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学内容说明
本章教材分为三节。第一节讲述有关河流、湖泊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我国河流、湖泊的概况,如河流和湖泊的分类,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以及分布规律等。第二节、第三节分别讲述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和第二长河黄河。这两条河,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由于它们的流程长、流域面积广,在中国分区地理中难以全面论述,为使学生对这两条河流有比较完整的认识,所以,教材对他们做了专题性的介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本章教材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这条主线。河流和湖泊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灌溉、水产,以及用水之利。如教材内提及的长江和黄河的水能资源及开发;黄河流域河套平原上的引黄灌溉水利工程;长江的“黄金水道”与航运事业的发展等内容,都生动地说明了他们给人类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河湖的泛滥形成的洪水灾害,也使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产活动遭受巨大的损失。关于这点,教材内第二节“长江”中“防洪与灌溉”一段的“读一读”所举出的长江洪水灾害; 第三节“黄河”中“中国的忧患”一段的“读一读”中举出的“主动脉的破裂”、“痛苦的记忆”等内容,都是具体的实例。
然而,人类对河流和湖泊的开发、利用和改造,在不同时代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长江和黄河,在解放前水能得不到开发利用,并经常决堤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和黄河上兴修的一系列水电站和水利工程, 起到了兴利除害的效益。这些都是反映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材料,以此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同时,教材中也指出了长江、黄河等,在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材第二节在讲述长江时,指出了由于长江上、中游山区滥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现象;还说明了目前对长江的航运价值和水力资源的利用,还很不充分。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的具体材料。
因为河流和湖泊的有关知识与教材的前后各章联系密切,所以教材中我国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内容,是讲述本章教材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也为讲述中国人文地理、区域差异、乡土地理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
一、了解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内、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二、了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京杭运河的概况和作用。三、了解我国主要淡水湖和咸水湖的名称和分布。
四、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长江、黄河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
五、通过讲述京杭运河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水利建设上取得的光辉业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长江、黄河水利建设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课时安排本章共用 6 课时,建议每节 2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