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传承——潮汕风骨

潮汕地区有着许多被称为圣贤的著名人物,比如潮汕八贤:唐朝赵德;宋朝的许申、张夔、刘允、林巽、王大宝、卢侗、吴复古等。

到了明代,又出现了被称为“后八贤”的辜朝荐、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李士淳、梁应龙、杨任斯、陈所献。

此外,还有大颠、翁万达、林大钦、萧端蒙、许国佐、罗万杰、林大春等人,也都是出自潮汕地区。

韩愈治理潮州开辟文风

唐代韩愈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古文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在当世已享有盛名,因而他所到之处,自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关注与尊敬。

在韩愈未到潮州之前,他的文章就已流传到了潮州,潮人进士赵德就曾在“蓬茨中手持目览,饥食渴饮”,并为之“沛然满饱”。

韩愈原在朝廷做大官,因写了一篇奏章劝皇帝不要迎佛骨,以免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皇帝看后很生气,就把他从京城贬到潮州来做刺史。

韩愈上任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心想这山洪如果不堵住,百姓难免受害惨重。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

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传说人们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下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

从此,这里不再有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做“竹竿山”。

潮州的一条大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3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3天不走就5天走,5天不走就7天走。7天不走,便要严处!”

说也奇怪了,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后来,人们把韩愈祭鳄鱼的地方叫做“韩埔”,渡口叫“韩渡”,又叫“鳄渡”,还把大江叫做“韩江”,江对面的山叫做“韩山”。

当时,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时而跳下江,时而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但每天要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那里去。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

回衙后,韩愈便做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颗长牙,更是使人害怕。

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舍利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绝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颗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到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而且韩愈据说从此也开始信起佛来。

韩愈在潮州一共8个月,他自出俸禄重建久废的州学,选拔当地进士赵德主持教育事业,注重农业生产,关心民众生活。自此潮州社会进一步发展,文风蔚起,英才辈出,赢得了“海滨邹鲁”的美誉。

赵德号天水先生,祖籍广东潮安。韩愈除请他为海阳县尉掌管军事之外,还请他主持州学,以督学风。韩愈离任后,赵德将平日所录韩愈的文章,共计75篇,整理编成《昌黎文录》。

到了宋代,韩愈就被潮人请上了神坛,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中载: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999年,潮州通判陈尧佐于金山麓夫子庙正室东厢辟建“韩吏部祠”,供祭韩愈,而赵德也被附祀于韩文公祠中。连带所致,韩愈的侄孙因护送韩愈有功,也成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并留下了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

关于此桥之修建,在潮州流传着这样一个优美的民间传说:韩愈驱杀鳄鱼之后,请来侄孙韩湘子与广济和尚,各从一边江岸向江心比赛造桥,佛道施法,工程顺利,不想工程快要煞尾时,因故停工待料,江心处未能垒石架桥。

广济和尚只好请来十八罗汉,迅速把桥墩筑好。韩湘子则叫来“八仙”中其他7位道友,施法相助。何仙姑先掰了几片莲花,撒在江上,顿时化作18只梭船;曹国舅拿出玉板,放在梭船上,当做桥板;铁拐李解下腰带将18只梭船串起,并系于东西两座石墩上,这样就造成了一座独特的桥。

韩愈不仅在士人农工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成为商界奉祀的神灵。立于康熙初年的《潮州会馆记》云:“我潮州会馆……敬祀灵祜关圣帝君、天后圣母、观音大士。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

尊关帝、祀天后、拜观音,到处皆然,而奉祀韩夫子,实为潮商所独有。可见,在潮州民俗世界中,韩愈已不复是历史人物,俨然已是一位神话人物。

[旁注]

佛骨 佛灭度后,火化所留下的遗骨、遗灰,称为佛骨。又称佛舍利,或单称舍利,或以佛身部位而称佛顶骨、指骨、佛牙。此等佛骨,在后世极受尊崇。

刺史 古代职官,汉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13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释迦牟尼 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他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

通判“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

十八罗汉 指佛教传说中18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我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阅读链接]

韩愈任潮州刺史8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

韩愈得到潮州民众的爱戴和尊崇,千余年来,久盛不衰。并使潮州文化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