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八贤彰显高风亮节

素有“吾邦文献”、“岭南名邦”、“海滨邹鲁”美誉的潮州,是一个人才辈出、英才荟萃的地方。其中以唐代赵德和宋代的许申、张夔、刘允、林巽、王大宝、卢侗、吴复古八者尤为突出,称之“潮州八贤”。

赵德,号天水先生,海阳人,祖籍广东潮安。819年,潮州刺史韩愈抵达这里,但知州学停办已久,致百余年来无士人赴京考取功名。

于是,韩愈除请赵德担任为海阳县尉、衙推官,并负责州学事务。在赵德主持下,乡校得到蓬勃发展。

这年,韩愈移官袁州,邀赵德同往。但赵德表示热爱桑梓朋侣,有意钻研乡土文化,婉言辞谢。韩愈深受感动,写下《别赵子》一诗相赠,其中有这样几句: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

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

诗中流露出对赵德的操守和学问的敬重之情;并赠以平生所作文章72篇。赵德将这些文章辑成《昌黎文录》,还为之作序。

后人思慕赵德的功德,奉其为乡贤,配享于韩愈祠庙中。潮人崇韩,也因之了解了乡贤赵德。赵德是潮州第一位先贤,且是唯一的一名唐代名贤。

赵德之所以为贤,主要在于他兴文立教,开启潮州文明,对古代潮州文明开化作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许申,北宋人,又名许维之,号化州,潮州人。1010年应殿试,名列榜首,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后历任鄞县知县,韶州、吉州、柳州和建州的知州,广西提点刑狱。

1035年,许申出任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管江西、湖南诸路。任职期间,注重地方建设,兴办公益事业,关心农业生产,深得士民敬仰。

熙宁年间,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许申上书陈述变法弊端,被撤去刑部郎中之职。后被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官终刑部郎中。著有《高阳集》。

吴复古,字子野,号远游。生于1004年,他的父亲吴宗统,曾官拜翰林侍讲,世居潮州。

吴复古自幼聪颖,任侠好义,以博学多才、精通经典,被荐举为孝廉,宋神宗年间被封为皇宫教授。他治学严谨,虽出入官宦门庭而刚直不阿,深得一代鸿儒司马光、韩琦等的器重。著名的大学士苏东坡与吴复古交为挚友。

因吴复古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淡泊仕途,不久,以孝养为辞,上表告退。

吴复古回到潮州,却对他妻子说:“黄卷尘中非我业,白云深处是我家。”

遂别妻儿,离开家庭,到潮阳县直浦都的麻田山中建了一座庵堂,设岁寒堂,作为读书养性之所。

1069年,吴复古游登州,于北海得12块奇石,带回麻田山。当时苏东坡被贬江南,吴复古并不避忌,与他常有书信往返。

后来为侍养父母,吴复古重回潮州,修治园亭,教养子弟。父亲仙逝之后,葬于距麻田山不远处。吴复古乃率家属定居于揭阳县南潮后厝,因这里与麻田山一江之隔,便于守制庐墓。此后,吴复古再度外出远游。

1100年,吴复古从番禺往清远途中病终,享年96岁。其妻儿赶往省视,扶柩归葬于麻田山远游庵之侧。

苏东坡在真州闻讯,撰写了《祭子野文》称吴复古:

急人缓己,立其渴饥,道路为家,惟义是归,卒老于行,终不自非。

高度评价了吴复古高尚的一生。

林巽,又名林巽之,北宋海阳人。北宋天圣年间应举对策时,因得罪权贵,被斥不取录。庆历年间将自己的政见投入当朝论事的箱中,为宋仁宗所见,深感惊异,以其有胆识竟敢谈论天下大事,授予徐州议曹的官职。

他婉言辞谢,回乡隐居,潜心研究易学,撰写了《易范》8篇和《草范》、《礼乐书》等有关周易的著作,当时人家很难看懂,但他却自傲地说:“五百年后当有演绎吾书者。”

潮安东津人刘允,字厚中,是1097年进士,任循州户曹时废除苛捐杂税而很得民心,后来当过化州和梅州知州时有“青天”之称。当时吴川县有盐民50余人被诬告谋反,判了死罪,刘允到任后详细调查,给予释放,故名闻全国。

他“通经史,博极群书”,存世有200多篇文章,由于他非常崇拜韩愈,故收集京浙闽蜀等地韩集和赵德编的《昌黎文录》,经过修订而刊行,还有《韩亭诗》:

