哈斯领地是饲料地,专为帕夏、近卫军和马木路克贝伊的马匹种植饲料。寺院领地是属
①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剑桥非洲史》),Vol.4,London 1975,p.15.
② 在阿拉伯礼仪中,剃须被认为是最大的侮辱。
① 穆罕默德·艾尼斯与赛义德·拉加卜·哈拉兹:《埃及近现代简史》,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第 2 页。
② 希提:前引书,第 860 页。
③ 其地位仅次于帕夏,由当时势力最大的马木路克首领担任。
于清真寺和其他穆斯林机关的土地,由统治者赐与或信徒馈赠,享有免税权, 但原则上不准买卖。马木路克领地实行包税制度,是埃及主要土地制度,三种占有制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埃及独特的一种制度。土耳其占领埃及后,沿袭了当地普遍盛行的税制,把大批土地包租给土耳其贵族、近卫军官和当地马木路克贝伊经营管理。这些人称“穆尔塔津”(Multazim),即包税人。他们再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费拉赫”,fellah)耕种,自己只负责收取租税,所征税收按一定比例上缴政府。向农民征收的税主要有地税,又称国税
(“米里”,milly),此外还有一种余额税,这一部分归包税人自己所有。据统计,在包税人一年所收税款中,1/5 上交中央政府,1/5 上交地方政府, 其余归己。包税人还享有一块免税地(“乌西叶”),是政府赐给他个人使用的土地,作为他们负责征税的一种酬劳,但规定不准买卖。
17 世纪初,土耳其普遍采用这种制度并把它法律化,将大量官田通过招标或契约的方式承包给包税人。包税人最初主要是土耳其贵族和近卫军军官,到 18 世纪逐渐为马木路克贝伊所取代。一些政府官吏、宗教学者和贝都因部落酋长也享有包税权,总数约五六千人左右;包税权最初只限于一年或数年,后来发展成世袭制,甚至可以转让或出卖。包税人死后,其子孙只要向政府缴纳一笔款子(一般不超过包税余额的三倍),就可以继承包税权。到 18 世纪末,虽然包税地名义上还属于土耳其素丹,但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了包税人的私产。拥有大部分包税权的马木路克贝伊已成为占有全埃及 2/3 土地的大封建地主。
包税制采取超经济强制方式,农民遭受残酷剥削。他们名义上是自由的, 实际上被束缚在村社中,村社是向包税人租地的基本单位,由政府批准的村长监督分地给农民。农民不仅要种植所分份地,而且要为包税人无偿耕种乌西叶土地。此外,他们还要受各种苛捐杂税的盘剥。据统计,17 世纪埃及的捐税多达 70 余种。
土耳其统治时期,埃及工商业制度没有改变。手工业者仍组织在行会中, 每个行会设一行主,其职位世袭。开罗是行会的集中地,从事手工业者达25000 人。但这一时期规模未见扩大,且生产水平低下,一般作坊只有 2—3
名学徒。谢里姆一世入侵埃及时,曾大掠城市,劫走工匠 18000 人,使 50 多种行业不复存在,埃及手工业生产遭到严重打击。埃及的商业原来较为发达,在东西方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埃及的贸易地位随之下降。而这一时期土耳其在埃及执行的闭关政策,更使埃及的对外贸易受到致命打击。谢里姆一世统治时期,土耳其同欧洲展开了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斗争,土耳其海军控制了地中海东部。为遏制西方殖民势力渗入埃及,削弱日益增强的埃及马木路克势力, 土耳其政府竭力阻挠红海贸易的恢复和发展。17 世纪末,土耳其借口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滨临红海,严禁西方船只穿越吉达港以北驶往埃及。与此同时,土耳其对埃及的进出口贸易也严加限制。这种闭关政策,给埃及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由于该政策的实施,地中海东部的世界性贸易往来基本消失,埃及和整个中东地区成了一个同世界贸易主流无缘的萧条地区。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完成了或正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以汹涌澎湃之势向前发展。埃及与欧洲联系的中断,是造成埃及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闭关政策还直接加速了埃及手工业的衰落,在这一时期,中世纪很多有名的手工业中心荡然无存,像提尼斯、舍坦这样以生产上等金银丝织品
而著称的城市已不复存在。工商业的凋敝使沿海城市始终发展不起来,直到18 世纪末,开罗的居民还不到 50000 人,亚历山大城只 15000 人。闭关政策的危害还表现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正是欧洲各种资产阶级思潮兴起之时, 由于埃及处于与世隔绝状态,各种新思想无法传播进来,这使埃及进一步向伊斯兰一体化发展,宗教地位愈加巩固。
