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西非沿海各国

  1. 世纪末至 19 世纪 70 年代,是西方国家的殖民政策发生转折的时期, 也是西非沿海各国在政治上激烈动荡、在经济上逐渐变动的时期。随着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目标的殖民政策向以开拓原料和商品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殖民政策的转变,占领和扩大殖民领土成为列强在西非活动的突出现象。英法等国以前一时期的沿海居留地为依托,以禁止奴隶贸易为旗帜,采用签订条约、贸易传教直至武装侵略等方式,建立和扩大了在沿海的殖民地、保护国和势力范围。塞内加尔、冈比亚、象牙海岸沿海一些地区,黄金海岸沿海、达荷美沿海一些地区,以及包括拉各斯在内的今尼日利亚南部的一些地区, 逐步落入列强之手。殖民统治的政治体制初见端倪。

面对西方侵略,非洲各族内部分裂动荡。一些人不顾民族利益,同殖民者携手。一些人力挽民族危亡,与殖民者英勇抗争。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的兴起,成为这一时期西非政治中的显著特征。阿散蒂人和拉各斯人反对英国殖民侵略的战争,奥马尔和卡约尔人反对法国殖民侵略的战争,均属反侵略斗争中的光辉篇章。但这一时期的西非沿海各国,未能形成统治阶级变革自救的潮流。这一形势同萨凡纳地区的圣战及其变革形成鲜明对照。

在这一时期,欧美各国掀起了遣返释奴、建立释奴殖民地的运动。18 世纪末,近代黑人奴隶制度行将终结,获释奴隶的数量迅速增加,在欧美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流浪乞食的黑人越来越多。获释奴隶的安置终于成为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摆脱释奴的困扰,欧美一些国家掀起了将他们遣送回非洲去的运动。遣返释奴的运动发轫于英国,美国和法国也先后加入遣返行列。通过释奴安置,塞拉利昂殖民地产生和扩大了,利比里亚国家逐渐形成,利伯维尔殖民地随之出现。利伯维尔殖民地的建立有利于法国在加蓬的扩张。但是,由于当地非洲人不断涌入利伯维尔城区,释奴及其后裔渐被淹没,利伯维尔作为释奴殖民地的影响无足轻重。

“合法贸易”的逐渐兴起,是这一时期西非沿海经济变动的主要标志, 是殖民地经济结构开始孕育的先兆。“合法贸易”是一种服务于传统政治结构的商品经济,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洲传统社会因奴隶贸易衰落而遭受的损失,使传统政治结构得以延续。“合法贸易”的基础是西非沿海少数几种农林产品,其中包括采集自野生植物的产品。为满足“合法贸易”需求而进行的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十分有限,因此,它对西非沿海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新生产关系的萌发所起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一、西非沿海各国的社会经济变动

  1. 世纪初,欧美各国相继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西非沿海各国的对外经济联系发生新的变动。随着奴隶贸易的衰落,活动于西非沿海的大多数欧美奴隶商人在千方百计继续从事走私奴隶贸易的同时,逐渐改弦易辙,寻求新的商品贸易;得利于奴隶买卖的非洲首领和中间商也渴求从新的商品贸易中取利,以重振被削弱的政治与经济地位。这样,以商品生产和贸易为特征的所谓“合法贸易”便应时而生。

最初,欧洲人拟在西非沿海地区、特别是有欧洲人居留地的地区经营种植园,利用非洲劳工生产咖啡和棉花等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欧非贸易。

但是,由于存在各种不利因素,有关试验无一成功。“合法贸易”不得不以非洲原有产品为基础,其中又以棕榈油和花生输出为大宗。棕油的大量生产和出口大约始于 19 世纪 20 年代。棕油生产分布广泛,发展迅速。至 50 年代,

黄金海岸的棕油输出在出口总值中仅次于黄金,居第二位①。至 70 年代,达

荷美每年棕油输出的价值已达 50 万镑②。约鲁巴和喀麦隆—安哥拉也生产大量棕油。但是,棕油生产的中心在尼日尔河三角洲。据不完全统计,1855 年西非沿海各地棕油输出所占份额是:向风海岸 3.5%,黄金海岸 5.5%,奴隶海岸 9%,尼日尔河三角洲 60%,喀麦隆—安哥拉 4%,“非洲”(这是原资料注明的字样,确切地区难以断定)18%①。花生的主要产区最初为塞内冈比亚沿海,特别是欧洲人居留地周围,后来逐渐向内地扩展。此外,黄金的采掘、天然橡胶和柯拉果的采集以及木材砍伐也属“合法贸易”范围。与此同时, 谷物等的生产有了发展。

“合法贸易”的产品主要销往欧洲。花生的主要购买者是法国。法国居民非常喜爱用橄榄油同花生油混合制作的貌似绿色大理石的肥皂,而对用棕油制作的黄色肥皂却不屑一顾,因此花生种植首先在法国属地迅速发展。在圣路易和果雷埃等花生贸易的主要中心,每年都有大量花生上市。但花生贸易的规模同棕油贸易相形见绌。棕油的主要收购者是英国。棕油是这一时期英国同西非贸易的主要产品。英国的非洲船队中有半数以上投入棕油贸易。棕油贸易主要由利物浦、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商人经营,并主要由这三大港口输入,而以利物浦为最。在 19 世纪 50 年代,利物浦输入的棕油占棕油输入总量的大部分。非洲的棕油输出港口多达二十几处,尼日尔河三角洲的老卡拉巴尔、博尼、贝宁、新卡拉巴尔和本托河等均为重要的棕油输出港口, 50 年代半数以上的棕油是经由这些港口外运的。这一时期的棕油贸易呈持续

上升趋势。英国从西非进口棕油的数量 1820 年为 872 吨,1830 年为 10673 吨,1840 年为 15273 吨,1850 年达 21723 吨。由于汽船的使用,1853 年的输入量更增至 31457 吨②。1820—1840 年间,黄金海岸的油价上涨 10 倍③。

据估计,棕油贸易的利润一般为 50——100%,19 世纪 50 年代甚至可达 300%

④。至 19 世纪下半叶,在黄金海岸,天然橡胶的采集盛极一时。橡胶大部分输入英国。黄金海岸是大英帝国内的主要橡胶出口国之一。黄金海岸等地的柯拉果主要向北输出。沿海各地的木材则运往欧美。

“合法贸易”的组织因时不同,因地而异。非洲人的主要职能是充当中间商。这对许多人来说不过是重操旧业。贸易在信贷基础上进行。欧洲商人将商品借贷给中间商,中间商奔赴各地,销售商品,收购产品,再将产品运至沿海,偿还信贷。这种现象在棕油贸易中尤为明显。最初,欧洲商人的贸

① InezSutton,Labour in Commercial Agriculture in Ghana intheLate Nineteenth andEarly Twentieth Century(《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加纳商品化农业中的劳动力》),in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no.24(1983),p.467.

② T.A. Osae, S.N.Nwabara & A.T.O.Odunsi,A Short History of West Africa(《西非简史》), New York 1968,p.258.

① M ·Lynn ,ChangeandContinuityinBritishPalmOilTradewithWestAfrica(《英国与西非棕榈油贸易的变化与持续》),in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no.22(1981),p.339.

② M ·lynn ,op. cit.,pp. 331-332,335,340.

③ Inez Sutton,op. cit.,p.468.

④ M. lynn op.cit.,p.333.

