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园林

泉州建城后,泉州州署宽敞,并有园林点缀其间。泉州最早的园林首推水园东湖,湖在东城边,广袤四十顷,唐代即在湖中建有东湖亭、二公亭, 缀以亭榭虹桥,湖光山色,十分壮观。湖东有灵山圣墓,是回教徒共同景仰之地,因建筑风格特殊而成一景。唐时城内有詹厝山园林。詹厝山位于城西五塔巷,因堆土成山,故名。欧阳詹是福建登科第一人,在土山前建亭,以供登临吟咏。

五代时泉州开始营建人工园林。云台别馆、海印寺等别具风格,均位于郊外交通要道上,以招揽中原流寓公卿名士。留从效受封“晋江王”,治泉

② 《广州历史地理》第 303—316 页。

① 《广州历史地理》第 361—369 页。

② 《广州历史地理》第 403—408 页。

③ 《广州交通游览图》,广东地图出版社 1993 年版。

17 年,建有郡圃、南园及别关别墅。

宋代泉州繁荣,登科为官者辈出,第宅高大,官署华丽,园林里叠石为山,池榭增辉。五老亭是积善院内的建筑之一,位于府治西南。这是宋皇祐年间郡守陆藻与郡内五大夫相会的地方,故有此名。东街金池巷是泉州第一个状元、宰相梁克家的园林,今天还留有池塘。梁家在泉州建有相府,并有花园、金池、假山,十分豪华。南宋状元曾从尤建有山仔池,位于西门曾井巷,现仍留有一口古井。南门外宗正司在开元寺粉墙后,建有芙蓉堂、天宝池、忠厚坊,现在这一带仍为园林区,遗迹不少。节度推官厅在州治西,虽为官衙,也有幽雅的水园、纳凉轩、莲池等。

元代蒲氏棋盘园规模宏大,位于南城,内有假山一列,充作棋盘衬托, 又作观棋倚靠,建有凉台,为官员活动及对垒场所,后有池水,中有瀛洲。孙家园亭座落笋江水滨,这是一处贵族园亭①。

明代泉州多小园。假山池水成景居多,东街莱巷的温陵书院、承天寺的傅家池亭、泉州后城街的芹圃、胜果铺的水心亭、新门街文胜宫的朴园、涂门街清真寺口的瓯安馆即为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笋江水榭,它位于浮桥临江高石处,楼阁临江悬空而建,十分壮观。明代另外还在城北清源山一带开辟景点,山峰逶迤,川流如带。如何乔远的镜山山房、泰清隐庐就是例证。

清代以施琅四园为最,因他以平台之功备受宠爱,园林规模宏大,部分遗迹尚存。其中位于子城东南城壕旧址的苑斋夏园,亭、台、堂、林圃、山、池俱备,布置佳丽。乾隆屡次下江南,全国建园之风大盛,如泉州桂坛巷的范志山园、泉州州顶的督署园、今关帝庙的振村逸园、象峰一带的龚氏亦园、泉州通政巷的鳌园、南门青龙街的苏家园等,都争奇斗异,豪华壮丽。

民国时期,泉州富侨最多,讲究住宅宏阔点缀花木,但以自娱为主。如位于城区北门街的层园可为代表。

泉州园林多集中在城内,与住宅联系,规模较小。园林布局以小空间内短距离欣赏为主是城市山林的特点。

泉州园林风格独特,构思巧妙,手法细腻,以小石堆大山的做法,是园林特色,表现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境界。

泉州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骨架,融人工建筑于自然美之中,东湖水园,巧借自然,云水碧波,以山水取胜,就是典型例证。人工建筑往往与开敞的山水地貌相结合,如笋江水榭和棋盘园,水榭就建在晋江江流景观的一块巨石上,尽有河山之胜。棋盘园扼今城南东鲁巷地段,面向晋江最开阔处,为蒲氏花园,独具匠心。以叠山理水再现自然,形成幽闭的空间,房屋组合得宜, 正庭前必置石庭,成为泉州小园建设的主要特色。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