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气候特征

教学内容分析

我国的气候特征是气候这一章教材的概括和总结。本节教材在全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教材讲述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特征,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加以说明: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受冬、夏季风的交替影响,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2. 冬冷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大。

  3. 全年降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大。

关于我国的气候特征,在不同的著作中提法不一样。本教材考虑到气候特征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把“雨热同期”列为一个气候特征。

“气候复杂多样”一段教材,主要阐明了以下两点:

  1. 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是我国气候多样性的标志。

  2.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

本节教材是从气候评价的角度,来说明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从而使学生对我国气候的优越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我国气候不利的一面,教材安排在下一节课文中集中讲述。

识记: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

理解:每个气候特征所包含的内容。

能力培养:通过对我国气候特征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德育内容:使学生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以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纲要

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二、雨热同期

三、气候复杂多样

教法建议

一、在讲“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这个气候特征时,由于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学生的已有知识,课文中没有详述。教师可以进行提问检查,如果学生的印象不深或已遗忘,教师可以再次讲明,帮助学生记忆。课文中重点说明了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的特色。这里列举了我国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巴黎和纽约进行比较。一月平均气温我国的齐齐哈尔,比纬度相近的法国巴黎低 22.7℃;北京比纬度相近的美国纽约低 3.7℃。七月平均气温我国的齐齐哈尔,比纬度相近的法国巴黎高 3.6℃;北京比纬度相近的美国纽约高 3.6

℃。齐齐哈尔的气温年较差为 42.2℃,巴黎的气温年较差为 15.9℃,齐齐哈尔比巴黎气温年较差大 26.3℃。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 30.9℃,纽约的气温年较差为 23.6℃,北京比纽约气温年较差大 7.3℃(美国纽约虽然也是大陆性气候,但冬季寒冷和夏季炎热的程度不如北京。)。

通过阅读气候资料对比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冬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方冷;夏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的许多地区热。因此,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大。

我国的季风气候,在降水方面的特色是上节课刚讲过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忆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归纳出大陆性气候的特征,那就是:表现在气温方面,年较差大,日较差也较大;降水方面,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

二、雨热同期这个气候特征,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教师只要用学校所在地的降水季节和高温季节对比,学生就能很快地体会到这个气候特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说明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长江以南的纬度相当于西亚、北非 15°~30

°之间的地区。西亚、北非的这一纬度带在副热带高压带影响下,气候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呈现出热带荒漠景观。而我国江南虽然地处副热带高压带,但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而且降水量最多季节也是气温最高、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利用这里有利的气候条件,使它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三、讲解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个特征,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回忆过程中要注意秦岭-淮河这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个气候特征。有的学生也可能从我国的气候要素来考虑:如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我国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这样的考虑也是可以的。本课文中所以从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引入,主要是考虑到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通过温度带和干湿状况表现出来的。

在讲清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后,教师应指出,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结合“想一想”栏目中的插画对此作进一步说明。插图“秦岭南北”反映了山南、山北植物、景观的差异,山北生长温带水果(苹果),山南生长亚热带水果(柑桔)。这是因为秦岭是我国东部地区一条东西向山脉,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冬季风南下。因此,南坡为亚热带、湿润地区景观;北坡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景观。

四、本节教材在讲气候特征时,着重讲了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这里所以没有谈不利条件,因为下一节课中要专门讲解天气、气候灾害。为了突出我国的气候特征,教学时可以先集中讲解我国的气候特征,最后分析各气候特征对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