闭关政策到 18 世纪有所改变。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弱和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欧洲国家开始迫使土耳其打开向欧洲关闭的禁区。1774 年,英国驻印度总督指示加尔各答商人重新打开印度到苏伊士的商路①。1775 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埃及缔结一项条约,规定苏伊士港向来自印度的英国商人开放②。继英国东印度公司之后,法国也与埃及签订了类似的条约。法国对埃及的觊觎由来已久。1672 年,莱布尼茨向路易十四建议进攻埃及,他说:“在那里您将得到通向伟大印度的商路。”③法国商人利用其靠近埃及的优势,发展与埃及的贸易往来。马赛同亚历山大城的往来日趋频繁,当时,每年 6—8 月刮北风和西北风时,从马赛到山历山大城只需航行 10—12 天。1798 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正式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终结。
土耳其近 300 年的统治是埃及社会停滞和衰落的时期,不仅工商业发展停滞,而且农业灌溉系统连年失修,桥梁、堤坝不时倒塌,尼罗河经常洪水泛滥,农业生产力普遍下降。在土耳其和马木路克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埃及人民遭受残酷剥削,处境十分悲惨。连年的动乱、饥荒、鼠疫,使人口锐减。据载,在 1619 年的一次鼠疫中,死亡 33 万人;在 1643 年的另一次鼠疫中,
有 230 个乡村变得一片荒凉④。15 世纪末,埃及总人口尚有 500 万,而到 17
世纪减至 300 万。这种衰退的趋势直到 18 世纪末才有转机。
埃及人民为反抗土耳其和马木路克的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几个世纪中,埃及人以各种方式反抗土耳其的暴政、抗议贪官污吏的盘剥, 抵制各种苛捐杂税。参加反抗斗争的不仅有农民、手工业者等下层群众,也有不满异族统治的伊斯兰学者和清真寺的长老。在 1695 年的一次饥荒后,数万饥民涌到开罗,要求政府拨粮救济,在遭到拒绝后,他们拿起木棒等武器, 冲进当地富豪的粮仓,开仓分粮。两年后,为了抗议奥斯曼素丹颁布提高税率的法令,埃及各地的群众、伊斯兰长老、商人以及一部分士兵纷纷举行抗议示威活动,终于迫使帕夏罢免并处死了提高税率的财政大臣,取得了斗争的胜利。18 世纪末,开罗市民和伊斯兰学者不断掀起抗捐抗税的斗争,并提出了“我们要正义,不要暴虐,要立法”的口号①。这些斗争都沉重打击了土耳其政府和马木路克的统治。
二、巴巴罗萨海盗和土耳其宗主权在东马格里布的确立
① Rodger Alexander Bankier,The War of the Second Coalition,1798 to 1801(《第二次同盟战争》),Oxford 1964,P.27.
② 穆罕默德·艾尼斯和赛义德·拉加卜·哈拉兹:前引书,第 5 页
③ Arthur E.p.Brome Weigull,A History of Events in Egypt from 1798 to 1914(《1798—1914 年的埃及历史事件》),London 1915,P.6.
④ 希提:前引书第 861 页。
① 欧麦尔·阿卜杜·阿齐兹:《阿拉伯埃及近现代史研究》(阿拉伯文),埃及复兴出版社,第 61 页。
16 世纪 20—30 年代,土耳其的侵略和统治也扩展到马格里布东部,但这并不是征服埃及的继续,其宗主权的确立与巴巴罗萨海盗密不可分。
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演变,马格里布各国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3 世纪时,已初步形成了三个独立王国,即定都于突尼斯的哈夫斯国、定都特累姆森的阿卜德·瓦迪国和偏安非斯的马林王国。这三个王国就是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雏形。到 14—15 世纪时,由于内讧和战乱,农业凋敝, 工商业停滞,从而相继走向分裂和衰落。
马格里布的分裂局面给外部势力的入侵以可乘之机。早期殖民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向马格里布伸出了贪婪之手。1415 年,葡萄牙军队占领了马格里布西北角的休达城,拉开了殖民侵略的序幕。西班牙也不甘落后。在斐迪南一世(1452—1517 年)的对外政策中,入侵马格里布是首要政策。他继位后,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狂热的宗教宣传,号召新的十字军远征,企图把马格里布海盗势力赶出地中海,达到独霸地中海的目的。15 世纪末,摩尔人在格拉纳达①的起义,被他看成是伊斯兰教对基督教的威胁,成了西班牙远征的借口。
1497 年,西班牙首先出兵占领了梅利利亚;接着,在 1505 年春,又对阿尔及利亚沿海港口米尔斯·克比尔发动袭击。1508 年,西班牙军队夺取了奥兰地区,并把该地区两所清真寺“圣化”;1510 年,又夺取了贝贾亚;同年 7 月,西班牙将领佩德罗·纳瓦罗攻占了的黎波里,他还在阿尔及尔沿海岛屿上修筑了佩尼翁要塞,安装了大炮,把阿尔及尔城置于炮火威胁之下。在短短十年中,西班牙占据了马格里布沿海地区主要据点,并计划征服整个中马格里布。
