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长安城

汉长安城位于西安市西北的汉城乡一带,东南距西安城大约 5 千米,城

墙遗址基本完好,夯土层次分明,异常结实。根据实测,城的周长 25.7 千米,

合汉代近 63 里,总面积约 36 平方千米①,其中东墙长 6 千米,南墙长 7.6

千米,西墙长 4.9 千米,北墙长 7.2 千米②。用今天的地名来说,城的西北角在六村堡,东北角在三官庙,西南角在雁雀门,东南角在阁老门,范围极为清晰。城的形状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南部为宫殿区,北部为居民、手工业和市场区。城内槐、榆成荫,松、柏茂盛,景色葱郁,十分壮观③。

汉长安城墙所以不规则,完全是受渭河、潏河、地形高低和未央、长乐宫位置的影响,并非有意把城修成“北斗星”和“南斗星”的形状。北墙达 6 处曲折,与渭河的走向完全一致。西墙 1 处曲折,受潏河和未央宫的制约, 南墙作直角形曲折,除受两宫位置影响外,主要是为了把高地圈进城内。汉长安城的形状完全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因地制宜是修建汉长安城的基本原则。④

经过考古发掘,已经找到了汉长安城各个城门的具体位置,证明城墙每

② 刘庆柱:《秦都咸阳几个问题的初探》,《文物》1976 年 11 期。

③ 何汉南:《秦汉咸阳和长安的乡亭里》,《陕西地名》1982 年 3 期。

④ 《史记》卷 85《吕不韦列传》。

⑤ 《史记》卷 87《李斯列传》。

⑥ 《三辅黄图》卷 2。

⑦ 王学理:《秦都咸阳》第 96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① 王仲殊:《中国古代都城概说》,《考古》1982 年 5 期。

②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第 4 页,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③ 《三辅黄图》卷 1。

④ 马正林:《汉长安城形状辨析》,《考古与文物》1993 年 5 期;《汉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陕西师大学报》1994 年 4 期。

面各有三个城门,都城十二门的记载是不错的。并对东墙的宣平门(东出北头第一门,亦称东都门)、霸城门(东出南头第一门,亦称青门),南墙的西安门(南出西头第一门,亦称平门)和西墙的直城门(西出南头第二门, 亦称龙楼门),进行了发掘,证实每个城门都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各宽 8 米①。由各个城门通向城内的街道,都以三条平行的街道组成。街道的宽度一般为 45 米左右,中间的一条宽约 20 米,两侧各宽约 12 米,以两条平行的排水沟为分界线。像这样宽畅的街道实际上只有八条,均为南北、东西向,十分端直,显然同地形平坦有密切关系。由于霸城门、覆盎门、西安门、章城门距离宫廷太近,通向城内的街道不被列入大街之数②。中间一条宽约 20 米的大道被称为“御道”或“驰道”,是专供皇帝使用的,连皇太子也不敢横绝。汉成帝为太子时,元帝曾急召入宫,住在桂宫(未央宫北)的成帝,出龙楼门后,由于不敢横绝“驰道”,一直向西到直城门,才横过“驰道”, “还入作室门”进未央宫③。由此证明西汉一代对“驰道”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连贵为皇太子也不敢行“驰道”。这些纵横交错的街道形成许多“丁字路口”和“十字路口”。最长的是安门大街 5.5 千米,宣平门大街 3.8 千米。

最短的是洛城门大街 850 米。其余大街多长 3 千米左右。这些大街除以门相称外,安门大街为章台街,直城门大街为稿街,清明门大街为香室街,横门大街为华阳街④。由于各条大街纵横交错,把全城分为大小不等的区域,也就是一般史书上所说的闾里。

