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神祭祀的营大老爷

土神的祭祀,是种社区性的节日。潮汕人把这种节日俗称为“营大老爷”。

这种节日起源于土地崇拜,从而导致土神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汕人则把它叫做土地公或者伯公。

土神的祭祀,有两种性质。一种出于对所耕种的土地的崇拜,是对土地上生长五谷,供给人们食粮的报德;一种出于对所定居的土地的崇拜,是对土地营建乡邑,保护人门安居的感恩。

在潮汕,伯公的祭祀仍然保留着这两种性质。如六月廿六引伯公生,属于前一种性质。潮汕人建房子、创村寨要先拜伯公,属于后一种性质,春日社神的祭祀,既有五谷丰登的祈祷,也有合境安宁的希求。在潮汕的里社,社神大多就是伯公,而营大老爷就是由乡间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的。

潮汕各地的大老爷名目众多。其中有进入朝廷规定祀典的神明,如城隍、关爷、妈祖等;有佛道诸神,如南极大帝、玄天上帝、吕祖等;更多的是民间创设奉祀的杂神,如三山国王、安济圣王、双忠圣工、雨仙爷、水仙爷、龙尾爷、珍珠娘等。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里,各色名目的老爷按照其祭祀范围的大小,被组织在一个有等级的系统之中。在乡村,里社各有所祀的伯公,全村有共祀的大老爷。

有些地方,相邻的几个村子由于行政上或者经济上的原因而有了密切的关系,也有数村共祀的大老爷。在城镇、街巷各有所祀的伯公,各坊有共祀的大老爷,而其上又有全城镇共祀的大老爷。

这些伯公、老爷的祭祀,还保留着上古上神春祈的遗风,时间集中在农历年初,故潮汕有“营神正、二月”的俗谚。

营神的“营”,是潮汕方言,它保留着回绕和畛域的古义。上神的祭祀而称作“营大老爷”,是因为祭祀过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仪式。

照潮汕人通常的说法,营老爷分文营和武营两种。在最基层的社区,文营的做法,是在祭祀仪式过后。将老爷请上神轿,由选定的丁壮抬着,仪仗鼓乐前导,巡遍社区的每一条巷子,再绕社区的边界游行一圈,回到神厂。

武营的做法,一般只有乡村社区才采用。祭祀仪式过后,要先用红布将神像捆紧在神轿上,做好疾跑的准备。营神开始,各条巷子的巷头都燃起篝火。丁壮们抬起神像,飞奔来到篝火前,用力把神座举到头上,纵身跳过火堆,跑过小巷。跑完村里的巷子,又跑出田洋,抬着老爷巡游村界,回到神厂。

潮汕人把这种做法叫做“走老爷”。潮州话的走,是跑的意思,这也是一个保留着古义的方言词。

不管是文营还是武营,其原始意义,都在靖土驱邪。不过,这一宗教仪式对于每个社区,实际上又有着整顿社区秩序、强化社区治理的功能。

在营大老爷的日子,要演戏酬神。老爷出巡的仪仗队伍,由标旗、彩景、醒狮、歌舞、大锣鼓、潮乐队各个并不固定的部分组成,尽管由于社区具体情况不同,仪仗队的规模可能差别甚大,但都充分展示了观赏和娱乐的性质。于是,坊乡的这种土神之祭,毫无疑义地成为一个社区性的节日。

[旁注]

妈祖 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一生在大海中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

玄天上帝 全称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虚师相金阙化身荡魔永镇终劫济苦天尊,通称北极玄天上帝。常被简称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象征北极星与四象中的玄武,为统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能统领所有水族与水上事物,故兼海神。

[阅读链接]

潮州的“大老爷”即为安济圣王,原身为三国时蜀汉永昌太守王伉。据乾隆《潮州府志》载:“韩江之冲常有灵物蜿蜒龛次香案间,色青曰‘青龙’。神为蜀汉永昌太守,诸葛亮征蛮,伉守城捍贼,殁为神明。潮人有宦于滇者奉神像至潮,号安济灵王,立庙镇水患,遂获安澜。”

其中“潮人有宦于滇者奉神像至潮”,讲的是明朝潮州人谢少沧,曾任永昌地方长官,在任期间适逢旱灾,急救何从,唯有逼急开仓济灾民。

但当时未经报准朝廷而擅自开仓者,则应受“擅用国仓”罪名,处以捆绑上刑台,让雨淋日炙,三日三夜,如能苦渡,则获“天赦”。

谢少沧为民而甘受刑罚,在刑期间,常有黑云影像遮盖烈日,庇佑生存。谢少沧获赦后得知“影像”乃“王伉神明”也,遂敬请回潮祀于“青龙古庙”,由此,韩江水患,又得安澜,潮人更加崇拜王伉公,尊为“安济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