西班牙的侵略遭到马格里布各国人民的强烈抵抗,也引起了各国统治者、特别是阿尔及尔商业贵族的极度恐慌。西班牙一连串的军事行动,不仅直接威胁着这些商业贵族的统治,而且也危及其切身的经济利益,他们赖以致富的海盗活动受到了遏制。西班牙建立佩尼翁要塞以后扬言要夺取阿尔及尔,更使他们感到如末日降临。他们自知无力抵抗西班牙的入侵,便求助于爱琴海的海盗首领巴巴罗萨兄弟。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土耳其势力的入侵。
巴巴罗萨,意为“红胡子”,特指地中海富有传奇色彩的四个海盗兄弟①。他们出身于土耳其一个普通陶工家庭,青年时代爱好航海。1504 年,在老三伊勒亚斯被基督教海盗杀害后,长兄阿鲁杰开始组织人马,袭击和拦劫基督教船只。在短短几年内,他的麾下汇集了几千人马,并得到突尼斯哈夫斯王朝的支持。突尼斯为他提供生活给养和武器,并把杰尔巴岛拨给他作为据点。1512 年,阿鲁杰遵哈夫斯素丹之旨,准备出兵攻打西班牙占领的贝贾亚,但遭到失败。1514 年,阿鲁杰占领了阿尔及利亚境内的季杰利,以此为据点同西班牙作战。反西斗争使他在马格里布赢得了巨大威望。
1516 年,阿尔及尔为抵抗西班牙侵略,派人拜会阿鲁杰,请他出兵。阿鲁杰慨然允诺,立即出兵攻占了谢尔谢勒;接着,以御西入侵为由,占领了阿尔及尔。从 1516 年起,阿鲁杰继续西进,一举攻占了米利亚纳、麦迪亚、特内斯、摧毁了阿布德·瓦迪王朝。1518 年,阿鲁杰在奥兰与西班牙交战时阵亡。其弟赫尔丁继任首领。当时赫尔丁自认势孤力单,无法与西班牙抗衡,
① 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半岛上最后一个穆斯林国家,1492 年被西班牙消灭。
① 这四兄弟为阿鲁杰(Aruj)、赫尔丁(Khair-el-din)、伊勒亚斯(Elias)、伊斯哈克(Ishag)。
权衡得失后,乃向奥斯曼土耳其俯首称臣。土耳其刚占领埃及,正致力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唾手可得的良机。土耳其素丹谢里姆一世欣然接受赫尔丁的效忠,并赐给他贝勒贝伊②的称号。自此, 巴巴罗萨兄弟成了土耳其侵略马格里布的工具,他们同西班牙的斗争实际上变成了土耳其和西班牙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斗争。
西土争霸长达 60 年,以土耳其占领摩洛哥以外的马格里布而告结束。赫尔丁称臣后,土耳其供给他大炮和其他军用物资,增派了一支 6000 人(包括2000 炮兵、4000 步兵)的部队③。赫尔丁以此为主力,从 1519 年起,开始向西班牙反攻。1521 年,赫尔丁领导的土耳其军队攻占了科洛、波尼和重镇君士坦丁,占领了阿尔及利亚东北部。当时,阿尔及尔城仍在西班牙佩尼翁要塞的炮火威胁之下,这是阻止赫尔丁继续进攻的一颗钉子。1529 年 5 月,赫尔丁对该要塞发动强大攻势,经过三个星期的猛烈炮击,要塞被彻底摧毁, 所有的防御工事被夷为平地。这样,依靠巴巴罗萨海盗,土耳其征服了阿尔及利亚。但是,攻占佩尼翁并不标志着土耳其与西班牙争霸的最终胜利。1541 年 10 月,西班牙联合法国和意大利,试图反攻,给阿尔及尔以毁灭性打击。
三国组成了一支 30000 多人的联合舰队①,于 10 月 23 日首先抢占了阿尔及尔沿海高地并修筑了堡垒。但此时恰逢气候突变,雷电交作,三国的联合部队很快陷于混乱,赫尔丁乘此机会率军出击,使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经历这次惨败后,西班牙再也不敢染指阿尔及利亚了。从此,土耳其在阿尔及利亚的宗主权才得到最终确立。
土耳其征服突尼斯,是同西班牙长达 40 年拉锯战的结果。赫尔丁占领阿尔及尔后,继续执行土耳其的扩张政策,计划把马格里布东部地区也置于土耳其控制之下。1534 年 8 月,赫尔丁利用突尼斯哈夫斯王朝王位继承权之争和人民的不满,乘机攻入突尼斯。在占领比塞大和古累特后,于 8 月 18 日攻占突尼斯城,废黜素丹穆莱·哈桑,推翻了哈夫斯王朝。
土耳其的扩张激化了同西班牙的矛盾。西班牙也一向把突尼斯视为禁脔,认为突尼斯同马耳他、西西里、那不勒斯一道构成西班牙的边界,把基督教国王统治的西地中海和素丹控制的东地中海划分出来。自然,土耳其侵占突尼斯之举,被西班牙视为对自己天然权益的侵害。国王查理一世①以神圣罗马帝国的名义,号召各基督教王国采取严惩土耳其的行动。此时,突尼斯被推翻的哈夫斯王朝也不甘心失去既有权力,对西班牙的态度表示默许。1535 年,查理一世派 400 艘战船和一支 30000 人组成的舰队②,驶过地中海,远征
突尼斯。同年 7 月,西班牙军队攻占古累特和突尼斯城,重新让摩莱·哈桑素丹登基,恢复哈夫斯王朝。突尼斯承认隶属于西班牙,允许西班牙人在突尼斯享有居住、贸易和举行基督教宗教仪式的特权。一时间西班牙的骑士和传教士蜂涌而至,竞相从事商业和传教活动。查理一世没有在突尼斯长驻, 只修筑了一些要塞和堡垒,留下少量军队。
西班牙撤走后,突尼斯很快陷于混乱,内外矛盾交错。一方面土耳其并
② Beylerbey,意为贝伊之贝伊,其职位相当于总督。
③ Laroui,Abdallah,L′histoire du Maghreb(《马格里布史》),Paris 1976,vol. 2,p. 26.