易主要依靠随船往返的船长或商业事务负责人以货船为基地进行。后来,随着贸易的发展,常驻沿海各地的公司代理人日益增多。他们大多驻扎于欧洲人居留地或堡垒所在地。在尼日尔河三角洲,以废旧船体为永久性商站的制度逐渐发展。为取得贸易权,欧洲商人首先必须向有关方面交纳费用,然后才能同中间商发生贸易关系。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充当中介人的一般是大家族的首领。这种大家族由首领一人、副首领若干人以及众多的自由人和奴隶组成。家族首领组成城市会议,在国王领导下管理三角洲各城市国家。国王一般是大家族首领中的佼佼者。大家族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商业组织,拥有奴隶组成的军队和武装独木舟组成的船队。在奴隶贸易时期,这些大小参差的独木舟在军队保护下,向内地提供商品,向沿海输送奴隶,年复一年。奴隶贸易被废除后,这一贸易组织又被纳入“合法贸易”体系。正是这类中间商垄断了从欧洲人手中取得信贷的权利。信贷一般以布匹、枪支、珠子和铜条等实物支付。中间商将货物运至诸如伊博兰这类主要产油区,然后将棕油运至沿海的布腊斯、新卡拉巴尔、博尼和奥波博等最大的棕油市场。来自利物浦等地的欧洲公司就是从这些市场取得棕油的。为解决棕油贸易中的各种矛盾、控制该项贸易,国王或酋长们制订了一些本地方的贸易条规。有时他们也联合起来,对整个三角洲的贸易作出统一规定。在不少地区设立了衡平法庭,商人如违反有关规定,要受到衡平法庭的审理,受到有关方面的贸易抵制,甚至被禁止在指定地区经商。尽管如此,由于棕榈油贸易套用奴隶贸易的方法,贸易中仍然矛盾重重,极不文明。

用于“合法贸易”的各种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运输,以及与此有关的粮食等部门生产的发展,拓宽了生产领域,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使商品生产者的队伍迅速壮大。在这一时期的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者中,除传统的部分自由人外,奴隶的数目增长了;随着信贷的发展,作为借贷抵押的人质及其他形式的劳动者也出现了。

外部奴隶贸易的衰落和内陆的政治变动,使西非奴隶的数量猛增。市场上奴隶充溢,价格低下,却无人问津。大量奴隶的存在威胁政治稳定,经济上也是沉重负担。正如阿散蒂王奥塞·邦苏在 1817 年所言,阿散蒂人在同加曼的战争中抓到许多俘虏,但却“生产不出像萨勒姆那么多的谷物来养活他们”①。人们为如何处置这些奴隶而忧心如焚。但随着“合法贸易”的兴起, 人们发现,将奴隶用于“合法贸易”及其有关产品的生产,甚至比奴隶贸易更为有利,结果沿海地区的大批奴隶便逐渐由流通环节转入生产领域。这一时期西非沿海地区奴隶的补充,除依靠奴隶的自然增殖外,主要由北方萨凡纳地带、特别是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上游地区、达戈姆巴、莫西、古龙希和索科托帝国等地输入。在内地及沿海有许多奴隶市场。据 1845 年 B·D·波利尼阿估计,在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上游各市场上供出售的奴隶多达 6 万

人②。沃尔特盆地的凯特卡拉奇、布恩和恩卡米等地直至 19 世纪末仍是重要的奴隶贸易中心。来自萨拉加地区的商人将大批奴隶赶运到这些市场,供黄

① G.M.Mcsheffrey,Slavery,Indentured Servitude,Legitimate Trade and the Impact ofAbolition in the Gold Coast,1874-1901:A Reappraisal(《再评加纳的奴隶制、契约劳役制、合法贸易及废奴运动的冲击》), in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no.24(1983),p.365.

② MbyeGueye,The Slave Trade Within the African Continent. UNESCO,The AfricanSlave Trade from Fifteenth to Nineteenth Century,Paris 1979,p.159.

金海岸东部各族、特别是克罗博人采购①。但黄金海岸所需奴隶的主要供应者仍是阿散蒂人。达荷美沿海和尼日尔河三角洲所需奴隶也来自北方,主要是索科托帝国的西南边境地区。在索科托帝国同沿海的贸易中,奴隶仍是“大宗货物”之一②。当然,并非所有奴隶均来自北方,在沿海地区的居民中可能有少数人因政治、经济及战争等原因而沦为奴隶。

随着“合法贸易”的发展和借贷体系的扩张,人质制度成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这种状况在黄金海岸尤为典型。在黄金海岸,由于普遍缺乏借贷支付手段,而有关法制又极不健全,因此在借贷关系中通常以人质作抵押。这是贸易得以运转的基础。人质(a-wowa 或 ahobani,也泛指所有被奴役的阿坎人)一般是家庭中的晚辈成员,他们或被家长抵押成为人质,或被债权人抓捕成为人质。他们在法律上仍属自由人,不得买卖。他们一般与债权人同族,而非外来人,在抵押期间同家族或家庭仍保持各种联系。但实际上,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质的地位与奴隶逐渐趋同。由于借贷利率通常高达50—100%,人质的各种费用也得计入债务。人质劳动往往不足以抵偿债务利息,因此经济境况不佳的家庭所提供的人质便处于难以摆脱的奴隶状态③。人质死亡也不能免除债务,债务人必须因此而交出新的人质。人质实为债权人的财产。至 19 世纪中期,出卖人质的现象日益普遍。人质成了除奴隶之外的非自由劳工的主要部分。

奴隶和人质等非自由劳工大部分属王室、官僚贵族、大家族和富商所有。据一些观察家提供的材料,几乎所有酋长和富人都拥有大量奴隶①。1837 年, 麦克里恩给商人委员会的报告称,如果在阿散蒂及其他地区宣布解放奴隶, 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奴隶来到我们居留地②。1841 年呈给马登委员会的材料估计,在黄金海岸西部的商业居留地有 3600 人,其中 1287 人即 36%是奴隶或

人质;有的研究者认为,在黄金海岸的城镇里,奴隶和人质至少占总人口 25%

以上③。据 19 世纪 70 年代黄金海岸解放奴隶时一些目击者的报道,在阿布阿克瓦,获得解放的奴隶或人质达万人以上。由于他们的离去,该地人口锐减④。

各种产品生产的组织状况较为复杂,彼此颇有差异。棕油的生产包括油棕树的培植、油棕的采摘、棕油的制取和装储等过程,而棕油制取又包括砸碎果壳、放入洞穴或容器内发酵分解,然后蒸煮、冲碎、除去棕仁、滤去果皮和将油分离等过程,需耗费大量劳动,因此大部分棕油是采用集约劳动方式在奴隶种植园生产的。在阿散蒂首府库马西周围建起了大规模的奴隶种植园。在阿克瓦皮姆和沃尔特盆地、特别是克罗博,油棕树的种植和棕油制取都使用奴隶及其他非自由劳工在种植园中进行。因此,在黄金海岸,许多出

① Inez Sutton,op.cit.,p.468.

② J. L.Watson ed.,Asian and African Systems of Slavery(《亚非奴隶制度》),Ox-ford 1980,pp.43-72; Paul E.Lovejoy,Plantations in the Eco nomy of the Economy of the SokotoCaliphate(《索科托哈里发帝国经济中的种植园》),in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no.19(1978),pp.341-368.

③ G.M. Mcsheffrey,op cit.,p.362.

① Inez Sutton,op.cit.,p.468.

② Metcalf,Great Britain and Ghana:Documents of Ghana History,1807—1957(《大不列颠与加纳:加纳历史文献》),London 1964,p.155.

③ G.M.Mcsheffrey,op.cit.,p.355.

④ G.M.Mcsheffrey,op.cit.,p.356.

口的棕油都由酋长和富人的种植园生产。达荷美王室早在 18 世纪末已着手创办大型种植园,利用奴隶劳动生产棕油。奴隶贸易废止后,这类种植园仍有较大发展。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各大家族在奴隶贸易衰落之时,迅速调整经济,建起使用奴隶耕作的大型油棕种植园。但至 19 世纪下半叶,大规模的种植园经营有减少的趋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逐渐发展。也有部分棕油始终是由单个家庭分散生产的。在伊博兰的中心地区,棕油生产较多地依靠家族。棕油运输主要采用集约方式。棕油产区一般距海岸几十英里,道路崎岖,险阻重重,采用头顶的方法将大量棕油运抵海港,唯有依靠商队组织。在 19 世纪 40 年代,向河海港口运油的每个商队常多达 300—400 人。他们将

2—3 加仑重的油罐或油葫芦顶在头上,蹒跚前进。后来,人们将油装入木桶, 采用在路上滚动木桶的方法运输,使体力消耗得以减轻。此外,西非沿海各地还采用集约方式生产粮食等。当伊博兰的中心地区种满油棕之时,伊博兰外围地区的奴隶种植园便生产薯蓣,供油棕生产者享用。19 世纪 30—40 年代,黄金海岸的阿克瓦皮姆及其他地区有许多生产商品粮食的种植园,由奴隶耕种。在黄金海岸的许多地方,使用非自由劳工生产商品粮的制度一直持续到 19 世纪末。在这类实行集约化耕作的地区,种植园主一般居于城市,成为外在种植园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和长期的奴隶贸易的影响,这类种植园主逐渐抛弃了非洲传统的奴隶制观念、特别是关于同化的理论。他们视奴隶为下等人,与奴隶保持相当距离,种植园一般委托他人管理。因此,种植园奴隶的地位有恶化的趋势,有关种植园奴隶起义的事件已见诸文字。1851 年,在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克瓦河上的一个种植园里就发生了“血盟人”(Blood Men)的起义①。