汉长安城内共有 160 个闾里,“居室栉比,门巷修直”。最著名的有宣明、建阳、昌阴、尚冠、修城、黄棘、北焕、南平、大昌、戚里等,汉宣帝在民间时,曾住在尚冠里①。另外还有五里、穷里、南里、宣里、假阳里、有利里、梁陵里、当利里、孝里、安阳里等,也分别见于文献或《居延汉简》②。陈直认为,文献中的陵里即梁陵里之省称,宣里、棘里也分别为宣明、黄棘里之省称。③元始二年(公元 2 年),“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④。如果为五个里,则每里四十区左右。由于城的南半部基本上被宫殿所占有,一般居民只能住在城的北半部或城门的附近,只有少数权贵才能在未央宫北阙附近居住,故有“北阙甲第”的称谓⑤。宣平门附近居住有不少权贵,被称为“宣平之贵里”⑥。正是由于城的北半部为主要居民区,许多交易市场也就分布其间。

据说汉长安城有九市,各方二百六十步。九市主要夹横桥大道设置,“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致九州之人在突门(即横门)”,“市楼皆重

① 《新中国的考古收获》第 80 页,文物出版社 1961 年版。

② 王仲殊:《中国古代都城概说》,《考古》1982 年 5 期。

③ 《汉书》卷 10《成帝纪》。

④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第 5 页,中华书局 1984 年版。

① 《三辅黄图》卷 2。

② 《秦汉咸阳和长安的乡亭里》,《陕西地名》1982 年 3 期。

③ 陈直:《汉书新证》283 页,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④ 《汉书》卷 12《平帝纪》。

⑤ 《西都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一)。

⑥ 《哀江南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四)。

屋”⑦,说明店铺林立,生意兴隆,具有中国古代城市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基本特点。为了管理市场交易,“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当市楼有令署”⑧。今见于记载的市名有柳市、东市、西市、直市、交门市、孝里市, 交道亭市和高市等八市⑨。文献中还有四市的名称⑩,显然是指四个市而言。一般认为汉长安九市指东、西、南、北市和柳市、直市、孝里市、交门市和交道亭市。其中孝里市在雍门之东,交道亭市在便桥之东,直市和交门市在渭桥之北,证明汉长安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城的西北部和横桥附近①。这是因为通往西域的交通道路(即丝绸之路)被开辟以后,从西域来的商人首先从便桥或中渭桥(即横桥)渡过渭河进入长安城的西北部,长安城的西北部既然成为商贾云集的场所,商业发达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另外,横贯关中平原的东西大道也是从横桥、便桥渡过渭河,横桥、便桥附近交易市场众多,商业发达,也正是交通便利所造成的必然结果。汉长安城市场繁荣,出现了许多百万富翁,东市万城,柳市(西城)万章就是其中的代表②。元始四年(公元 4 年)“又为方市阓门,周环列肆,商贾居之,都商亭在其外”③,证明从汉代起,商人定居市场,开创了中国城市商业贸易的新局面。

宫殿建筑是都城的核心,汉长安城的宫殿几乎占了长安城的一半地方。如果按照宫殿所在地区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未央宫区、长乐宫区和建章宫区, 它们都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体,不仅占地广阔,而且高殿低宇,鳞次栉比, 各有特色。

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壮丽辉煌无比。由于位置在西,又有“西宫” 之称。未央宫有 43 所台殿,周匝 22 里④。实际上见于记载的大殿名称有前殿、高门、猗兰、承明、清凉、宣室、温室、金华、玉堂、白虎、麒麟、椒房殿等 50 处,台名尚不在其数⑤。未央宫规模之大,殿宇之盛,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它以前殿(位于今西安西北郊的西马寨村北)为中心,向四面展开,使宫殿布局协调大方,整齐美观。前殿居于全宫的最高处,其基址南北长约 350 米,东西宽约 200 米,北部最高处约 15 米,是利用龙首原上的山丘

有意造成凌空之势,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① 1981 年在未央宫前殿遗址北

侧大约 200 米处,发现了一座大殿遗址,占地达 40 亩,清理了房屋基址和铺地砖、台阶、水井等,以及其他遗物,曲廊回径,建筑物很多,据说可能是未央宫中皇后居住的椒房殿。组成未央宫建筑群体的除宫殿外,还有许多台、阁、阙、室等。收藏天下秘书的有天禄阁(今小刘寨村北)、石渠阁(今柯家寨西北)和麒麟阁;掌管图籍秘书的御史中丞住在兰台,皇帝和群臣登高瞭望于柏梁台,沧池中还有渐台;专为宫廷制作美丽丝织品的有织室,暴晒