① 夏尔·安德烈·朱烈安:《北非史》,第 2 卷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第 508 页。
① 查理一世(1500—1558),西班牙国王,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称查理五世。
② Laroui Abdallah,op.cit.,p.28.
不甘心失败,正积极准备再度进攻突尼斯;另一方面国内人民对摩莱·哈桑素丹依附于西班牙十分不满,南部很多地区宣布脱离他的统治。1542 年,在土耳其人的支持下,素丹之子穆莱·哈米达起兵叛乱,废父王而自立。哈米达登基后,采取平衡政策,周旋于西班牙和土耳其之间,试图保持有限的独立。但这并未能阻止土耳其最终占领突尼斯。从 16 世纪 50 年代初起,土耳其军队在另一海盗首领达尔古特的率领下,不断与西班牙和哈夫斯王朝军队交战,旨在实现完全占领突尼斯的计划。1556 年 1 月,达尔古特占领加夫萨, 不久攻占凯鲁万。1560 年 3 月,杰尔巴岛西班牙驻军的 30 艘战舰被击沉,
岛上驻军全部被歼。土耳其军队乘胜进军,于 1569 年击溃西班牙支持的哈米达军队,再次灭亡哈夫斯王朝。
1571 年,西班牙利用奥斯曼土耳其国内危机的机会,同罗马教廷、意大利威尼斯组织反土耳其同盟。1571 年 10 月在勒班陀①海战中获胜。1573 年, 西班牙国王菲力浦二世派兄弟胡安重新攻占了突尼斯城。但西班牙的胜利只是昙花一现。第二年,土耳其大军压境,再次夺回了突尼斯。这标志着土耳其征服突尼斯的最终胜利。
在征服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的同时,土耳其以阿尔及尔为据点,继续向东进攻利比亚。土耳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的黎波里。的黎波里曾被查理一世视为“基督教世界的双目”之一②,1510 年为西班牙占领。1530 年,西班牙移交给教皇属下的耶路撒冷圣约翰十字军救护骑士团统治。1551 年 8 月,土耳其乘当地居民不断掀起反抗之机,派海军将领西纳安帕夏率 160 艘战舰、
12000 多名士兵进攻的黎波里。土耳其军队分海陆两路向的黎波里发动进攻,8 月 18 日攻占该城。不久,土耳其又征服了利比亚东部的卜雷加和南部费赞地区,把利比亚统称为“的黎波里塔尼亚”。
1574 年征服突尼斯后,土耳其把上述三地合并为一个“桑得亚克”(意为边区省)③。但时间不长,1587 年,土耳其又将其分成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的黎波里塔尼亚三区,从而奠定了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三国的边界。土耳其也曾西侵摩洛哥,但遭到摩洛哥人的顽强抵抗,终未征服。这样,土耳其依靠巴巴罗萨海盗,经过近 60 年的征服战争,使摩洛哥以外的中马格里布和东马格里布成了奥斯曼帝国的属地。
诚如前述,奥斯曼土耳其在马格里布确立宗主权仰赖于巴巴罗萨海盗, 在与西班牙的争霸斗争中马格里布的海盗势力也不断发展壮大,16—17 世纪时达到鼎盛,成为这一时期北非独特的历史现象。巴巴罗萨海盗遂成为这时北非海盗的总称。其主要活动范围在阿尔及尔、突尼斯和的黎波里等沿海城市。参加者主要是地中海北岸的贫苦渔民、土耳其苦役犯以及改信伊斯兰教的基督徒,当地居民很少。他们一般打着圣战的旗号,劫掠基督教船只和岛屿,俘虏其船上人员或岛上居民作为奴隶出卖。海盗船只一般是私人装备的, 且有帮会组织,得到政府的支持。海盗活动收入的 10%上交政府①,是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海盗活动鼎盛时期,海盗船队在国内享有很大权力。比如在阿尔及利亚,海盗船队是仅次于土耳其近卫军的一支重要势力;在利比亚,
① 勒班陀(Lépanto ),今名纳夫帕克托斯(Návpaktos ),位于希腊科林斯湾。
② 约翰·赖特:《利比亚》,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第 130 页。
③ 直属省称“帕夏”。
① Mustagha Kraim,La Tunisie Précoloniale (《殖民地以前的突尼斯》),Tunis 1974,P.268.