花生生产的组织同棕油生产颇不相同。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沿海,花生种植主要依靠包括奴隶在内的外来移民,他们常被称作“纳韦泰内”

(Navélenés,意为:在雨季到来的人”)、“蒂利本卡”(Tillibunkas, 意为“来自东部的人”)或“萨拉沃勒”(Serawoollies,意为“撒拉柯勒人”)。他们大多来自距沿海数百英里的西苏丹内地,如马里西部等。随着奴隶贸易的衰落,西苏丹内陆的酋长和商人们收入锐减。为了增加收入、取得舶来品,他们引种新的作物、特别是花生。因此,最初花生生产在内地比沿海发展更快。但事实证明,将劳动力移至沿海,在毗邻欧洲人堡垒和居留地的地方种植花生,就地出售,然后将购得的货物运回内地,更为经济。因此,内地的酋长和商人便在雨季开始之前将手下的自由人和奴隶组织起来, 分成小组,率领他们奔赴沿海,租佃土地,种植花生。这类季节性移民在花生种植中占极重要地位。麦克唐纳总督在 1848 年的报告中甚至认为,冈比亚河地区的花生与其说是当地居民耕种的,不如说是来自内陆的蒂利本卡和塞拉沃勒生产的;此外,卷入这股“农业热”的移民队伍中还有来自沿海城镇的释奴和非洲人,“他们虽然在城镇里每天能赚一先令,但还是乐于在雨季伊始离开殖民地,向曼丁哥人租种土地,种植花生,在年终时出售”①。他们在生产中一般都使用奴隶。移民承租土地的方式不尽一致。来自内陆的酋长

① Osae,Nwabara & Odunsi,op.cit.,p.276.

① Ken Swindell,Sera woollies,Tillibunkas and Stranger Farmers:The Development ofMigrant Groundnut Farming along the Gambia River,1845—1895(《塞拉沃勒人、蒂利本卡人和异乡农民:冈比亚河沿岸移民花生农业》), in Journal of AfricanHistory,no.21(1980),p.94.

和商人一般将承租地交自由民或奴隶耕种;有的移民则直接向沿海酋长或土地所有者租佃土地。承租人每周必须为土地所有者劳动一定时间,同时在收获后缴纳一定数量的收获物。这同奴隶耕种主人土地付出的代价极为相似。在黄金海岸,19 世纪的黄金生产有扩大的趋势,黄金采掘主要依靠奴隶

们的集约劳动。但该地区的橡胶生产却具有极其分散的特点。人们采集森林中的天然橡胶植物,然后利用零星时间,采用土法敲打制作成胶。在阿散蒂、阿克瓦皮姆、克瓦户和阿布阿克瓦等地区,大量人口参与橡胶采集、运输和加工。这些人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自由人居多。为采集橡胶,人们奔走各地,往往在外历时数月。与此同时,在柯拉果的采集、运输和贸易中却大量使用奴隶。此外,出租奴隶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拥有数百名奴隶的商人和非洲人常将奴隶出租,收取奴隶所得的 1/2—1/3。

由于奴隶、人质及其他非自由劳工被广泛用于生产和贸易,他们在经济中的重要性随之增长。1857 年,黄金海岸总督 B·派恩在致 H·拉布谢雷的信函中指出:“奴隶是该国的主要通货,财富的主要部分”,“奴隶制满足了我们各方面的需要”①。19 世纪 70 年代,英国在黄金海岸宣布废除奴隶制度,在许多地区引起了政治经济混乱。如阿布阿克瓦首府基比的奴隶一听说解放便大批逃亡,致使基比陷于经济困境,迫使王室远走他乡,基比从此衰败。其他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发生②。黄金海岸的状况是西非沿海地区的一个缩影,只是由于其他地区奴隶制的终结采取了渐进方式,因而后果不甚明显。因此,在“合法贸易”刺激下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不仅没有直接导致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和新生产关系的萌发,反而扩大了使用非自由劳工的领域,加深了西非沿海地区在经济上对外部的依赖,同时使传统的政治结构得到巩固。但是,同奴隶贸易相比,“合法贸易”无疑是个进步。

二、塞拉利昂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

  1. 世纪的英国拥有许多黑人奴隶,少数黑奴已获自由。1772 年发生了萨默塞特案件。J·萨默塞特随主人从美洲来到英国,但拒绝返回种植园。有关方面诉诸法律。高等法院院长曼斯菲尔德勋爵判决:奴隶制非常可怜可恶, 所以只能靠成文法来支撑,而在英国却没有这样的法律,它允许来自大洋彼岸的奴隶主拥有来自大洋彼岸的奴隶,并将其带回大洋彼岸为奴①。萨默塞特案件加快了奴隶获释的进程,此后凡踏上英国土地的奴隶都成了自由人。北美独立战争结束后,不少曾支持过英国的黑奴也远涉重洋来到英国,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由黑人的队伍。此外,还有不少处于困境中的水手。这些黑人既无职业,又无亲朋,饥寒交迫,四处流浪,人称“穷黑人”。至 18 世纪末, “穷黑人”已成为英国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英国废奴主义者对“穷黑人”问题十分关注。1786 年,在著名的废奴主义者格兰维尔·夏普支持下,由英国商人组成的救济穷黑人委员会呼吁募集钱财,对“穷黑人”实施救济。但贫穷黑人日益增多,少许救济如杯水车薪,

① G.M.Mcsheffrey,op.cit.,p.353.

② G.M.Mcsheffrey,op.cit.,p.359.

① Osae,Nwabara& Odunsi,op.cit.,p.173;Christopher Fyfe,A History of Sierraleone(《塞拉利昂史》), Oxford 1962,p.13;John E. Flint ed.,Cambridge History ofAfrica(《剑桥非洲史》),vol.5,p.174.

无济于事。因此,委员会向英国政府建议,将“穷黑人”遣送到非洲塞拉利昂。这一建议是根据 H·斯米思曼的计划提出的,他曾在巴纳纳岛活动过。在几位伦敦商人的支持下,他准备利用非洲劳力开办棉花种植园。可见,他的计划完全是基于商业原则。英国政府为尽快摆脱“穷黑人”问题,同意这一建议,并决定给予资助。在贫穷的黑人中,也有不少人愿回归故土。他们中许多人生长在非洲,对故土山水难以忘怀;不少人未踏上过非洲的土地, 但先辈们的美好回忆和神奇传说也足以激起他们对非洲的情感。因此,尽管不乏反对者,人们还是决定移向非洲。

遣返工作由救济穷黑人委员会组织。1786 年 10 月,海军部派遣“大西洋”号,“贝利萨鲁斯”号和“弗农”号船到德普特福德装运移民。但不少人不愿遣返,委员会只得通过地方当局逮捕仍在市街乞讨的黑人,并强行将他们塞进船舱。1787 年 1 月,前两艘船满载启航,前往普利茅斯,船队负责人汤普森上尉和炮舰“恩奥蒂鲁斯”号已在那里等候。同年 4 月,船队从普

利茅斯出发,船上有移民 411 人。船队抵达加那利群岛的最大岛屿特内里费

岛时,已有 14 人死亡①。

1787 年 5 月,在几周艰苦的航行之后,船队到达塞拉利昂河口。这里属泰姆奈人的科亚王国的版图,由一位被称为托姆王的首领管辖。6 月,汤普森上尉同托姆王签订条约,以枪支弹药、铁剑、帽子、棉织品、珠子、铁条、烟草和酒等价值 59 磅的货物,换得一块从今蒙罗维亚政府大厦至冈比亚岛的

沿海长 9—10 英里、纵深 20 英里的地段,作为居留地②。根据夏普的设想, 移民们应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社会,使被奴隶贸易玷污的基督文明重放光彩。因此,他将移居地命名为“自由省”,为它草拟了暂行简章,规定了移民的组织、权利和义务。移民们登陆之后立即树起英国国旗,搭起简陋帐蓬, 并将居住区命名为“格兰维尔敦”,以示对夏普的尊崇;然后推举在德普特福德第一位登船的理查德·威弗为总督,同时选举了官员。一个小型的社会诞生了。

