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苏州是我国著名的“园林之城”, 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既有田园之美,又有山水之秀,品种繁多的花卉应时开放。苏州历来就是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城市园林起源早,造诣高深,在我国园林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时代,在吴国建都后,吴王阖闾就利用苏州郊外一带的自然山水,“笼西山以为囿,度五湖以为池”①,兴建了规模浩大的姑苏台等离宫别馆。吴王夫差五年(前 491 年),扩建了姑苏台,又“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勾玉槛,宫之楹楹,珠玉饰之”②。夫差还在吴县建有梧桐园,在嘉兴建有会景园。这些园林穿池凿地,建亭营桥,多植花木,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的有利形势,尽量加以雕凿,使其展现奇异光彩。

汉代刘濞为吴王时,除了在郊野嗣葺吴宛外,还在城内效法皇宫御苑,建造长洲茂苑。六朝时,孙权在苏州建造了芳林苑、落星苑等。东晋士族顾辟疆兴建了以自然山水为主体的辟疆园,这是苏州最早的私家园林,其园尽有林泉之胜,号称吴中第一。随着佛教的兴盛,佛寺丛林也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代,随着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南移,苏州城市经济繁荣。世

族豪门聚居吴中,文人墨客汇萃苏州,使苏州园林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从自然山水园向写意山水园过渡。当时虎丘灵岩、石湖和洞庭东、西山等处, 已成为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

五代钱氏统治时期,苏州园林建造出现了一个高潮。钱镠以杭州为都,

①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城邑》。

②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城邑》。

苏州是其重要据点,贵族官僚在此营建府宅园林盛极一时。钱元璙建造了南园、东庄和金谷园,规模宏大。其中南园“酾流为沼,积土为山,岛屿峰峦, 出于巧思”①,南园注重造景,乔柯古木,流水奇石,景色漪丽。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也大建园池,“崇阜广大”,“杂花修竹”。苏州现存历史最早的园林——沧浪亭,就是在其遗址上经历代改建而成。

宋代时造园之风更盛,朱勔在盘门内建造了乐园和绿水园。另外还有苏舜钦的沧浪亭,史正志的万卷堂(网师园的前身),蒋光鲁的隐园,朱长文的乐圃等。其中以苏舜钦所造的沧浪亭最为著名。北宋庆历四年,苏舜钦贬谪流寓吴中,见孙承佑池馆遗址,高爽静僻,野水萦洄,便北倚筑亭,因感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取名“沧浪亭”。南宋时,苏州郊外的石湖、尧峰山、天池山、洞庭东、西山等风景名胜,先后出现了官僚地主的园林和别墅②。城区也营建了不少私园。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在园中两山之间筑桥,取名“飞虹”,山上有连理木,又有寒山堂、冷风亭、翊远堂、濯缨亭、梅亭等“瑶华境界”。元代时沧浪亭废为僧居。现存沧浪亭保留了明清修葺后的风格。

元至正二年(1342 年),僧惟则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普应国师, 建造了狮子林寺,园内石峰林立,玲珑峻秀,山峦起伏,气势磅礴。元末, 在苏州割据称王的张士诚造有锦春园,园内假山池塘,厅堂楼阁,争奇斗异, 锦帆泾被浚为御园河。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著名的园林城市,据《苏州府志》记载,明代苏州有第宅园林 71 处,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12.8 处;清代有 130 处,密度为每平方

千米近 24 处。同时,江南一带还涌现出一批造园艺术家。

明代兴建的第宅园林多位于城区。最有名的有正德初年,御史王献臣占用道观废址和大弘寺,在城东北隅,娄、齐二门之间营建的拙政园。拙政园浚治积水成池,具有明代园林疏朗自然的风格,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嘉靖年间,大官僚徐泰时在阊门外建有私家花园——留园。明代还建有西园、洽隐园、艺园、芳草园等。清代建有怡园、耦园、曲园、残粒园、畅园、五峰园等。其中以叠山名家戈裕良所掇叠的环秀山庄,名闻遐迩。

清末以来,除继续营建会馆园林、第宅园林外,又兴建了公园园林。清末第宅园林有遂园,宾馆园有南园——丽夕阁,仿古园林有朴园,还有近代“中西结合”的宅园天香小筑。1927 年,在“吴予城”旧址上修建的“皇废基公园”,也称城中公园(今苏州公园),是苏州现代公园的开端。

苏州园林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以它独有的特色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占地少,融住宅与园林为一体。它既有居住功能,又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这些园林因洼疏池,沿阜垒山,种花植木,营建亭榭,构成千岩万壑,清流碧潭的幽美画面。山、水、林、石、路因地制宜,使人“不出城廓,而能获山林之怡”。

苏州园林多为私家园林,倚官僚地主、巨商的宅第,水陆交通便利,接近商业中心。这种特点决定了苏州园林在地理空间上多分布于观前街和城西北地区的横巷中,观前街与东北街之间次之,城东南又次之。