则是国内主要武装力量。
历史上对北非海盗颇有争议。西方史学家把它描写得很黑暗,认为是“海上的灾难”②,损害了地中海正常的贸易往来。事实上,当时的海盗活动与海上贸易密切相关,而他们同当时的欧洲海军也并没有本质区别。近代英国海军的前身就是海盗,英国人的势力就是依靠海盗进入地中海的。北非巴巴罗萨海盗实际上是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舰队,其活动反映了土耳其与欧洲列强特别是与西班牙争霸地中海这一事实。海盗的主要打击对象其实也是有选择的。如 16 世纪主要针对西班牙,而与法国互通友好,共同对付西班牙。法国最早在阿尔及尔设立领事(1564 年),并在 1628 年与阿尔及利亚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双方正常的外交关系一直保持到 1830 年。马格里布海盗活动打
击了欧洲在地中海的势力,动摇了西班牙的霸权地位,于 16—17 世纪称雄地
中海。当时,他们在阿尔及尔一港就拥有 50 多艘战舰,在突尼斯也有 30 多艘③,足见其势力之大。他们使地中海的欧洲船只闻风丧胆。一些国家为了保证商业运输安全,每年还向马格里布各国缴纳一定的贡金。直到 18 世纪末,
美国每年还需向利比亚交纳 83000 美元①。海盗活动还是促进当地城市繁荣的
一个重要因素。海盗活动收入甚丰,在 1635 年,的黎波里的船队就获利 18
万枚金币和 400 多名奴隶。许多城市,如阿尔及尔、突尼斯、的黎波里,都因此而发展起来。
海盗活动一直到 18 世纪才衰落下去。随着欧洲的日益强盛和土耳其的逐渐衰弱,扑灭海盗活动也成为欧洲强国侵略北非的借口。
三、奥斯曼马格里布的政治演变
土耳其征服马格里布后,实行三区分治,1587 年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改为三个摄政国,由土耳其任命的帕夏进行统治。三个摄政国在 16—
18 世纪中政治演变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逐步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取得实际上的政治独立。
阿尔及利亚是土耳其最早征服的国家, 1587 年前由土耳其素丹委任的海盗首领贝勒贝伊进行统治。贝勒贝伊负责阿尔及利亚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事务,共有八任②,任期不定,土耳其素丹可随时调任。此时的阿尔及利亚基本上是军事贵族政体,土耳其近卫军及海盗舰队为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各项统治机构均不健全。
三区分治后,土耳其废贝勒贝伊一职,设帕夏,仍由土耳其任命,三年一任,由近卫军军官组成的国务会议(“迪万”,Divan)协助统治。17 世纪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弱和对行省控制的松弛,帕夏的权力逐渐削弱, 土耳其近卫军则试图取而代之。1659 年,近卫军推选自已的“阿加”(Agha)
② Stahley Lane-Pode,The Story of the Barbary Corsairs(《柏柏尔人海盗的故事》),New York 1891;希提: 前引书,第 852 页。
③ 夏尔-安德烈·朱烈安:前引书,第 497 页;Mustapha Kraim,op.cit.,P.268.
① 希提:前引书,第 852 页。
② 八任贝勒贝伊是赫尔丁(1518—1536)、阿加·哈桑(1536—1543)、帕夏哈桑(1544—1552)、萨拉赫(1552—1556)、哈桑·伊本·赫尔丁(1557—1562)、,帕夏哈桑(1562—1567)、穆罕默德·伊本·萨 拉赫(1567—1568)、乌勒杰·阿里(1568—1587)。
参加政事。自此,每一任新帕夏从伊斯坦布尔来上任时,先被待以盛大的欢迎仪式,随后冷落宫中。每当宣布重大决定时,必须首先尊重由近卫军组成的国务会议和阿加的意见,而且必须作如下的开场白:“我们,帕夏和阿尔及尔常胜军的国务会议。”帕夏的一些权利,诸如发放军饷、委任卡伊德、掌管本地人的诉讼权等均被剥夺,成为有名无实的傀儡,而国务会议和阿加则掌握了实权。但他们之间争名于朝,斗争激烈,几乎无一任阿加是善始善终的。
17 世纪下半叶,海盗势力在这种政权混乱局面中再度崛起,表现为“德伊”(dey)的设立。阿尔及利亚海盗集团与土耳其近卫军长期存在争夺权力的矛盾。1587 年前,阿尔及利亚的贝勒贝伊均为海盗首领,对此土耳其近卫军十分不满,嫉妒海盗集团的权力和富有。土耳其在阿尔及利亚设国务会议后,海盗势力有所削弱并受到牵制。但由于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时时觊觎阿尔及利亚的统治权。1671 年,海盗集团利用国内混乱局面, 推选自己的德伊作为总督。之后,海盗集团与近卫军达成妥协,规定德伊由海盗首领及近卫军军官任免。奥斯曼土耳其接受了这一既成事实,从此不再派遣帕夏,承认德伊为帝国代表,1711 年第十任德伊阿里·萨继什还被授与帕夏的称号。自此,德伊成了阿尔及利亚的无冕之王。
