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潮汕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水。潮汕一带见于史籍记载,最早可溯及秦皇之遣戍揭岭一说,可见潮汕地区有极其悠久的历史。聚居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胼手胝足,开辟草莱,创造了潮汕地区的远古文化。

潮汕文化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分,如儒家文化和中原的语言、文学、戏剧、音乐中的不少内容。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断融合和发展而成的。

从南蛮到百越的转化

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几乎都用“蛮”字来概称南方的远古居民,《礼记》就有“南方曰蛮,雕题交趾”的记载,意为刻画额肌,足趾相交。

“蛮”字古时的写法,并不从虫,也并无褒贬之义。后来加入“虫”部,则是寓有南人事奉龙蛇类为图腾之意。南蛮的势力范围很广,部属繁多。长江流域直至越南北部都是南蛮各个部族的活动范围,潮汕地区也不例外。

据南宋郑樵《通志》所载,除防风氏,夏、商的诸侯,没有一个是在江南的。周朝势力较为南展,但也只达到长江流域。而且,楚、吴、越等诸侯国也只不过给周天子一个宗主权,其属下人民仍都是南蛮人。

由于潮汕与闽南两地山水相连,所以民情风俗向来相通。正如《舆地纪胜》所说:

虽境土有闽广之异,而风俗无漳潮之分。

这种“无漳潮之分”的风俗,竟可一直追溯至史前时期。潮汕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古人类的活动踪迹。象山人就是其代表。

象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与略早些的漳州史前文化在石料选用,石器品类和加工工艺上都十分相似。

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以陈桥,即潮安为代表的贝丘文化,则与闽南平潭县海坛岛壳丘头贝丘文化的遗物风格、特点极其相近,年代都在距今6000年左右。

而新石器时代末期,从南澳东坑仔类型到饶平浮宾类型的演变,又与闽南的从云霄墓林山类型到南靖浮山类型的演变大体一致。

以上这些演变,被称为潮汕与闽南史前的三次文化融合和交流。由此可见,史前的潮汕远古居民应是同属闽南地区的南蛮人有更大的可能性。

春秋后期,由于勾践灭吴,振兴越国,称霸江东,为属于南蛮的越族人带来了极高的威望,因而南蛮人开始被统称为“越”。

勾践去世后的百余年,楚威王兴兵伐越,大败越国,尽取吴越之地。于是越人大量流散到南方,直至翻越五岭,与原来已在南方的蛮越人汇合。

这些散居在大江以南的诸越族,究竟有多少支裔,不能确断。自战国开始,史籍则统称之为“百越”或“百粤”。

由于南来的和原来的部族之间不断相互侵吞,使零散的小部落日益减少,所以后来史籍主要仅记载了于越、东越、闽越、扬越、南越、骆越等几个大支族。

唐代杜佑《通典》在潮州郡条记载“潮州亦古闽越地”。《十道志》记载:“潮州,潮阳郡,亦古闽越地。”《太平寰宇记》也有相同记载。

宋代欧阳《舆地广记》则称春秋时的潮州为七闽地。而从南越拥有整个岭南地区来看,潮州又应属南越。秦汉时代的南越国还有揭阳令史定。

古越族有两种类型的文化遗址,一是长江中下游的稻作文化。它显然有别于黄河流域以栽种粟、黍作物为主的中原文化遗址。二是东南沿海的“贝丘”和“沙丘”文化。它表明这一带的古越族主要从事渔猎和捕捞。

潮安陈桥、池湖、默林湖和澄海苏南内底等地都发现过贝丘遗址,从其工具与动物残骸,均可证当年潮汕地区先民的生活资源主要取自海上动物。

由于潮汕的海陆形势,在唐代,潮水还时或直达潮州城下。贾岛在《寄韩潮州愈》诗中就有“海浸城根老树秋”之句。可见后世的内陆地带,1000多年前尚处于大海之滨。无疑当年的潮汕正是古越族从事渔猎和捕捞之所。

另一方面,具有本地特色的大量青铜器的发现,说明整个广东地区的古越族,至迟在春秋战国之交就已有铸铜业。

而饶平浮滨墓葬发现的一件青铜戈,其年代为晚商至周初,是省内发现最早的青铜器,且具有地方特征,并非中原或长江流域所传入。揭阳云路发现的铜剑、铜鼎等,也都具有吴越文化特征。

[旁注]

防风氏 我国传说中的上古人物或部落名,巨人族,他有3丈3尺高,是远古防风国的创始,又称汪芒氏,传说是今天汪人姓的始祖。

贝丘 古代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包含大量古代人类食后抛弃的贝壳为特征,遗址多位于海、湖泊和河流的沿岸,由于贝壳中含有钙质,致使骨角器等往往能保存完好。

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诗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本。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吴越文化 又称“江浙文化”,是一种分布在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大致包括苏南、江西东北的上饶地区皖南和浙江省以及上海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可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

[阅读链接]

无论是从史籍上的考证,还是从考古上的发现,都足以证明潮汕的远古居民,当为越族。史前与闽南地区同属南蛮的一个文化系统。

春秋战国时期,也还与闽南同属一个文化系统。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潮汕地区的先民主要是越族中的闽越人。汉初,汉高祖曾立“粤之世”南武侯织为南海王。

据清代全祖望所考,南海王国在潮、漳、汀三州一带,民人为“无诸之族”。无诸就是闽越国王。全氏之说与漳、潮关系一直较为密切和史前考古发现均可说毫无二致。

当然,随着潮汕远古文化与外界交流的日益扩大,更随着南越国在整个岭南地区的不断拓展,潮汕也逐渐融进了南越人的文化血液,先秦至汉初以闽越人为主体的情况也就逐渐演变为闽越人与南越人的交融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