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节”是怎样形成的?

“六月六,请姑姑”。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各家各户都要把已经嫁出去的老少姑娘请回娘家,好吃好喝地招待一番再送回婆家。那么这一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曾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于列国之中,后又帮助重耳归国继位,是个大功臣。担任宰相后他精心治理国家,政绩卓著,深受君王和国民的爱戴和尊重。每逢六月初六孤偃过生日之时,总有很多人前来祝寿送礼,阿谀奉迎。日子一长,狐偃就慢慢变得骄傲起来,人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狐偃的亲家赵衰是个非常耿直的人,他多次对狐偃好言规劝,甚至当面数落狐偃的不是。于是两人闹僵了,赵衰本来就年老体衰,一气之下竟死去了。赵衰的儿子见岳父这样不讲道理,异常气愤,就决定在六月初六狐偃再过生日时大闹寿筵,杀死狐偃,为父亲报仇。他把这个计划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却不料妻子顾念父女之情把消息泄露给娘家人。赵衰的儿子眼见机密败露,无计可施,只好呆在家里坐等岳父派人来抓自己。再说狐偃那边,自从亲家翁气死以后十分过意不去,觉得再没脸见赵家的人了。这年他又到地方上放粮,亲眼看到百姓所受的许多疾苦,越发意识到是自己错了。所以这次女婿欲设计加害,他也大度地谅解了,并于六月六日生日这天的早晨,亲到赵府赔情。赵衰之子一听岳父大驾光临,吓得面如土色,预感到大祸即将临头,但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门迎接。谁知一见到狐偃,他却像没事人一样,亲亲热热地拉着女婿的手并马回到了相府。这一年的拜寿筵与往年不同,狐偃没有坐在寿堂上静等众人叩拜,而是

恭恭敬敬地把女儿女婿让到了上席。狐偃转身面对众位来宾说道:“老夫经过连日的反思,已经知道自己近年来做事有错。现在,贤婿虽有害我之心, 却是出于为民除害为父报仇的考虑,而且也没有造成后果,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难,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还望贤婿看我旧日面上,不计前嫌,两相和好!”一席肺腑之言说得众人心悦诚服,皆大欢喜。女儿女婿也连忙离座,跪在父亲面前叩头请罪。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也比以前更加亲近了。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都在六月六生日这天把女儿女婿接回家团聚一番。这件事传开以后,老百姓纷纷加以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怒、免灾去难的吉利。天长日久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姑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