德伊的设立,标志着阿尔及利亚政权机构的确立和完善,军事贵族政体进一步确立。德伊为终身职,不世袭。其权力只在名义上受国务会议的限制, 实际上是专制君主。下设司库、陆军、海军等五名大臣,由德伊任命。德伊深居简出,很少召集群臣议事,而是通过宫庭联络官发号施令。德伊把全国分为三大区,即东部省(君斯坦丁)、中部省(麦迪亚)和西部省(奥兰)。三省均由中央任命的“贝伊”(bey)统治。贝伊任期三年,每年向中央上缴一定的税款。各省之下设区(“乌塔纳”),各区包括若干个部落或村镇, 由“卡伊德”治理。除此之外,阿尔及尔为德伊的私人领地,由德伊委派的阿加和四个卡伊德管理。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以德伊为首的军事贵族统治集团,其成份较为复杂,有土耳其近卫军官、皈依伊斯兰教的欧洲人海盗首领以及当地阿拉伯柏柏尔人上层。他们依靠军事镇压来维持其统治, 依靠海盗及横征暴敛来发财致富。但德伊的统治只在首府周围的城市较为巩固,占全国面积 5/6 的山区和沙漠则始终处于半独立的地位①。当地阿拉伯人、卡比尔人在宗教首领马拉布特的领导下,不断起来反抗,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初。
土耳其在突尼斯的政体设置,基本上参照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由行政、军队和税收三部分组成。土耳其任命的帕夏为最高行政长官,土耳其近卫军组成的国务会议协助统治;税收则由海盗帮会和当地马赫曾部落负责,其官员称贝伊。土耳其旨在使这三种势力互相牵制互相制约,从而使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但事与愿违,突尼斯同埃及和阿尔及利亚一样,在此后几个世纪中,逐步摆脱了土耳其的控制,其政权也完全突尼斯化。
16 世纪末,三股势力失衡,先是近卫军左右了政局。1591 年,近卫军中的下级军官不满权力分配,举行反抗,他们推选出自己的德伊参政。从此, 帕夏仅仅只有象征性的意义。与此同时,贝伊的权力也在悄悄上升。由于贝伊掌握了财政及统领军队征税的大权,逐渐集全国权力于一身,成了土耳其
①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4,p.146.
官吏中权倾朝野的人物。加之他注意同突尼斯当地上层结成联盟,使他在同德伊的斗争中积集了相当的力量,能够同德伊分庭抗礼。1631 年起,贝伊一职由穆拉德家族世袭,从而结束了贝伊由德伊任命的历史,标志贝伊成了突尼斯事实上的统治者。
但是,代表土耳其的迪万和德伊并不甘心权力的丧失,他们依靠土耳其近卫军,与贝伊争夺权力。自 17 世纪中叶起,双方的冲突时常表面化,但均
以贝伊胜利而告终。其中最大也是最后一次冲突发生在 1673 年。这年春天, 迪万成员利用贝伊到内地远征之机,罢免了穆拉德二世贝伊挑选的德伊穆萨利,另外任命了亲土耳其贵族的哈吉·阿里·阿加为新德伊,并宣布穆拉德家族为叛教者,没收其家族财产。穆拉德二世得知后,采取先礼后兵的策略, 同迪万商谈未果后,遂于是年 5 月集合各部落军队,开进首府,战胜了土耳其近卫军,处死了新德伊。这次争端的胜利,使贝伊的权力达到顶峰。此后, 须经贝伊同意方能任命新德伊。
贝伊和德伊的对抗持续了 40 年,实际上反映了土耳其势力和当地势力的斗争。德伊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土耳其贵族,而穆拉德家族则更多地依靠当地人。穆拉德家族统治时期,曾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其家族统治,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一是征服突尼斯各土著部落。穆拉德之子哈穆达曾采取恩威并举的策略,使突尼斯当地的望族臣服于他,如首都突尼斯城附近的哈马家族、克夫地区的乌勒德·萨伊德家族。哈穆达每征服一地,都要安插自己家族的成员,或任命当地的显贵为卡伊德或谢赫。二是建立了一支土著部队,与近卫军相抗衡。贝伊从各部落招募“斯巴希·扎乌瓦”(意为步兵),这些士兵绝对忠于贝伊,安插在凯鲁万、克夫,比扎等重要城市,是奥贾克的前身。这支军队建立后,大大削弱了土耳其近卫军的作用。此外,穆拉德家族还规定政府官员须使用阿拉伯语而不是土耳其语,在政府内部建立了薪金制度, 设立户籍簿等。贝伊对德伊的最终胜利,使突尼斯政权进一步朝独立化发展, 同时也为侯赛因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穆拉德二世后,突尼斯陷入了 20 年的内乱,他的儿子和兄弟为争夺贝伊的职位混战不休。这时阿尔及利亚伺机入侵,土耳其也试图重新加强统治。1702 年,穆拉德家族被推翻。1705 年,土耳其骑兵首领侯赛因·本·阿里利用突尼斯居民对近卫军的不满,击退了阿尔及利亚的入侵,夺取了政权,自立为贝伊。侯赛因·本·阿里取消了德伊这一封号,建立了侯赛因王朝①。1710 年,该王朝正式得到土耳其素丹的认可,突尼斯实际上已独立。它对土耳其名义上的从属地位表现为:贝伊承认素丹的宗主权,素丹则赋与贝伊家族以世袭权利;贝伊不得擅自宣战与媾和,一旦爆发圣战,突尼斯须向素丹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从 1781 年起,土耳其允诺突尼斯毋需继续纳贡,侯赛因王朝便开始执行独立的内外政策。
