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钦才思敏捷善作联

林大钦是科举时代,岭南近十位文科状元之—,也是潮汕地区唯一一位文科状元。他自小聪颖过人,21岁时就考中状元,后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所以向来特别受到潮人的推崇。

在潮汕民间,流传很多林大钦才思敏捷、善于应对的故事。林状元应对的素材多出自潮汕的风土人情,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

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隆冬腊月,在海阳县东莆都—个叫仙都的村子里,一户姓林的贫寒人家,—个小孩呱呱坠地了。父亲给他取名叫林大茂。

大茂从小十分勤奋,幼年在私塾读书,即已聪慧过人。有一次上课,大茂偶因困倦,伏案昏睡。塾师叶秦把他推醒,顺口吟上一联,不无讽喻地说:“困困昏昏,昏昏困困,越困越昏,越昏越困。”

大茂听了,当即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下联:“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先生是个双关语,明指先出生,暗喻塾师。

叶秦一听,不但不生气,反而称赞大茂有捷才,并也用双关语,再吟一句:“竹架满园,岂能成林大茂?”意思是说:满园遍搭竹架,怎能成林而茂盛呢?

大茂心想:好个叶先生,把我的姓名也入联了,我也得如法炮制,他稍一沉吟,对句又脱口而出:“梅花魁首,何曾从叶先生?”意为:堪称花魁的梅花,哪里是先长叶后开花?字面上则以叶先生对林大茂,同样是反诘句,同样意带双关,十分巧妙。

至此,叶秦深为叹服,预知这孩子长大了必将“大魁天下”,所以特为他改名“大钦”。“钦”取意于皇帝“钦点”,“大钦”也就含有“大魁天下”之意了。

林大钦l5岁时,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年纪虽小,名气却越来越大。有一次,太守夜巡,到西门楼时,更鼓敲了4下,而转到东门楼时,更鼓却敲了3下。

太守气恼地传讯门吏并写下对子,限两天内一定要对好,否则就要问罪。对子是:“东楼三,西楼四,更鼓不明,不明更鼓。”

门吏苦苦思索,不能对上,于是前往求助于林大钦。林大钦略一吟哦,下联脱口而出:“南斗六,北斗七,诸星灿烂,灿烂诸星。”

门吏大喜,急忙抄去呈献太守。太守见对得十分工整,询知出自大钦,免了门吏之罪,还派人前往大钦家嘉勉一番。

林大钦不但才思敏捷,而且善于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他中秀才之后,银湖村有个乡绅慕名请他到家课子,即教他儿子读书。这位乡绅见林大钦只有15岁,有意试试他,于是吟道:“银湖院后虎耳草”。

乡绅这一上联因“虎耳”两字是仄声,实是不太高明的拗句,但也—时难住了林大钦。他在回家的路上,苦思冥想,未得其绪。当他经过金石宫时,只见龙眼树花开满枝,灵光忽现,说道:“有了!”于是赶紧折回头,到那乡绅家对了下联:“金石宫前龙眼花。”

那乡绅不得不叹服了。

那乡绅原拟定一学期付给林大钦课金5两,但到岁末却还不见乡绅有动静,林大钦归家心切,不得不开口索取。乡绅欺其年轻,反诬大钦是到其家来寄读的,倒要大钦交还学金。于是闹至县衙。

时遇阴天,公堂案头上点着一支明烛。县令对大钦说:“本县今有一联,若对得上,就是塾师,课金当加倍偿还;若对不上,则是学童无疑,学金还得如数交清,不得有悔。”

大钦欣然答道:“门生愿聆上联。”

县令即说:”一支烛,审条案,白白明明,照见东西南北。”

大钦略一思索,即脱口道:“五两银,课个馆,寒寒冷冷,笑迎春夏秋冬。”

县令服其捷才,遂判定乡绅向林大钦赔礼,加倍送还课金。

林大钦18岁时,不幸丧父,家境更加困难,不得已边教书、边自修。

当时,西林村有一孙员外,膝下三女,老大、老二已分别嫁给工部侍郎陈一松、兵部尚书翁万达,唯有三女尚未定亲。

那一年,孙员外寿辰,孙家大办寿宴,陈、翁二婿一齐赴席。

这一天,林大钦独坐书斋,正感无聊,忽然有个乞丐前来要饭。林大钦随手挥毫,写下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的对联赠送乞丐,嘱其拿去贴在孙家门口,必获厚赐。