⑦ 《三辅黄图》卷 2。

⑧ 《三辅黄图》卷 2。

⑨ 陈直:《三辅黄图校证》第 31 页,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

⑩ 《汉书》卷 19 上《百官公卿表》。

① 阎文儒:《西京胜迹考》,西安新中国出版社印行,1948 年版。

② 《汉书》卷 92《游侠列传》。

③ 《太平御览》卷 827 引《三辅黄图》。

④ 《长安志》卷 3。

⑤ 《长安志》卷 3。

① 《中国古代都城概说》。

织染物的有暴室,收藏冰块的有凌室等。②据勘探,全宫为一规整的方形,四面有围墙,周长近 9 千米,合汉代 21 里,面积约 5 平方千米,占长安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③未央宫是汉初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规模宏大,历时长久, 对当时和后世的宫殿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乐宫位于汉长安城的东南部,今西安市西北郊的阁老门村就是它的所在地。它是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葺而成的,由于位置在东,故有“东宫” 之称。汉初刘邦曾在此“视朝”,后来即为皇太后居住的处所。兴乐、长乐都是取其吉利的名称命名。长乐宫周回 20 余里,有大殿 14 座。实际上见于记载的殿名有前殿、宣德、高明、通光、长秋、永寿、永宁、温室、椒房等17 座①。探测结果证明,长乐宫的形状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 10 千米,合

汉代 20 多里,面积约 6 平方千米,占长安城总面积的六分之一。②

建章宫是汉武帝时修成的,位于长安城西建章乡,宫以乡名③。据说由于未央宫柏梁台发生火灾,复起大屋以厌胜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④。建章宫所以建在城外,是因为未央宫“营造日广”,城中实在无地可容的缘故。所以摆在城西,则是由城郊的地形特点和供水状况所决定的。建章宫周回 20 余里,规模宏大,并有跨越城垣的飞阁与未央宫相连。它由骀荡、馺娑、枍诣、天梁、奇宝、鼓簧等宫,玉堂、神明堂、疏圃、鸣銮、奇华、铜柱、函德等 26 殿,太液池、唐中池,凤阙、神明台等高大建筑物所组成。

⑤除宫殿建筑外,前殿西北有太液池,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西有商中

(商庭也)、虎圈,东有凤阙等⑥,与殿堂交相辉映,十分壮观。太液池周回10 顷⑦,碧波荡漾,并起“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⑧,是皇帝游乐的胜地。池西北还有高达 50 丈的神明台、井干楼,是皇帝祭祀神仙的地方⑨。

汉长安城的宫殿建筑,除上述三大宫外,还有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城东北隅)等,皆金铺玉户,壮丽无比。这些宫殿所以主要占据城的南半部, 是因为汉长安城南倚龙首原,南部地势较高的缘故。

汉长安城的平面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的基本原则,即南部为宫殿区,北部为市场、居民、手工业区,十分整齐。应该说,它第一次完整地体出了《周礼》规定的城市布局原则,开创了中国都城总体布局的新规制,为后来都城的规划设计树立了样板。这就是充分利用地理上的优势,规划出功能不同的区域,使各种地形特点都能发挥作用。尤其是广开水源,开凿完备的供水渠网,为中国都城的供水打开了新的局面。

② 《三辅黄图》卷 3、5。

③ 《中国古代都城概说》。

① 《长安志》卷 3。

② 《中国古代都城概说》。

③ 《秦汉咸阳和长安的乡亭里》。

④ 《汉书》卷 25 下《郊祀志》。

⑤ 《三辅黄图》卷 2。

⑥ 《汉书》卷 25 下《郊祀志》。

⑦ 《三辅黄图》卷 4。

⑧ 《汉书》卷 25 下《郊祀志》。

⑨ 《汉书》卷 25 下《郊祀志》颜师古《注》引《汉宫阙疏》。

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城址保存最完整的大城市,探讨它的布局特点, 对解剖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规律能提供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