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园林

济南气候温和,饶有山河湖泉之胜,地形地貌千姿百态,具有极为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以及品种繁多的观赏植物。因此,济南城市园林起源早, 风格异于南北,不仅在山东早期的城市园林中首屈一指,就是在北方城市中

① 《扬州画舫录》卷 10《虹桥录上》。

② 《园冶》卷 1。

① 《扬州历史地理初探》(油印稿)。

也一花独秀。

济南园林兴起很早,春秋时代已见于记载。《水经注》记载了北魏济南城的三处园林②,在东城和西城之间。即今珍珠泉一带,人工穿渠凿池导引历水形成早期市内园林——流杯池。另两处在西郊,一处位于风景优美的古大明湖(今五龙潭),在西南湖滨建有一座华美的浮图大明寺,附近有接待来往客人的“客亭”,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 湖水涟漪,林木幽深。另一处在泺水之源的趵突泉,这里“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声若隐雷,势如云沸,风景极佳,在泉畔建有娥姜祠。另外《酉阳杂俎》也记载了历城北郊的三座园林,即使君林,是北魏郑悫三伏天避暑的地方①;莲子湖,据称“周环二十里,湖中多莲花,红绿间明,乍疑濯绵”, 渔船掩映,洲岛错落②;房家园林,是北齐博陵君房豹的私园,园中“杂树森声,泉石崇邃”,当时人称“风沦历城水,月倚华山树”③。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盛期,济南古典园林也趋于成熟。见于记载的园林多分布于西、北二郊,市内园林稀少。例如,杜甫挥毫写下“海古此亭古,历下名士多”的历下亭在西郊五龙潭,李白泛舟的“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的鹊山湖在城北 20 余里的鹊山下,“含笑凌倒影”的华不注山在城西北济水南岸,鹊山湖亭在湖北岸鹊山脚下,都不在城内,属于“郊园”性质,多天然野趣。

北宋济南城市园林建设达到鼎盛时期,由于城内大明湖形成,园林建设的重心遂由近郊移进城内,改变了园林散处西、北二郊的格局。宋代济南园林营造中,有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将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之中。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曾巩,他围绕大明湖做百花洲、百花堤、百花台、百花林、北渚亭、阅武堂、环波亭、芍药厅、水香亭、静化堂、仁凤厅、凝香斋、芙蓉台等景观,既不失自然之美,又极富艺术情趣。近郊园林也有发展,在西郊依托名泉新建了一批亭台阁榭,曾巩主持修建的趵突泉历山、泺源二堂就是例证。

金、元二代,济南城市园林建设持续发展。金人在趵突泉畔建胜概楼, “楼下寒泉雪浪惊,楼前山色翠屏横”。元赵孟俯在洛口以东修建砚溪村, 景色幽雅;张养浩在城北 10 里处构造别墅云庄,有云锦池、雪香林、挂月峰、待凤石、遂闲堂、处士庵,以及绰然、拙逸、乐全、九阜、半仙五亭,一时传为佳话。另外,西郊还有万竹园,城内大明湖畔新建了天心水面亭、超然楼、鱼乐楼等一大批园林建筑。郊园的分布仍以西、北郊为多,西郊的趵突泉、北郊的华不注山和城内大明湖号称“济南三绝胜”。

明代在大明湖滨修建了尹公亭、青萝馆、水雨亭、云波亭、环波亭、瀛洲亭、涟漪园、芙蓉亭、烟雨亭、小淇园等一大批亭阁。殷士儋在元代万竹园旧址修建别墅通乐园,烟水苍茫,泉石错落,斋阁静深,清幽秀丽。位于东北郊的华不注山,宋、元二代已有寺观建筑,名弥陀寺,“南瞻华不注, 东绕大清河”①。明代又在山下建华阳宫,后改称崇正祠,华不注孤峰耸峙,