这一来,可就惊动了孙家上下。孙员外赶来一观,不禁连连称赞,厚赠乞者,并询问写联人。乞丐如实相告,孙员外当即想请大钦入席,翁万达说:“这样随便去邀请,人家是不会轻易前来的,请将不如激将,还须如此如此。”随之,翁万达制一字谜,让乞丐转交大钦。

林大钦接过便笺,展开—看:“食尽牛头肉,借刀杀猪烹;传书人未到,一言寄丹青”。这分明是“午刻专请”4字,大钦一看即已明白,欲待不去又怕被耻笑猜不懂,于是整衣赴宴。

宴席上,大家少不了一番揖让。按俗例,大钦是教书先生,应居首席。时已中进士的翁万达却只能退居末座,他很不服气,借谈笑之机,作一联,说:“目珠子,鼻珠子,珠子何为孔子上?”

大钦听出了话外有话,随口应道:“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如后生长!”

翁万达利用珠、朱谐音,隐晦地诂问孔子、朱子的地位,以暗责大钦之不恭,的确别出心裁;而林大钦则运用眉须生长的先后长短现象,说明后来可以居上,也十分巧妙。

当然,大钦也明白,席中自己年龄最小,一联对过,就蹲在椅子上进食,以表谦恭。

万达见其形态可笑,又趁机打趣:“叉手蟹,鞠躬虾,专敬林先生仔。”

大钦又迅即对道:“献爪龙,展翅凤,特朝朱天子翁。”至此,翁、林二人互相叹服。

出于怜才之心,在陈一松、翁万达的撮合下,孙员外就将三女儿许配林大钦,从而成就了孙家“三女贵”的佳话。

林大钦中状元后进翰林院不久,就以“母病”为由辞官南归。他跋山涉水,日夜兼程。

有一天,行至一渡口,艄公得知大钦为新科状元,想试试状元的才华,便笑着说:“林大人,小的出一对子,您若对得上,我立刻渡您过河……”

林大钦知道艄公的用意,便接口说:“若对不上,我自己游过河。”

艄公说:“不敢,若对不上,就请多待会儿等人多了,才一起过河。”

大钦爽朗地说:“请赐教了。”

艄公看到南岸一载西瓜小船,被风吹到北岸,早已成竹在胸,所以当即吟道:“南船载西瓜,被东风打入北港。”

大钦觉得这艄公倒还不俗,12个字,竟有4个名堂,而且东南西北都自然地嵌在联中。林大钦想对得高妙点,于是颇费一番心思。艄公见大钦沉吟良久,以为状元公也不过尔尔,便打趣道:“林大人不会食言吧!”

林大钦知道艄公指的是自己刚才说若对不上对子要自己游过河的戏言。正当大钦搜索枯肠之际,忽见岸上—盛装少妇,对着身旁的婢女说:“夏莲,去找只春蕊装些冬蟹,送往秋溪李老爷处。”春蕊是潮州话,即花篮。

少妇与婢女这席平常对话竟触动了林大钦的灵感,他即景生兴,回头对艄公说:“春蕊装冬蟹,命夏莲送往秋溪。此联如何?”

艄公一听,这信手拈来的对子,浑然天成,情趣盎然,不禁连声称妙,于是立即解缆撑竿独送林状元过河。

[旁注]

翰林院 翰林,即文翰之林,意同文苑。由于汉代待诏在玉堂殿,翰林院也常被称为玉堂署。翰林院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

更鼓 报更的鼓声,又作更点。即指夜里为报知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我国古代一般皆实行之,此法亦行于禅林。从黄昏至破晓为一夜,共分五更,每更皆由专司报时之人司掌打鼓报时。

工部 为我国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丹青 本指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而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也称画为“丹青”,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而且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

对子 即对联,是一种我国所特有的文化,同我国的语言、文字、修辞、思维以及社会观念有密切关系。映射了我国语言文字的特征。由于汉语吐词由单音节构成,发音有平仄四声,这造就了对子的这种文字词语形式。对子的句式工整,音韵自然,意义对比鲜明,内容连接对称。

[阅读链接]

林大钦除了才思敏捷,他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尽管曾蟾宫折桂,却一不阿权贵,二不慕豪富。正像郑昌时在《韩江闻见录》中所引述的:“先生正色立朝,与附势者不相入。后有贵人屡书招先生去,先生辞谢,知权贵之难熄也。”

他就是这样宁可偏处在这东南海隅,执着教鞭,过着清贫洁白的生活,就是不愿回到繁华的京都去。为此,他还赋写了一首《斋居诗》以表明心迹。诗道:“窈窕青雪子,流连沧海思;帝乡不可愿,芳草长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