①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南园》。

② 民国《吴县志》卷 39《舆地考·第宅园林》。

苏州园林总体布局因规模、地形、内容不同而有所差异。凡住宅内园林多设在厅堂或书房后,叠以湖石、花木、亭廊,组成建筑物的外景。小型园林基本上是庭院的扩大,景物相应增加。如畅园面积虽小,但总体布局巧妙, 园位于住宅之东,南向临巷辟有园门,全园采用封闭式布局环形游览,水池居中,绕以厅堂、船厅、亭廊、花木、假山,园景丰富,层次多变。

中型和大型园林景物更多,往往单独使用,因此另设园门,直通街衢。同时以厅堂作为全园活动的中心,面对厅堂设置山池花木等,厅堂周围和山池之间缀以亭榭楼阁,或环以庭院和其他小景区,由蹊径和回廊贯通,组成一个可居、可观、可游的整体。

苏州园林把山池作为全园的主要景区,再配以若干次要景点,使之丰富多变,或以山取胜,如环秀山庄;或以水见长,如拙政园和网师园。另外, 除重视主景区外,其他较小的配景也题材多样,变化无穷,幽深清雅。有的以花木为主,如牡丹、玉兰、桂花等;有的以水景为主,如水院、水廊、水阁等;有的以石峰为主,如揖峰指柏轩等。当然,也有以峰石、花木、水池等混合景点组成的配景区。园内空间处理有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等变化。因此,苏州园林的园门是多以曲廊、小院作为全园的序幕,以衬托园内主景, 如留园的园门到古木交柯一带,从住宅进入鹤所到五峰仙馆附近就是这样处理的。

苏州园林划分空间的手法,有墙、廊、屋宇、假山、树木、桥梁等。其中用假山和树木划分,形象比较活泼,用建筑物划分,则较严整;交叉使用各种手法,使景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增加了风景层次和深度。拙政园的中部就是代表作。另外,在景物的疏密、空间开朗和幽曲,峭拔山石和明净水面,工艺房屋和自然林木等方面多用对比手法。如拙政园中部池中葱郁的二山与池南岸远香堂、香洲一带的对比;留园中部山池与涵碧山房、曲溪桥一带的对比;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后的小院与山石和中部水的对比等等。

苏州园林突出主题,对景设计,借景生情,幽深曲折等方面的布局也恰到好处。

苏州园林空间较小,叠山理水只能因势利导,以达到雄奇、峭拔、幽深、平远的意境。小园仅置少数峰石,小池点缀而已。中型园林有山有池,与屋宇、花木组合若干景区。规模较大的园林,叠造假山,利用山势分割景区, 曲折幽深,环池布景。无论土山、土石山、石山,各显千秋,独具风格。

苏州地处江南平原,河港纵横,地下水位高,便于开池引水,因而园林多以曲折自然的水池为中心,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配合山石、花木和亭阁,形成不同景色。拙政园原是一片积水洼地,初建园时,利用洼地积水, 浚治成池,环以林木,造成一个以水为主的风景园。环秀山庄的飞雪泉与网师园的涵碧泉是天然泉水。狮子林、艺园、怡园、畅园等处水池内挖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与地下水相通,在久旱不雨时,池水也不会干涸。网师园、西园、耦园内的水池则与园外河道相通,以利于调节水流,保持池水清洁。园林池形因地势各异,但多以狭长形为主。狭长如带,不但风景有层次,而且在池水交汇和转折之处,以桥梁作为近景或中景,使园景更为深邃。如怡园以曲桥和水门将水池分为三部分,形状狭长曲折,主次分明。园林池面有聚有分,聚则水面辽阔,有水乡弥漫之感;分则潆回环抱,景色如画。如网师园的水池,池面集中,池岸廊榭比较低矮,给人以开阔明朗的印象。拙政园

的水面被池中二山及房屋、曲桥、竹丛、树木划分为几部分,以远香堂北面的大荷池为中心,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叠重,景物深远。

园林中的建筑陈设和花木配置,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园林建筑数量多、比重大。一般小型园林建筑密度高达 30%以上,如壶园、畅园、拥翠山庄。大型园林建筑密度也多为 15%以上,如沧浪亭、留园、狮子林等。这些建筑物的布置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常见的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而且多围绕山池布置,房屋之间常用走廊串通,组成观赏路线。室内陈设多为几案、桌、椅、凳等,室外廊间除设置各式漏窗外, 还在粉墙素壁上以“书条石”作为建筑装饰。园林的花木配置自然多样,与山石、水面、建筑物有机结合,形成自然山林气氛,如拙政园中部二岛,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配合,茂密竹丛与池边芦苇相配合,取得了较好的山林景色效果。

自古以来,苏州园林兴盛,现在有园林 69 处,为全国城市园林之冠。这主要同苏州位于江南水乡,自然环境优越有密切关系。苏州得天独厚,造园材料丰富,附近的山丘、天平、灵岩、狮子山等处盛产花岗岩及五通石英岩, 多奇形怪状,而太湖石更是造园的最好材料。太湖西山等地的石灰岩,经侵蚀、冲刷,皆成空石,以皱、透、漏、瘦、丑取胜。另外,水源丰富,以自然水为源凿池,亭台楼阁临流而筑,花草树木依水而生,使自然之美奇光异彩,精妙、壮丽无比。当然,水陆交通方便,不仅为造园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且也使虎丘、寒山寺、西园寺名扬天下,苏州园林风光不胫而走。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