② 《水经注》卷 8《济水注》。

①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之七。

② 《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十二。

③ 《酉阳杂俎》前集卷之十二。

① 康熙《济南府志》卷 14《建置志》。

苍翠秀丽,宫、祠“据山为胜,泉深谷幽,幡幢钟鼓,震跃林壑”②,蔚为大观。德藩王府面向南山,背负百花洲,规模宏大,“园亭山石之胜,甲于全省”。“宫中泉眼以数十计,皆澄泓见底,石子如樗蒲然”③。宫中濯缨湖广四十余丈,“名花匝岸,澄澈见底,亭台错落,倒映入波⋯⋯白云缭绕,下接水光,上浮天际,宫殿隐隐在烟雾中,宛然如画”④。

清代在大明湖畔修筑了北渚亭、白鹤亭、见山亭、得月廓、来雁阁等。济南亭榭以历下亭最为古老,康熙时又重新整治,“旁架木梁,通游屐浣。弥望极顾,万山面内,重城束外。烟棹月蓑,来往彼间。雨槛门窗,参差湖面”①,景色极佳。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在大明湖北岸(今铁公祠内)修小沧浪, 有堂、台、廓、榭,尽收湖山美景。私园继续在近郊发展,桂馥于 1790 年在西郊造潭(五龙潭)西精舍,有倚杖桥、助谈亭、琴床、芳林、水槛等景观, “树色不离门,水声长绕屋”,并在此基础上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图书馆—— 借书园。此外西郊的图云馆、漪园等也都是著名的私家园林。但近郊园林的分布重心则由西、北二郊转移到西、南二郊。

1904 年在商埠区建立商埠公园(即今中山公园),面积约 8 公顷,有花木亭榭、假山曲径等,采取西式格局,配合一些中式点缀,成为近代公园之始。1953 年,大明湖、趵突泉均扩建为公园。1984 年兴建环城公园,把四大泉群和大明湖、千佛山、“十里荷香”连成一片,形成独特的城市园林体系。

大明湖园林区是济南城市园林的主体部分,建筑多临水,亭、台、楼、阁、廓、榭借助于湖水创造景色。北宋曾巩筑七桥以接纳诸泉水,淙淙溪流如玉带串连着市区众泉景观,本身又构成“七桥风月”的胜景。修百花堤纵贯湖面,直抵城巅,形成湖区游览轴线,又有分景妙用。同时因借于城楼和城周围的群山,近览湖光波影,远眺城头群山数点如黛似烟,组成一幅绚丽柔媚的风景画。大明湖园林区的最大特点是因水成借,借景城墙和群山。南郊是兼有山林之胜、深谷之幽的寺观园林区。千佛山一带群山突兀,重峦叠嶂,寺观布局取宁静清雅,层叠曲折,依据山势,巧夺天工。

济南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骨架,而妙趣实在于泉,“济南泉水甲天下”, 在东起青龙桥,西至筐市街,南至正觉寺,北到大明湖,面积约 2.6 平方千

米的范围内,有泉 100 余处。泉水声、形、色、味俱佳,可闻、可观、可鉴、可尝,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千年玉树波心立,万朵冰花浪里开”,是前人对趵突泉声势容貌的生动写照。济南园林独具匠心,以泉为依托,建楼阁亭榭,栽花植木,穿渠凿池,使泉水穿庭入户,若隐若现,有动有静,千姿百态,形成以泉为特色的园林区,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济南虽地处北方,但河流湖泉可与江南媲美,从而决定了济南城市园林兼具南、北的独特风格。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基础,济南园林多是利用天然山水而施以局部加工改造的“天然山水园”,那些完全在平地建造的“人工山水园”,绝无仅有。巧借天然,是济南造园手法的一大特色。①

② 嘉靖《山东通志》卷 18《祠祀》。

③ 康熙《济南府志》卷 18《古迹》。

④ 王世桢:《池北偶谈》卷 22。

① 康熙《济南府志》卷 17《古迹》。

① 《济南城市历史地理初探》(油印稿)。

济南号称泉城,泉源旺盛,水源丰富,为造园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周围有低山丘陵,更使园林锦上添花。在中国著名地方城市园林中,济南园林仅次于苏州、扬州,具有独特的风格,十分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