委员会管理时期的移居地未能发达兴旺。移民刚登陆,雨季便随之到来。漫长的雨季使生产和生活极为困难,且造成大批人员死亡。由于农耕失败, 供给用尽,许多人四处漂泊,自谋生路,居留地人口锐减。1789 年,移民、奴隶商人同托姆王的继承人吉米王发生冲突。1790 年,吉米王赶走移民,焚毁格兰维尔敦,居留地奄奄一息。

夏普取得伦敦一些富商的赞助,力图重建居留地。1791 年,商人们组建塞拉利昂公司,接管了从泰姆亲人手中换得的土地,开始了公司管辖居留地的时期。公司由伦敦的董事会领导,董事会选定了一处条件宜人的新定居点, 命名为“弗里敦”。这一时期的移民主要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新斯科舍人和马隆人。新斯科舍人原为美国的奴隶,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为英国人释放。他们曾以不同方式帮助过英军,战后难于在独立的合众国中立足,因此英国将他们安置在美国北部的英属地新斯科舍,并许诺给予自由和土地。但是许诺未成现实,因此他们的代表前往伦敦,要求给予出路。董事会同意将他们安置在塞拉利昂。这些移民数量不少, 1792 年 1 月就有 1190 人到达塞拉利昂

① Fyfe,op.cit.,pp.19-20.

② Fyfe,op.cit.,p.20.

①。他们许多人有文化、有技术,是移民的主要部分。马隆人是逃奴及其后裔。

在牙买加,无数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逃离主人,进入丛山,击退政府军的攻击, 过着自由人的生活。他们创建国家,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1795 年, 马隆人终于被政府军击败。1800 年,500 余名马隆人被运送到塞拉利昂。这些来自美洲、特别是北美的移民建设了弗里敦,弗里敦的城市规划和具有北美风格的建筑就是他们留下的历史遗产。

公司对居留地实行殖民统治。伦敦的董事会掌握决策权,执行权属董事会任命的总督和官员。移民展开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公司从一开始在经济上就十分窘困。由于土地不宜种植出口作物,除少数人从事生计农业外,大部分人不从事农耕,致使公司在农业方面几乎未获分文。在长期的奴隶贸易之后,“合法贸易”难于在短期内兴起。1793 年开始的英法战争使公司船舶常遭袭击和劫掠,居留地也被洗劫,公司获利的希望彻底破灭。公司决定对每英亩土地征收一先令地租,结果引发了 1800 年移民的起义,给公司统治以沉重一击。不过 19 世纪初以前公司的统治尚能维持,这主要是由于总督 Z·麦考莱(1794—1799 年在任)的有效治理。但从 19 世纪初开始,公司财政已全靠政府津贴,无力管辖居留地。这时移民同泰姆奈人的力量对比已经改变, 泰姆奈人的几次进攻均被击退,并被逐出弗里敦附近的城镇。于是,移民扩张领土,占领了整个半岛,在那里扎下根来。

1807 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塞拉利昂成了英国海军基地。被截获的贩奴船只被带到这里,接受混合委员会的审判,并将奴隶释放。因此,英国政府于 1808 年接管公司权力,塞拉利昂移民区从此成为皇家殖民地,由总督及其手下官员以英王名义进行统治。

在殖民地时期的最初几十年里,殖民地居民大致可分为移民和缉获释奴两类。移民主要由来自英国的释奴、新斯科舍人和马隆人组成,而以新斯科舍人为主。他们从事农耕者甚少,大部分人经商或在政府机关工作,有少数人成为手工匠人。由于受欧美文化薰陶,他们有文化,信奉基督教,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有明显的欧美倾向。所谓缉获释奴是指先被俘为奴,然后在反奴隶贸易中再次被俘获释而成为自由人的非洲人,他们是殖民时期塞拉利昂居民的主要来源。至 1815 年,殖民地已有缉获释奴 6000 人,其数量已远远超过移民①。这些缉获释奴大多来自西非各地、特别是约鲁巴和伊博地区,也有来马拉维等东非地区的。他们大多按种族集团居于弗里敦周围的村子里,以村为单位,选举首领,形成具有非洲传统特色的互助社团。他们以农为业,由于产品价格低下,收入微薄,生活艰辛。部分缉获释奴居于弗里敦,充当欧洲人或移民的家庭仆役,或加入军队,成为兵士和勤务人员。在殖民地社会中,缉获释奴的地位最为低下,那些“黑色欧洲人”(缉获释奴对移民的称呼)见了他们总是嗤之以鼻。

但是,时光的流逝和经济的变迁使移民同缉获释奴之间的界限逐渐泯灭。不少缉获释奴并不安于现状,他们流入弗里敦,或从事贸易,积累财富, 或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成为同胞中的佼佼者,与移民上层逐渐融合。与此同时,移民和缉获释奴中的下层群众也在长期接触和交往中混合起来。至 19

世纪 50 年代,由欧洲人、黑人移民和缉获释奴混合而产生的克列奥尔人终於

① Osae,Nwabara&Odunsi,op.cit.,p.175.

① Osae,Nwabara&Odunsi,op.cit.,p.220.

成为殖民地居民的主体,在英语、葡萄牙语和一些西非语基础上形成的克列奥语(Krio)成了共同语言,欧非混合文化成为克列奥尔人文化的显著特色。克利奥尔人同毗邻的非洲人相比,文化水平较高,拥有各种专门人才,其中还有一些知名学者和杰出人物,他们在政治斗争、经济管理和宗教事务等方面都具有经验。克列奥尔人的主要活动是经商,最初以木材贸易为主;至 19

世纪 60 年代,由于森林资源锐减,木材贸易衰败,植物油贸易又应运而生。此外,还有不少人专门从事传教活动。随着贸易的发展和传教活动的展开, 他们在西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利比里亚共和国的形成

在 19 世纪初的美国,已有 20 多万非洲人及其后裔获得自由①。如何清除这些“黑色污点”,逐渐成为美国社会街谈巷议的话题。当时美国流行着黑人和白人不能生活在同一社会的种族主义理论,因此将黑人送回非洲便成为解决黑人问题的基本方案。废奴主义者希望通过这一方案使黑色居民获得家园、平等和自由;南方奴隶主希望通过这一方案巩固奴隶制度;传教士们希望以此使非洲成为基督的天地;政界要人们看到的则是摆脱黑色梦魇的前景和取得在非洲的利益。1816 年 12 月,由一些显要人物发起,在华盛顿成立了美国殖民协会。鉴于独立战争硝烟未散,美国政府不便直接参与殖民活动, 只能根据 1819 年奴隶贸易法向协会提供资助,协会也只能以安置缉获释奴为名,实施在非洲建立居留地的计划。

1818 年,美国殖民协会代表抵达塞拉利昂,计划在英国殖民地附近选定一处居留地,因为一些美籍非洲人同当地移民已有接触。但泰姆奈人拒绝出让土地,协会计划立即受挫。多亏一位在歇尔布罗岛经商的移民从中斡旋, 协会才在该岛取得临时居留权。1820 年,第一批来自美国的数十名黑人移民在歇尔布罗岛登陆。但是,移民不适应当地环境,短短几月已有许多人死亡, 当地非洲人和英国商人也从中作梗,移民只得转移至弗里敦附近福拉湾暂时安身。寻找居留地的航行继续向南推进。1821 年 12 月,协会代表 E·阿伊雷斯和海军军官 R·F·斯托克顿乘“鳄鱼”号轮驶抵梅苏纳多角的一处天然良港,开始就土地转让同德族人首领彼得王进行谈判。彼得洞悉移民到来的后果,他和首领们拒绝转让土地。斯托克顿使用武力威胁,彼得王终于让步。根据转让协议,转属移民的土地达 13000 余平方公里,而德族人所得商品的

价值却微不足道。阿伊雷斯以激动的心情向协会报告说,他们仅用价值 300

美元的货物就购得一块价值 100 万美元的土地①。1822 年 1 月 7 日,来自福拉湾的移民在梅苏纳多角的一处海湾登陆,并在附近建起主要居民点。从这时起,移民登岸的日子被定为“先锋日”(即国庆日)。1824 年,这块移居地被命名为“利比里亚”(Liberia,意为自由之邦),主要居民点则按美国总统门罗的姓氏称“蒙罗维亚”。

1822—1839 年,在利比里亚的历史上被称为初创时期。以蒙罗维亚为中心的移民区,击退了德族人的几次进攻,巩固了居留地,开始了领土扩张, 在其他领域也进行了开拓。与此同时,美国一些州的殖民协会展开了独立的

①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5,p. 189.