侯赛因王朝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贝伊独揽大权, 是一国之君。下设首相、枢密大臣、财政大臣、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外交大臣等,按贝伊颁布的法令和伊斯兰习惯法统治全国。贝伊和伊斯兰教长审理各大案件。中央以下划分为 24 个行政区,侯赛因王朝沿袭穆拉德家族的作法,每区由贝伊任命的卡伊德管理。卡伊德一般从皇亲国戚中选任或由当地显贵担任。他为该区军政首脑,并负责征税和审理一些小的民事纠纷,主管
① 侯赛因王朝一直到 1957 年才被推翻。
地方的一切事务。他之下分设谢赫和哈里发,负责部落或村镇的公共事务和纳税事宜。到 18 世纪阿里贝伊(1759—1782)统治时期,行政区有所增加,
共有 64 个卡伊德②。
土耳其在利比亚的政体设置与上述两区基本相同。1611 年,近卫军官苏莱曼·萨法尔受阿尔及利亚权力更替的影响,自封为德伊。18 世纪前,德伊一职基本上为海盗首领把持,形成了军事寡头集团,成为利比亚事实上的统治者。在 1672 年奥斯曼德伊去世后,利比亚政权陷于混乱,近卫军官和海盗
首领为争夺德伊一职混战不休,政权更替频繁,从 1672 年到 1711 年 39 年间,
共换了 24 个德伊①。
18 世纪初,卡拉曼利家族在这种混乱局势中崛起。该家族原住在小亚细亚卡拉曼利地区,因此得名,以后迁至的黎波里定居。在奥斯曼统治时期, 该家族成员占据了军队和政府要职。1711 年,艾哈迈德·卡拉曼利利用人民对“魔鬼之子”哈利勒德伊的普遍不满,依靠库鲁格利集团②,起兵反叛。他占领的黎波里,推翻了哈利勒的统治,自立为德伊。
为巩固既得政权,卡拉曼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土耳其人的势力, 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如有一次他在家中大摆“鸿门宴”,捕杀了近 300 名土耳其近卫军军官。对不易驾驭的区,他派遣年富力强、又效忠于他的亲信去治理。为保证良好的国际环境,他还注意同欧洲领事搞好关系。他在位时, 曾采取不少改革措施,如振兴经济、鼓励发展农业和商业、引进外国工业设备、加强军事设施、发展文化教育等。卡拉曼利还完善了统治机构,中央设有内务大臣、财政大臣、司令官、大法官等职,地方分成的黎波里塔尼亚、昔兰尼加、费赞三区进行管理。
卡拉曼利王朝存在了 120 年。1835 年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威胁利比亚时,土耳其才废黜卡拉曼利王朝,恢复直接统治。
四、十六至十八世纪奥斯曼马格里布三国的经济
在资本主义时代以前,各国经济的发展都与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密切相关。土耳其入侵前,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三国的土地制度,除古代罗马统治过的地区(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沿海地带)存在个体(私人)土地所有制外,基本上是土地公有制占优势。土耳其统治三国后,加速了各种集体形式土地占有制的解体。但这种解体不是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内部因素引起,而是由土耳其的征服造成的。
在奥斯曼宗主权时代,土地名义上归土耳其素丹所有,实际的土地所有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三国的土地所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村社集体所有,称“阿尔什”(Alch),是三国最广泛的土地占有形式。土耳其人按照自己的法律,通常把土地仍留在占有土地的阿拉伯—柏柏尔人部落手里,没有改变这种沿袭已久的土地制度。在阿尔什制度下,社员有世代使用权,但不可转让和买卖,土地实行轮耕制,并保持了定期分配的惯例。二是寺院地
② Mustapha Kraim,op.Cit.,P. 171.
