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泳与军事训练
在古代,游泳不仅是同大自然斗争的一种手段和劳作后的休息娱乐,而且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被历来的军事家所重视。
关于这一点,从反映古代军事生活的一些小说中不难看出。如:《三国演义》写到周仓驾着大筏,把魏的猛将庞德的小船撞翻,并于水中将其活捉的战斗场面。另外,《水浒》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及阮氏三兄弟等皆为出色的水上名将。他们在水中的技术,使读者击掌称绝。有人说,这出自小说家笔下,恐不足信,那么,让我们看看一些史料。
早在周秦以后,封建统治者就把游泳用于军事训练,南方诸国相继建立水师,实行舟战,图谋大业。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孙子》等书, 把游泳列为重要的军事训练的项目。当时的兵书《六韬·奇兵篇》明确指出要把游泳做为“奇兵”的一项特殊军事技术,谓之“奇技者,越深水渡江河者也”。
考古学家的发现,更证实了游泳对军事的重要作用。1935 年河南汲县山彪镇发掘的战国古墓中,曾获一铜鉴,四面镶着水陆攻战图案,人物达二百九十二名,其划船、水战场景栩栩如生,蔚为壮观。
不少史料还记载,游泳活动和军事训练结合,造就了许多杰出的军事人才,增强了国防力量。春秋时期的齐国,地处山东一带,游泳能手不及吴越多,管仲遂悬千金,鼓励齐民“游水不避吴越”,终于使军队“凌山坑不待钩梯,历水谷不须舟楫”,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南北朝时代南齐的杜曾、戴僧静,还有五代的冯万等人,原来都出身小兵,因擅长游泳,纵横驰骋, 屡建战功,以后都晋升为将军。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带领二万五千士兵,数百艘战船鼓帆征讨侵占我国宝岛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一举获胜,靠的也是一支水军。平时,郑成功对士兵要求极严,规定士兵手持大刀或乌镜游泳时,兵器要露出水面,能在水中格斗。他还要求水兵不穿鞋子,在泥泞的海滩上做到疾奔如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