①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5,p.192.

移民运动,在其毗邻地区相继建立了大巴萨、西诺埃和马里兰等移民区。殖民协会对移民实行殖民统治,移民展开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要求通过选举建立议会和市镇委员会。结果,1824 年通过《格利宪法》,移民取得选举副代表以下各级官员的权利,但最后决定权仍属殖民协会代表。至 19 世纪 30 年代后半期,殖民协会除保有委任或选择总督的权利外,其余权力均由移民行使。这一时期的经济生活是艰辛的。移民们披荆斩棘,建立农场,但务农难以维生,更难以致富,因此大多数人弃农从商。一些人积累了资本,购买船舶,往返于大洋之上,航行于内河之中,成为富商。文化教育也开始起步, 除公立学校外,开办了教会学校,一些人还远涉重洋求学美国。1830 年,反映移民心声的报纸《利比里亚先驱》问世。

1839-1847 年,是利比里亚史上的联邦时期。利比里亚在同英法等国的交往中困难重重。英法等国商人拒绝承认移民区官员的权威,否认他们有征税等权利,认为他们无权阻止欧洲商人同当地非洲居民的贸易。英国商人还要求利比里亚在购置沿海土地时征得他们同意。利比里亚控制当地居民的企图也遭到反抗,冲突事件时有发生。各移民区的发展极不平衡,以蒙罗维亚为中心的移民区基础较为坚实,其他移民区的根基十分脆弱。不利的生存环境增强了团结意识。1839 年 4 月 1 日,蒙特塞拉多、大巴萨姆和西诺埃等移民区联合,组成以蒙罗维亚为中心的利比里亚联邦。根据有关法律,联邦政府设总督一人,由美国殖民协会任命,拥有行政司法权和武装力量指挥权; 设立法委员会,协助总督行使立法权。移民仍享有较大程度的自治。1841 年以前,总督一般由白人担任,1841 年以后,具有非洲血统的移民开始被任命为总督。第一位担任总督的移民是罗伯茨。

联邦的建立增强了利比里亚的力量,但它同英国的关系却更加紧张。双方围绕土地和关税问题展开激烈斗争,直至相互捕捉对方船舶。英国渐生鲸吞图谋。1843 年,英国政府致函美国政府,要求说明利比里亚的地位及其对利比里亚的政策。美国政府未予明确回答。罗伯茨领导的联邦立法委员会呼吁美国援助利比里亚,但美国政府有意延宕。英美的政策激发了利比里亚的独立要求。1845 年,立法委员会要求美国殖民协会允许利比里亚独立。协会犹豫再三,终于在 1846 年同意利比里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同年,利比里亚公民投票,赞同独立。1847 年 7 月,立法委员会通过独立决议。7 月 5 日, 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和独立宪法,制定了国旗和国徽。7 月 26 日, 利比里亚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利比里亚历史进入共和国时期。 19 世纪 50 年代,蒙特角和马里兰等移民区先后加入共和国。由于南方奴隶主的反对, 直至 1862 年,美国拒不承认这个新共和国。

利比里亚的独立宪法是根据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制定的,其政治体制也基于欧美的政党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宪法规定,行政权属普选产生的总统, 总统是武装力量最高统帅。1848 年初,罗伯茨宣誓就任第一届总统。共和国的立法权归利比里亚立法会议,它由参众两院组成。司法权由最高法院行使。随着共和国的诞生,出现了两党制。真正自由党(后来成为共和党)的主要支持者是混血种人。他们或从事贸易,或在政府中供职,拥有相当权势,过着优裕生活。罗伯茨以后的三届总统均为共和党人。老辉格党(后来成为真正独立党)的主要支持者是具有完全非洲血统的黑人。他们是处于被统治地位的多数。由于真正自由党采取从美洲输入混血种人以壮大队伍的政策收效甚微,老辉格党在人数上的优势渐次明显。1869 年,老辉格党人第一次当选

总统。1877 年以后,真正独立党实际上垄断了政权。两党相互歧视。为保证混血种人的利益,共和党人执政时极力歧视和镇压独立党人,甚至只允许混血种人进入利比里亚学院。独立党人掌权后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结果,混血种人同纯黑人居民的关系十分紧张,成为历届政府难以摆脱的难题。

利比里亚共和国的经济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大多数利比里亚人从事贸易、特别是国际贸易。他们贩卖沿海克鲁人生产的棕榈油,销售制作染料的木头,用廉价的欧洲商品换取非洲人的黄金和象牙。一些被称为“商业王子” 的大商人在内陆拥有许多商站,他们的船只穿梭于沿海各国的口岸。许多人经商致富,在首都蒙罗维亚建起高大宅院,过着奢华生活,且有政治地位, 成为社会上层。有不少人从事农耕,主要是经营甘蔗和咖啡种植园。利比里亚的咖啡在 19 世纪享有世界盛名。部分居民从事生计农业,他们大多是社会

下层群众。到 19 世纪 70 年代、特别是 80 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利比里亚经济衰退,财政锐减,被迫大举外债,逐渐陷于债务束缚之中。

在利比里亚及其毗邻地区,居住着瓦伊、马林凯、格雷博和克鲁等族, 他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感情。利比里亚移民不断侵占他们的土地,迫使他们背井离乡。1855 年,在帕尔马斯角就有 2000 余格雷博人被逐出家园①。在利比里亚社会中,非洲人的低下地位、沉重的捐税负担、经济机遇的差别、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以及移民对非洲人的歧视,更加深了已有的沟壑。结果,移民同毗邻非洲各族的战争和冲突连绵不断。英法等国往往插手其间,使局势更加错综。历届政府都表示了民族团结和睦邻友好的愿望,但基本政策未变,和平难以实现。

独立以后,利比里亚民族文化的基本特色日益明显。在利比里亚,缉获释奴人数不多,自初创时期以来的 40 年间,进入利比里亚的这类非洲人仅

5722 人②。他们以民族集团为基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团体。来自美国的美国—利比里亚人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而且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施加了决定性影响。因此,利比里亚文化同塞拉利昂的克列奥尔文化不同,它不是一种完全的混合文化,而是一种具有非洲文化因素的欧美文化。英语成为日常用语就是这一特征的重要表现。

四、黄金海岸殖民地和阿散蒂人的抗英战争

  1. 世纪初,英国在黄金海岸的海岸角、阿克拉、阿诺马博、狄克斯科夫、温尼巴、坦塔姆、科门达和普拉姆普拉姆等地据有堡垒。随着贸易的发展, 碉堡周围逐渐形成城镇。这些堡垒及城镇构成英国在黄金海岸的势力范围。

1821 年以前,英国黄金海岸居留地由伦敦的非洲公司管辖。公司在黄金海岸设立商人委员会,在总督领导下处理当地事务。维持堡垒的费用由英国政府承担。在公司管辖期间,战争连绵,道路封闭,商业停滞,“合法贸易” 前景暗淡。维持堡垒的开销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国内居民多有不满。因此, 有舆论认为应放弃这些堡垒。但不少人认为,堡垒对于完全禁绝奴隶贸易、发展“合法贸易”是有益的。但他们反对将堡垒交由商人委员会管理,因为这些商人曾深深卷入奴隶贸易,且要求政府在禁止奴隶贸易前予以宽限,以

① Osae,Nwabara & Odunsi,op. cit.,p.235.

②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5,p.193.

