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相会的女儿节

农历的七月初七俗称“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习惯上把这一天称作“女节”、“女儿节”或“乞巧节”。“七夕”晚上, 人们都喜欢围坐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听老年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感人故事。夜深人静时分,有些天真顽皮的孩子还会相约着躲在葡萄架下悄悄偷听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时的说笑声。

传说中的织女心灵手巧,女工活做得极好,每当她织好一匹彩绵,总要抛撒在空中晾晒一番,于是天空中便又多了一朵五彩云霞。人间的女子对织女异常崇拜,渴望能像她那样学得一手织绵刺绣的绝技,于是便在“七夕” 之日牛郎织女团圆之时,在家中庭院里搭结彩楼、摆下瓜果梨桃儿,焚香祝拜,向织女乞巧。这就是我国民间流传了 2000 多年的“七夕”乞巧节的由来。

在古时候,人们对这个节日非常重视。每逢这一天到来,妇女们都要比

赛“乞巧”。“乞巧”的活动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卜巧”,就是卜问自己将来是笨是巧,如果是巧,究竟能巧到什么程度?据古书记载,唐代的宫女“卜巧”的办法是将 1 只小蜘蛛放在 1 个小盒中,看第 2 天是否结网,或网结得是疏是密,是否整齐,以此来判断是否得巧。二是“泡巧”,在农历六月,用井水浸泡豌豆或绿豆,然后放到看不见阳光的背荫处,几天换一次水,到了“七夕”之日把豆芽摘下来,投进水盆里在太阳光下照影子,看谁的豆芽影子像针、剪、花、鸟、虫、鱼,谁的手将来就会巧。有一首民谣唱的就是这个习俗:“巧芽芽,生得怪,盆盆生,手巾盖。七月七日摘下来, 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三是比试针线活儿, 七夕晚上,姑娘媳妇们围坐在一起比赛穿针引线,谁先穿上针谁就先得巧, 谁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

在北方的一些地方,把七月七日称作“女儿节”,规定这天不嫁女,因为织女在婚姻上曾遭过不幸,人们生怕自己的女儿也受此委屈。有的人家还在七月七把已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与娘家人团圆,他们这要做是表明自己与王母娘娘相反,怕玉皇大帝在七月七这天发现人间的男女长年幸福欢乐地生活在一起,从而在“七夕”过后将他们强迫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