① 约翰·赖特:《利比亚》,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年,第 144 页。
② “库鲁格利”(Cologhli),土耳其近卫军与当地阿拉伯人及柏柏尔人通婚的后裔。他们身居政府要职, 形成与旧式近卫军对抗的一支势力。
产,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称“哈布斯”(Habus),利比亚称“瓦克夫”(Wagf),一般由国家赐与或由信徒捐赠。寺院地产享有免税和其他特权,但不能买卖和转让。土耳其人的占领促使了寺院地产的发展。寺院地产的增加,一靠政府没收反叛者的土地;二靠私人占有者因税收负担沉重而把产权转交给寺院,不过产权转移的条件是他们继续享有终身、多半是世袭的土地使用权。三国的寺院地产占有相当的比重。突尼斯的沿海地区,寺院土地占 40—50%
①。在利比亚,宗教势力很大,扎维亚的数量逐年增加,土地也相应增多。三
是国家地产,这里有两种占有情况:一种是由德伊和贝伊领有。在阿尔及利亚,耕种德伊地的有两种佃户,一种叫“阿齐尔”,缴纳一定的货币地租; 一种叫“托尼查”,缴纳实物税,负担役务。这两类佃户如果三年不耕种, 土地即被收回,财产由当局转交第三者。第二种是属于土耳其近卫军贵族集团的土地,由国家分配,可以随时更换主人。一般土地肥沃,多在沿海和河谷。随着土耳其近卫军权力和地位的丧失,这些土地逐渐落到当地大封建主手中,成为私有土地。在突尼斯,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类私有土地称为“梅尔克”(melke)。梅尔克土地还因没收叛乱部落的土地而扩大。被没收的土地,大部分通过公开拍卖而落入私人手里。土耳其统治时期,阿尔及利亚的私人土地增加了 150 万公顷①。
三国经济发展虽不平衡,但有其共同点,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呈带状分布。三国地理构造颇具特色,阿特拉斯山脉由西向东,把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分割成沿海平原区、山区和南部草原区;利比亚则自然分成沿海平原区和沙漠地带。这种构造使三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呈现巨大的反差。在沿海地区,农业和商业都较发达,特别是在阿尔及利亚的奥兰平原和突尼斯萨赫勒地区,主要种植粮食和海枣、烟草、油橄榄树等经济作物。阿尔及利亚沿岸的采珠业十分兴盛。而在阿特拉斯山区和草原地区,则主要从事畜牧业,经济发展落后,在沙漠地区更是一片荒凉。英国人约翰·奥格尔比 1670 年描写道,利比亚沙漠地带“十分荒芜,就是最优秀的农夫所培育的谷物也没有一种能在那里得到出产”②。
这一时期,三国经济最有特色的是海盗商业。16—18 世纪三国商业总的趋势是走向衰落,但在 16—17 世纪中期还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这与海盗活动密切相联。16 世纪前,地中海贸易相当兴盛,但从土耳其占领伊斯坦布尔起,土耳其对欧洲实行封锁,从而影响了地中海与红海正常的贸易往来,海盗式的商业便应运而生。海盗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尔、突尼斯、的黎波里等沿海城市,尤以阿尔及尔贸易往来最频繁。欧洲商人出售纺织品、玻璃器皿、钢、铁、铝及其制成品、硫黄、沥青、装饰品和酒类等,马格里布则出售农产品,如粮食、羊毛、皮革、烟草、椰枣、蜡等。此外,奴隶也在贸易之列。阿尔及尔设有专门的奴隶集市,通常卖价最高的是男女青壮年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如水手、建筑师等。海盗商业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法国, 同威尼斯人、英国人、荷兰人的贸易往来也很频繁。海盗贸易的利润是可观
① Mustapha Kraim,op.cit.,vol. l,p.251.
① 马克思:《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5 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第 314 页。
② 约翰·赖特:前引书,第 141 页。
的。例如,1635 年的黎波里船队获利达 18 万枚金币①。海盗商业促进了三国沿海经济的发展。到 17 世纪中叶,阿尔及尔的居民超过 10 万人②。一位英国旅行家对阿尔及尔的富裕繁荣赞赏不已,他写道:“在炎炎夏日,阿尔及尔周围的群山和谷地,全被上流名人幽居的花园和乡间别墅所装点。它们都是小巧的白色房子,掩映在各种果树和万年青丛之中。”③突尼斯城也被称为“世界性城市”④。商业的繁荣还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如阿尔及利亚的手工刺绣业、突尼斯的舍希亚帽⑤的制作,均得到较大发展。宗教文化也相应繁荣起来, 这一时期修建了大量清真寺和学校。
正如对北非海盗活动一样,欧洲史学家对海盗商业也颇多诘责。其实, 欧洲在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也基本上是海盗商业,这是一种历史现象。而且, 在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并未因海盗活动而中止。17 世纪中叶,欧洲商船只要交付一定数额的钱,便可买到在地中海的安全通行证。如在利比亚,每张通行证付 5 个意大利银币。可见,欧洲史学家的诘责并不公正。18 世纪,随着海盗活动的衰落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三国的海盗商业也随之走向没落。
① 约翰·赖特:前引书,第 139 页。
②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4,p.145.
③ Roland Oliver&Anthony Atmose,Africa since 1800(《1800 年以来的非洲》),Cambridge 1974,p.6.
④ 夏尔·安德烈·朱烈安:前引书,第 533 页。
⑤ 舍希亚帽是一种圆筒形的红色土耳其毡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