调整金融和贸易。

1821 年 5 月,英国议会终于在各种调查报告基础上通过法案,决定撤销非洲公司,完全由政府接管居留地。居留地同塞拉利昂合并,由塞拉利昂总督管理,从此开始了王国政府直接管辖黄金海岸居留地的短暂时期。1824 年,英国在同阿散蒂人的战争中惨败,迫使其考虑撤出黄金海岸。1826 年, 英国击败阿散蒂,这使商人们从胜利中看到希望,坚决反对撤离。沿海的芳蒂人也希望在同阿散蒂人的冲突中得到英国支持。这促使英国政府另作选择。

1828 年,英国政府将黄金海岸管辖权交给伦敦的商人委员会,商人委员会则委托主席领导下的黄金海岸商人理事会处理日常事务。商人委员会的管理至 1843 年终结,历时 15 年。这是英国在黄金海岸扩张领土的重要时期。

1830 年 1 月,麦克里恩被任命为商人理事会主席。他根据沿海形势,利用各方矛盾,推进领土扩张。1831 年 4 月,在麦克里恩推动下,阿散蒂人同芳蒂人在海岸角堡签署和约。条约规定,阿散蒂王交出黄金 6000 盎司和 2 名王室青年作为未来和平的保证,作为保证的人和物应交由海岸角管理,期限 6 年;阿散蒂王放弃对邓克拉、阿辛和其他前臣属的宗主权,同时严禁后者对阿散蒂王的不敬言词,保证道路畅通,并对一切经营“合法贸易”的人开放,凡扰乱和破坏自由贸易者均以违背本条约罪严加惩处,同时严惩绑架、恐吓和发誓①。结果,阿散蒂人被迫放弃对沿海地区的主权,英国占有了堡垒和要塞的土地,并以阿散蒂人和芳蒂人之间的仲裁者和沿海各族保护者的姿态,扩大了在沿海地区的影响。条约签署之后,麦克里恩大力插手沿海各族的司法事务,扩大英国的司法管辖权限和范围。最初,麦克里恩仅要求各酋长按非洲惯例处理英国堡垒所在地居民的犯法行为,理事会只监督判决执行。后来,麦克里恩及理事会对毗邻邦国的司法判决及执行过程实施监督, 并进而直接对沿海各邦实施司法管辖。许多酋长因犯罪而受到罚款、鞭打和讨伐的惩处,一位酋长因受鞭笞备感羞辱而自杀。至麦克里恩管辖后期,理事会已将军警派驻沿海各邦国中的所有重镇,向各有关酋长传达麦克里恩的指示和意见,监督这些指示和意见的执行,并将各地情况报告理事会。黄金海岸沿海长约 150 英里、纵深约 80 英里的广大地区,实际上已成为英国的非正式保护国。1842 年,国会特别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肯定了这种领土扩张,认为理事会以几处“条件极差的要塞为基地”,“将影响扩大到沿海地区长约150 英里并深入内地相当远的大片地方是很有益处的”②。

为推进麦克里恩的扩张事业,1843 年,英国政府接管黄金海岸的堡垒、要塞和居留地,由一名军官治理,对塞拉利昂总督负责。1850 年,黄金海岸脱离塞拉利昂,建立独立的殖民政府,总督由英王任命,为黄金海岸最高长官;其行政委员会由有关官员组成,为总督咨询机构;立法委员会也由有关官员组成,在殖民大臣同意、总督批准的条件下,有权制定法律。随着管辖权的移交,英国在黄金海岸的扩张进入新阶段。

1844 年 3 月,英国政府同沿海八个邦国的酋长签订条约,规定毗邻英国碉堡与居留地的邦国和地方的酋长承认英国的行政和司法权力;诸如绑架、谋杀、抢劫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女王司法官员和各地区酋长的审讯

① Claridge,op.cit.,vol.1,pp.410-411.

② Osae,Nwabara&Odunsi,op.cit.,p.251.

①。这一条约成为英国统治黄金海岸保护国的法律依据。

1850 年,丹麦人退出黄金海岸。早在 17 世纪丹麦人已在黄金海岸立足,

到 19 世纪上半叶仍拥有以阿克拉的基督堡为中心的一些碉堡,并同毗邻的阿克瓦皮姆和阿基姆等酋长国建立了类似保护的关系。丹麦堡垒地处阿克拉以东沿海,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热带作物种植和黄金贸易的开展都十分困难, 维持堡垒的花销已成政府沉重负担。因此,随着英国的扩张,丹麦人决定完全撤离。1850 年 3 月,英国以 1 万英镑的代价买下了丹麦人的全部堡垒,其中主要有奥苏、凯塔、铁西、宁戈和阿达等地的堡垒,阿克瓦皮姆和阿基姆也成为英国保护地。英国势力从此扩张到阿克拉以东沿海。

1872 年,英国取得荷兰所属要塞和堡垒。19 世纪上半叶,荷兰曾拥有埃尔米纳、沙马、塞康弟、布特里、摩里、科曼廷、阿帕姆和阿克拉等地的碉堡。英荷两国的堡垒和保护地犬牙交错,严重阻碍英国的殖民活动。英国征收贸易税以争取财政自给的计划,因荷兰人不予合作而破产。荷兰堡垒所在地、特别是埃尔米纳,是阿散蒂人取得武器弹药及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基地。在沿海的军事行动中,埃尔米纳镇居民总是阿散蒂人的可靠同盟,英国割断这一联盟的各种图谋均告失败。此外,由于阿散蒂人同芳蒂人矛盾重重,致使埃尔米纳同芳蒂人之间的战争和纠纷连绵不断,使沿海的安定受到干扰。因此,英国决心解决荷兰人的堡垒问题。1867 年 5 月,英荷双方达成协议, 以埃尔米纳附近的甜河为界,通过堡垒交换,实现各管一段。但列入交换名单的柯门达等英国堡垒所在市镇的居民不愿接受荷兰人的管辖,并终于导致埃尔米纳人同芳蒂人之间的战争。交换计划顿成泡影。1869 年,英国同荷兰就荷兰将堡垒转让给英国的有关事宜进行谈判。1871 年 2 月,英荷两国在海牙签订转让协定;翌年,互换批准书,并完成堡垒移交。整个黄金海岸沿海从此成为英国的保护地。这就为兼并阿散蒂、进占北部领土奠定了基础。

英国的扩张受到黄金海岸人民的英勇抵抗,阿散蒂人的抗英战争就是其中的光辉篇章。19 世纪 70 年代前的黄金海岸,存在着非洲各族同殖民者的矛盾、非洲各族内部的矛盾、殖民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及废止奴隶贸易之后产生的各种矛盾。阿散蒂人的抗英战争就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展开的。阿散蒂人反抗英国殖民侵略的首次战争发生于 19 世纪初。战争的近因是

英国蛮横干预黄金海岸各族的内部事务。阿散蒂王起兵追捕作为臣属的两位西阿辛人首领克瓦库·阿普泰和克瓦多·奥迪布,兵临沿海。两位首领逃往英国阿诺马博堡,后又至英国总督驻地海岸角堡,请求庇护。英国驻黄金海岸总督托伦上校当即表示,要采用调停方式或武力手段保护他们,并立即带领海岸角堡官兵修筑工事,准备战争①。阿诺马博堡指挥官怀特命令城镇进入战争状态,并派兵占领通往城镇的各险要地方,同时以调解为名争取时间, 并进行威胁,声称任何武装力量如进入英军大炮射程之内,将毫不犹豫地开炮轰击①。

1807 年 6 月 14 日,英国组织兵力袭击阿散蒂军在埃加的一个哨所,阿

散蒂人同英国人的正面冲突从此开始。战斗主要在阿诺马博堡进行。6 月 15 日,阿散蒂军击败进攻哨所的英军,冒着英国大炮的轰击,占领阿诺马博镇,

① Osae,Nwabara&Odunsi,op.cit.,p.252.

① W.W.Claridge,op.cit.,vol.1,p.241.

① Metcalf,op.cit.,pp. 6-7.

