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封城

北宋开封城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城及其附近郊区所在地,分内外三重,即外城、里城和宫城。

外城是利用后周都城外城加以展筑,由原来的周长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展至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①。按正方形计算,面积 27.37 平方千米。南三门,

北四门,西三门,东二门,共计 12 个城门。南墙正中为南薰门,与里城正南门朱雀门,宫城正南门宣德门构成全城的中轴线,称御街。御街宽约二百步, 折合 280 米(一步为 1.4 米),两边为御廊,中心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行人皆在杈子之外。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尽植莲荷,近岸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②。这条御街设置的很宽,从宣德门到朱雀门里的州桥(汴河桥)之北的一段御街,实际上是宫廷前南北向的广场③,扩大了宫城前的视野,以显示宫城的高大雄伟。而中央官署也多布设在这段御街的两侧。大相国寺就位于它的东侧,即州桥的东北方向。北宋外城亦名国城,城壕曰护龙河④。

里城即今开封城的前身,明代包砌青砖以后才形成今天的开封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唐建中初,节度使少勉筑,皇朝曰阙城。”⑤面积

4.49 平方千米,南北各三门,东两各二门,共计 10 门,南面正中为朱雀门⑥。里城仍保留原来城壕,并经广济河与外城城壕相通。宋徽宗时,在里城东北隅仿杭州凤凰山修筑人工山,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周回十余里,主要是用太湖奇形怪状之石堆积而成。因山在国之艮,故名,穷极巧妙,“四方花竹奇石悉聚于斯”①。

③ 《唐两京城坊考》卷 1。

④ 《玉海》卷 158《华清宫》。

① 《玉海》卷 174《元丰修都城记》。

② 《东京梦华录》卷 2《御街》。

③ 吴涛:《北宋东京城的营建与布局》,《郑州大学学报》1982 年 3 期。

④ 《玉海》卷 174;《东京梦华录》卷 1。

⑤ 《玉海》卷 174。

⑥ 《玉海》卷 174。

① 《宋史》卷 85《地理志·京城》。

宫城亦名皇城、大内,周回五里,位于里城北部中央,接近正方形,面积仅 0.26 平方千米。宫城六门,南三门,正中为宣德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拱宸门。②其正殿为大庆殿,位于宣德门之里,也正好压在全城的中轴线上。“殿九间,挟各五间,东西廊各六十间,有龙墀、沙墀”③,修建得非常壮丽。而且规模很大,“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④。宫城大致可分为三区,宣德门至宣祐门之间以大庆殿为主可称前区,即正至朝会、册尊号、飨明堂恭谢天地的场所。宣祐门至迎阳门为中区,以崇政、垂拱殿为主,是皇帝住宿和处理朝政的地方。迎阳门以北为后苑,即后区,以崇圣殿、太清楼为主,是皇帝游宴的地方⑤,殿台亭阁林立,与金水河、五丈河渠等交相辉映,景色绮丽⑥。迎阳门“俗号苑东门,召近臣入苑由此门”。此门即宣和门, 亦称开曜门,《宋史·地理志》称为宁阳门。

北宋开封仍延用坊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坊制度终于崩溃。封闭性的坊已被冲破,居民区与市场混一的城市制度逐渐形成。尽管至道元年

(995 年)“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余,分定布列,如有雍洛之制”⑦,也不过空有其名而已。由于坊制的崩溃,宋代在城市管理上开始设置厢,即按地段、街道实行管理。里城“内左一厢二十坊,二厢十六坊;右一厢八坊,二厢二坊。新城内(即外城内)城东厢九坊;西厢二十六坊;南厢二十坊;北厢二十坊⋯⋯京东一厢一坊,二厢一坊,三厢一坊;京南厢二坊;京西一厢二坊,二厢一坊,三厢二坊;京北一厢二坊,二厢一坊”①。其中里城内 4

厢 46 坊,外城 4 厢 75 坊,城外 9 厢 13 坊,合计 17 厢 134 坊。这时的坊仅仅为居住区的名称,坊墙的限制已被突破,厢才是真正的管理单位。从坊的分布可知,里城内人口重心在东半部,坊的数量占 70%以上;外城恰好相反, 人口重心在西部,坊的数量占东、西、南、北的 30%以上,几乎是东部的 3 倍。城外坊的分布以东、西郊区最多,南、北郊较少。人口分布所以不均称, 主要是里城西部多为政府机关所在地,像尚书省、御史台、开封府等都在御道以西,居民自然多归东部。外城西部是五丈河、金水河、汴河、蔡河入城的地方,水路交通最为方便,人口也就较多。汴河是东京的生命线,由西而来横贯全城,出城后趋向东南,汴河两岸人口稠密,故城东、西郊坊数也较多。

北宋初年仍设东、西两市②,市坊崩溃后,市场完全沿街道布设,有如《清明上河图》所示。主要繁华街道有州桥南街、东西街,相国寺内万姓交易, 大内东南潘楼东去十字街,东华门外“市井最盛”,主要供应皇宫必需品③。“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使街道更加热闹非凡。城东、城西、城北都有许多著名的酒楼、商店、药店、旅店,形成

② 《宋史》卷 85《地理志·京城》。

③ 《宋会要辑稿》卷 7699《方域一之三》。

④ 《东京梦华录》卷 10《车驾宿大庆殿》。

⑤ 《宋史》卷 85《地理志·京城》;《宋会要辑稿》卷 7699《方城一之三》。

⑥ 《玉海》卷 174;《宋史》卷 94《河渠志·金水河》。

⑦ 《玉海》卷 174。

① 《玉海》卷 174。

② 《续资治通鉴》卷 2、3《建隆二年、三年》。

③ 《东京梦华录》卷 1、2、3。

许多专业市场①,城东南 7 里的虹桥附近就是一个典型例证②。由商业街代替商业区的市,虽不是始于北宋开封,但在中国都城史上开封确已转变为开放式的城市,证明作为都城的城市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新的城市风貌。

北宋开封城是四大运河金水河(亦名天源河)、五丈河(亦名广济河)、汴河、蔡河(亦名惠民河)通过的地方,不仅航运发达,而且水源极其丰富, 在城郊形成许多著名的风景区。城西顺天门外有金明池(路北)、琼林苑(路南),殿楼台亭与古松怪柏、奇石异桥交相辉映,金明池“周围约九里三十步”,一泓荡漾,别有情趣。③宜春苑在城西金耀门(固子门)外,玉津园在城南南薰门外,与金明池、琼林苑号称皇家四大园。除此之外,私家园林也很兴盛,“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到处“粉墙细柳”,“芳草如茵”,“红妆按乐于宝榭层楼,白面行歌近画桥流水”④, 景色如画,升平欢乐至极。开封公、私园林之盛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显然是地形有利、水源丰富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开封平面布局的特点和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方便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