惆怅昌黎去不还,小亭牢落古松间。

月明夜静神游处,三十二峰江上山。

卢侗,字符伯、元伯,号方斋,潮州人。通经术,尤邃于《易》,释易自为一家,吸引不少学生。五应乡荐,为特奏名进士,授本州岛长史。又以余靖、蔡襄、王举元交荐,调惠州归善主簿。

能够得到余靖、蔡襄这些重量级人物的“交章推荐”,自然非泛泛之辈。蔡襄说卢侗“行实朴茂,学术优深,久在岭南,众所称服”。

卢侗时任国子监直讲时,因反对新法,不屑与新贵交往,故在京闭门不出,但视孙觉为知交。后来,卢侗罢国子监直讲,调为文臣寄禄官即闲曹的卫尉寺丞。由苏颂撰制词,对其评价甚高:

尔以艺名家,礼闱奏技。勾稽南服,外台称其廉平;讲训上庠,诸生服其行谊。姑用年勤之久,叙升卿属之华。尚倚师儒,使留黉序。其益思于循诱,冀有助于化成。

从此看出,卢侗秉性朴质;富有识见,于国是敢直言;精于易经,善于教育后进;事亲至孝,为乡人所推重。卢侗还留给子孙家训传世: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慎言宜守三缄训,处世常悬百忍图。

张夔,字伯岸,号致尧,生于海阳县龙眼城,1117年进士,出任茂名知县。有犯法豪绅买通他的亲近胥吏,试图向他行贿,但他不为所动,将豪绅定罪,并将近吏革职。

豪绅散布流言中伤他,太守拘捕近吏重审此案。张夔带案卷面见太守拒理力急,终于弄清案情,还其清白。因此称南中诸县“第一清介官吏”,擢升为廉州通判。

后来,张夔升任新州知州,在任时兴办学校,捐俸刻印《四书》和《五经》,送给当地子弟;又兴修水利,筑陂蓄水,当地百姓称所筑的陂为“张侯坡”。

王大宝,又名王元龟、二龟、二王,生于海阳县汤头村,宋朝名臣。早年被选入太学读书。1128年举进士第二,授南雄州教授、枢密院计议等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

1138年,王大宝受派监登闻鼓院,即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奏禀的衙门,主管台州府。其间,曾将其著的《诗书易解》6卷献给皇帝,被任为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不久,王大宝进直敷文阁学士,任温州知府,提点福建、广东刑狱。

宋孝宗即位后,授王大宝侍讲,1163年,宋孝宗改授礼部侍郎,后来提升他为右谏议大夫。他接连上疏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王大宝在潮州民间有很多传说,如“潮州薯——免进”的俗话,也出自王大宝在京城的故事:潮州出产的木薯,此薯磨成薯丸,软滑可口,有个太监硬说潮州出薯,要每年进贡百担,宋时交通不发达,从潮州到杭州要跨福建、江西、浙江三省,行程3000千米。

王大宝为减轻潮州人民负担,决心设计使皇帝罢免此贡。他做了一碗薯丸,很多小的,中间放一个大的,端给宋高宗赵构尝试,赵构便叫太监先试,以防中毒。

太监拣小的吃,因为小的熟透,吃了赞不绝口,赵构见太监没有中毒,便拣碗中那颗最大的吃,哪知外熟中间不熟,非常难吃,便说:“潮州薯——免进”。

后来成了潮州家喻户晓的俗语,意即潮州薯不要送来。由此可见王大宝聪明机智过人!

王大宝精于易学,著有《周易证义》10卷、《书解》、《诗解》多卷、《毛诗国风证义》6卷、《谏垣奏议》6卷、《经筵讲义》2卷、《遗文》15卷。

[旁注]

推官 我国古代官名。唐朝始置,节度使、观察使、团练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下皆设一员,位次于判官、掌书记,掌推勾狱讼之事。元朝各路总管府及各府亦沿置,掌治刑狱。明朝属顺天府、应天府的推官为从六品,其他府的推官为正七品,掌理刑名、赞计典。

提点 我国古代官名。宋代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金代近侍局置提点。明代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清代废除。

郎中 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周易》我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华夏5000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长史 我国古代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唐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至清,亲王府、郡王府置长史,理府事。

国子监 我国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温柔宽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

毛诗 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流行于世的《诗经》。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著。

[阅读链接]

唐宋潮州八贤的人生成长足迹传承着中华美德,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潮汕人民的丰碑和骄傲。

他们或结庐湖山,事亲至孝;或严谨治学,兴学育才,为人生发展夯实基础。他们修德为民,读书为国,问民疾苦,勤政理民的官德官风,对于潮汕文明都会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

让后人仰贤励志,立德崇文,要学习他,高风亮节、学高德厚,以德为先的人生态度;进一步弘扬潮州先贤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