围困阿诺马博堡垒。堡垒守备队有官兵 29 人、大炮 10 余门,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奴仆②。阿散蒂军队对堡垒各大门进行多次攻击,直冲到堡垒墙根,但由于装备较差,伤亡惨重,未能攻克。阿散蒂军拟于 6 月 17 日晚实施总攻。此时堡垒中的殖民官兵已伤亡大半,指挥官怀特身中两弹,危在旦夕。守备队弹尽粮绝,孤立无援,士气低落,因此托伦指示堡垒悬挂白旗,停战求和。阿散蒂人接受英国的和谈要求,双方达成一项未见诸文字的临时协议:根据征服者的权利,包括海岸角及其毗邻城镇在内的所有城镇均属阿散蒂国家, 英国公司可保有堡垒所在城镇的司法权,为此总督承认阿散蒂王有征收地租的权利,并愿交清所欠租金,海岸角镇居民则应向阿散蒂王纳贡③。之后,总督和阿散蒂王瓜分了避居阿诺马博堡的难民,并将他们卖至美洲为奴。7 月初,阿散蒂军向东移动,10 月至温尼巴,后因天花流行而撤回库马西。

1811 年和 1814 年,阿散蒂两度进军沿海,将芳蒂族区作为一个省并入阿散蒂国家。1817 年 5 月,英国遣使库马西,在承认阿散蒂对沿海地区的领土主权的条件下,双方于 9 月签订条约,宣布和平。

英国殖民者拒不遵守 1817 年条约,遂使争端迭起。1820 年 3 月,英王代表杜波伊斯同阿散蒂王签订新约,载明英国政府同意阿散蒂王对芳蒂族领土的主权。但英国殖民当局不批准新约,并决心摧毁阿散蒂国家。他们认为, 这虽然需要金钱和时日,但可使贸易稳步增长,且胜利是毫无疑问的①。1822 年,总督麦卡锡到达黄金海岸,准备战争。他集中加强海岸角、阿克拉、阿诺马博和狄克斯科夫等地堡垒火力,组织和调集殖民军数百人、皇家民兵队和土著部队各数千人,并在促使荷兰人严守中立的同时,将沿海各族拉入反阿散蒂同盟。他在给巴瑟斯特的信中信心十足地称:“阿散蒂人同从阿波罗尼亚至(沃尔特河)的整个沿海居留地的联系全部被切断,他们得不到任何武器弹药的补充,甚至连生活必需品(食盐)也无法获得。”②

1823 年 2 月下旬,麦卡锡派兵袭击邓克瓦的阿散蒂人,结果落入伏击圈。

殖民军死伤 45 人、失踪 4 人③。一次新的大规模战争的序幕拉开了。

1824 年 1 月,阿散蒂军主力万余人,从西线向南推进,直趋沿海。麦卡锡率军阻遏,1 月 21 日到达恩沙曼考的邦萨索村,并在村旁的邦萨河旁集结队伍,利用俯瞰小河的山峦,以猛烈炮火封锁河面。经过激战,阿散蒂军强渡邦萨河,殖民军全线崩溃,麦卡锡丧生,许多重要的殖民官员被打死打伤或被俘。整个战斗打死殖民军官兵 187 人、打伤 92 人,土著部队的伤亡未予清查,阿散蒂军也有大批伤亡④。这就是加纳史上有名的恩沙曼考战役。

阿散蒂军乘胜东进,直逼埃弗图。埃弗图地处海岸角以北,是通往海岸角的要冲,扼守此地的有英国殖民军 700 余人、土著部队 5000 余人。4 月下

旬至 5 月下旬,双方展开激烈争夺,埃弗图几度易手,但终被阿散蒂军占领,

英国方面死 176 人、伤 677 人①。阿散蒂军继续向南推进,围困海岸角。英国

② Metcalf,op.cit.,p. 7.

③ W.W.Claridge,op.cit,vol.1,p.252.

① Metcaef,op.cit.,pp.59-60,77.

② Metcalf,op. cit.,p.86.

③ Ellis,History of the Gold Coast(《黄金海岸史》),ToTowa 1971,p.146.

④ W.W.Claridge,op.cit.,vol.1,pp.352-354.

① Ellis,op.cit.,p.171.

组织殖民军和土著部队 5000 余人投入战斗。丹麦人组织土著部队数千,参加守卫海岸角,并扬言从侧翼进攻阿散蒂。6—7 月,战斗连续不断,英方伤亡500 余人②。8 月,疫病流行,部队疲惫,为防止丹麦人的袭击,阿散蒂军撤退。

1823—1824 年战争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使沿海居民对英国的“保

护”失去信心。为消除战争的不利影响,英国积极准备新的战争。1826 年 1 月,阿散蒂军万余人进入沿海,准备征讨阿克拉人。英国组织殖民军和土著盟军万余人,向阿散蒂军发动进攻。8 月上旬,双方在托托瓦附近展开决战。英国具有装备优势,阿散蒂人虽一度取胜,但伤亡惨重,终于败北。1831 年, 交战双方签订和约,结束战争。

19 世纪 60 年代起,殖民政府开始酝酿进攻阿散蒂本土,并伺机挑起战争。1863 年,殖民者藏匿两名阿散蒂逃亡者,经多次交涉仍拒绝交出并准备战争。3 月,阿散蒂军南下;5 月,攻占阿西库马和波比库马。6 月雨季来临, 阿散蒂人班师回京。1864 年,殖民政府集结军队,准备远征阿散蒂。但是, 由于大雨滂沱、疫病蔓延,集结于普拉苏的殖民军只得退却。

阿散蒂人的抗英战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殖民扩张,推迟了黄金海岸殖民化的过程,成为黄金海岸人民反侵略斗争中的光辉篇章,同时也鼓舞和配合了西非其他地区的反侵略斗争。

五、英国在尼日利亚的扩张

这一时期,英国在尼日利亚的扩张集中于拉各斯和尼日尔河下游地区。为保护英国商人利益,进一步扩大英国势力,1849 年,比克罗夫特被任

命为英国驻贝宁湾和比夫拉湾领事。他驻扎斐南多波岛,管理达荷美至喀麦隆即圣保罗角至约翰角之间的地区的有关事务。英国政府同尼日利亚从此开始了官方联系。比克罗夫特曾在非洲活动 20 年,十分熟悉非洲事务,并对一

些酋长颇有影响。他十分关注拉各斯。自 19 世纪 40 年代以来,英国商人同约鲁巴地区的贸易,特别是棕油贸易不断增长,拉各斯作为棕油重要输出港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拉各斯又是内陆奴隶输出的重要转运中心。拉各斯的奴隶贸易使内陆的战争和奴隶买卖难于终止,使棕油等“合法贸易”难于发展,严重损害英国利益,因此英国政府决定控制拉各斯。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拉各斯发生王位之争。拉各斯王阿基托耶被其侄科索科推翻,逃至巴达格里,请求英国援助。1851 年 11 月,比克罗夫特奉命前往拉各斯同科索科谈判,以求签订一项禁止奴隶贸易、保护英国利益的条约。谈判失败,英国转而支持阿基托耶。英军进攻拉各斯,拉各斯人英勇抗击。1851 年 12 月,在一场激战后拉各斯被英军攻克,阿基托耶复位。1852 年 1 月,英国同拉各斯及其毗邻地区的国王和酋长订立条约,规定禁止奴隶贸易,有关奴隶贩卖的一切设施必须立即拆除且禁止重建;现有奴隶必须移交英国予以释放;今后如有贩奴行为,大不列颠可用武力制止,并严厉惩处拉各斯王及酋长们。条约还鼓励“合法贸易”,拉各斯王及酋长们允许英国臣民在其领地全境自由贸易,并保证不得将任何特权和优惠权给予他国;保护传教活动,鼓励其经营产业,建筑住宅、教堂和学校,对臣民的信教活动

② Ellis,op.cit.,p.171;Claridge,op.cit.,vol.1,p.372.数字略有出入。

不得干涉和阻挠①。拉各斯及其毗邻地区实际上已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853 年,英国任命坎贝尔为第一任驻拉各斯和贝宁湾领事,执掌拉各斯有关事务。同年,阿基托耶去世,多苏木被立为王。在多苏木统治期间,法国加快了扩张步伐。法国代表团企图前往拉各斯与多苏木会谈。英国政府决定捷足先登,占领拉各斯。1861 年 8 月,英国迫使多苏木签订条约,割让拉各斯,并宣布予以占领。1862 年,拉各斯及其附近地区被宣布为英国殖民地。弗里曼被任命为第一任拉各斯总督兼贝宁湾领事。1866 年,拉各斯殖民地并入西非殖民地,由塞拉利昂总督统辖,在拉各斯设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议,掌管当地事务。1874 年,拉各斯并入黄金海岸殖民地,由黄金海岸总督统辖, 拉各斯设副总督治理。19 世纪 80 年代,拉各斯成为单独的总督管辖的殖民地。同时,英国不断向毗邻拉各斯的地区扩张,先后吞并巴达格里、帕尔马、勒基、奥凯奥丹、阿帕帕、伊策基里、奥格博马欣、伊杰布罗、伊特布、艾耶散、伊格贝萨、伊拉罗和科托努等地区,使约鲁巴地区成为附属于拉各斯的保护国。

英国在油河地区的扩张困难重重。英国商人已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和毗邻地区展开贸易,但作为内地和沿海贸易中介的沿海居民警惕地捍卫着自己的利益,英国行政机构难于立足。1866 年,英国在洛科贾设立领事馆,任命麦克劳德为领事。领事馆遭到非洲人反对和袭击。由于地处内陆,英国政府无力对它提供保护。1869 年,领事馆被迫撤销。英国在这一地区的扩张主要依靠司法权力的扩大。为解决各方在贸易中的纠纷,在旧卡拉巴尔、新卡拉巴尔、布腊斯、奥波博、阿卡萨和贝宁河等地建立了衡平法庭。它是商人和酋长们在协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各商行经理、酋长和长老组成,主席由各商行经理轮流担任。法庭的主要职责是解决债务纠纷,规定应纳的各种税收和费用,保证公平竞争等,并制定相应条规。违反条规者,在当地国王同意的条件下予以惩处。由于这一地区以前缺少法制,随着时间的推移,非洲人逐渐将所有案件都提交衡平法庭处理,英国人的司法权力随之扩大。1854 年,比克罗夫特甚至通过衡平法院废黜了博尼王佩普累。1872 年,英国枢密院令,授予贝宁湾和比夫拉湾领事司法行政权,同时使衡平法庭合法化、条例化。这种权力的扩张为保护条约的签订和油河保护国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六、法国在西非沿海的扩张

拿破仑战争使法国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基本停顿。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 法国开始在非洲扩张势力。法国恢复了向达喀尔派遣移民的活动,与毗邻圣路易地区的酋长订立条约,取得土地以开办种植园。结果,在塞内加尔沿海地区,以圣路易、果雷埃、达喀尔和律菲斯克等城镇为中心,逐渐形成约有人口五万的四个殖民区。这就是 19 世纪初法国塞内加尔殖民地的大致版图。殖民政府设于圣路易,由法国政府委任的总督统治。殖民地居民有权选举一名代表参加法国国民议会。法律是根据巴黎发布的各种命令制定的。法国在殖民地推行同化政策,但直至 60 年代中期,在殖民地总人口 15 万人中,取

得法国公民权者仅 15000 人①。

① Alan Burns,History of Nigeria(《尼日利亚史》),London 1963,pp.314-316.

① Osae,Nwabara&Odunsi,op.cit.,p.238.

第二帝国时期,法国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1854 年,果雷埃单独成立殖民政府,并兼管几内亚湾沿海各法国殖民点的事务。这使塞内加尔殖民政府能致力于在塞内加尔河流域的扩张。同年,费德尔布任塞内加尔殖民地代总督,翌年升任总督,开始了法国在塞内加尔扩张的重要时期。费德尔布主张武力扩张。他沿塞内加尔河修筑堡垒、碉堡和炮台。他能调动的兵力大致为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连、两个炮兵连和一个工兵排,此外还可以从阿尔及利亚调来军队①。

法国向北扩张的主要目标是击败特拉扎人。特拉扎人在穆罕默德·哈比卜领导下,控制了塞内加尔河下游航道及其以北地区的树胶贸易,并同法国人展开了争夺瓦洛地区的激烈斗争。他们要让法国人滚回法国去。为打败特拉扎人,费德尔布沿河修筑了波多尔、达加纳和巴克尔等碉堡,连续三次入侵特拉扎人居住区,终于击败特拉扎人,控制了塞内加尔河下游以北直至卡约尔湖的地区。树胶贸易权转让法国人之手,塞内加尔河下游航线归法国掌管。

在东方,哈吉·奥马尔正擎起圣战的旗帜,赶走了塞内加尔河上游的法国人,并号召圣路易的穆斯林同法国人作斗争,影响日益扩大。奥马尔从塞内加尔河上游向中下游推进,计划将法国殖民者逐出塞内加尔。1857 年 4 月, 奥马尔开始围攻费德尔布修筑的梅迪内堡,但因久攻不下,奥马尔主动撤退

(参见本卷第八章)。费德尔布扫清了向东扩张的道路。

费德尔布在向南扩张中首先兼并卡约尔。19 世纪中期,法国拟敷设圣路易至达喀尔的电报线,并要求线路通过卡约尔国土。达梅耳马科杜拒绝法国人要求,法国以此为由发动战争。费德尔布从阿尔及利亚和果雷埃等地调集殖民军 2000 余人侵入卡约尔。马科杜退守卡约尔东部,虽尽力收复山河,但终于失败。马迪奥迪奥被法国立为“达梅耳”,为此他将西部部分国土割让给法国。马迪奥迪奥投降法国,遭到国人反对,终于被废黜。拉特—迪奥尔继任达梅耳,他坚决维护国家独立,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1863—1864 年, 他率领卡约尔军队多次同法国殖民军激战,然后败退至毗邻的巴奥尔和卓洛夫。卡约尔被兼并,由法国政府派专员管理。

1865 年,费德尔布在两任总督之后离任,此时法国已控制今塞内加尔 1/3 的土地。这些土地大致可分为殖民地和保护地两部分。殖民地的构成及管辖前已提及。保护地受圣路易总督统辖,由各地法国殖民官员直接管理。保护地居民称法国臣民,以与殖民地的法国公民相区别。臣民必须遵守法国法律, 但某些不与法国律令相悖的传统法律和习俗仍可保留。臣民无权通过同化成为公民,不得离开居留地,且必须从事无偿劳动。

19 世纪 30 年代,法国开始在象牙海岸扩张。这时法国商人已在此从事了几个世纪的贸易。商人们要求政府与当地首领订立条约,以实施所谓自由贸易。1838—1842 年间,海军军官布埃—维约梅兹同几内亚湾沿岸一些酋长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获得了在帕尔马斯角和象牙海岸的大巴萨姆、阿西尼等地建立设防商站的权利。1843 年,法国在大巴萨姆和阿西尼等地建造筑垒商站,设立机构,遣送移民。但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和当地非洲居民的反抗,法国这一时期在象牙海岸的扩张较为缓慢。

法国重新在达荷美的扩张始于 19 世纪 30 年代末。布埃—维约梅兹根据

① G.G.Besilier,Le Sénégal (《塞拉利昂》),Paris 1935,p.138.

海军部命令,巡航几内亚湾沿海,搜集了有关达荷美的资料。1843 年,布埃

—维约梅兹出任塞内加尔总督,根据他的命令,法国重新占领维达的法国堡垒。堡垒始建于 17 世纪,18 世纪下半叶由海军部管理,大革命期间实已放弃。鉴于英国对达荷美的觊觎,法国于 1851 年同达荷美王签订协定,规定保护法国移民,保护法国贸易,鼓励法国传教。此外,条约还载明:“为使法国炮台所属领土保持完整,在其一定范围内已建造的墙垣或房屋均需立即拆除,并由达荷美王禁止重建。”①条约的签署加强了法国在维达的地位,扩大了法国在达荷美的影响。1857 年,法国取得对大波波的保护权。19 世纪 60 年代初,英法在波多诺沃展开争夺。拉各斯殖民政府图谋兼并波多诺沃,法国则通过雷吉斯商行使达荷美王德·索几倒向法国。1863 年 2 月,法国对波多诺沃实施保护。同年 8 月,在相互补偿之后,英法签署协议,互相保证, 对业已确定归法国保护地政府和拉各斯政府分别管辖的领地不进行任何干涉。1868 年,法国同达荷美签订条约,规定“达荷美王将科托努领土连同他在该地的一切权利毫无例外地毫无保留地让与法兰西皇帝陛下”①。这就进一步扩大了法国在小波波、阿古和波多诺沃的势力。由于这时法国海军基地设于加蓬,其余地区兵力微薄,所以法国在达荷美的属地归加蓬最高指挥部管辖,由设在维达的法国领事和波多诺沃等地的副领事处理日常事务。

法兰西第二帝国在非洲的扩张勾画出法属西非殖民地的轮廓,并为法属西非殖民帝国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法国在西非的扩张步伐放慢。直至 19 世纪 70 年代末以前,法国在西非的殖民活动难于同英国匹敌。

① Robert Cornevin,Histoire du Dahomey(《达荷美史》),Paris 1962,p.281.

① Robert Cornevin,op.cit.,p.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