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把我国的天气、气候灾害(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单列为一节进行讲解,这样的写法与传统教材有明显的不同。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的同时,还要采取各种措施,防御或减小天气、气候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二、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

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情况,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来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

三、课文中特别注意引用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的有关报道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具有真实感,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身边出现的天气、气候灾害引起重视。

识记:什么是寒潮、台风;寒潮和台风侵入我国的路径。理解: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其危害。

能力培养:通过阅读有关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的具体报道,能分析有关现象的本质内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天气、气候灾害,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点、科学态度,并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就可以防御和减小自然灾害。同时要激发学生与灾害作斗争的责任感。

教学纲要

一、寒潮

  1. 什么叫寒潮

  2. 寒潮侵入我国的路径和影响范围

  3. 寒潮的危害二、台风

  1. 台风的成因

  2. 台风侵袭的路径和影响地区

  3. 台风的危害三、水旱灾害

  1. 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2. 水旱灾害的成因

教法建议

一、课文从一次具体的寒潮警报中,让学生从风力的变化和气温下降幅度来分析归纳什么是寒潮。这种做法既能使学生对习以为常的天气变化现象引起注意,同时又指明如何认识、分析寒潮现象的思路。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那就是:人们通常把造成降温地区广、降温幅度大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寒潮形成的原因。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很容易从冬季风上去找原因。

从课文中列举的寒潮警报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会受到寒潮的影响。简单地说我国广大东部地区都能受到寒潮的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罢了。从这次强冷空气来看,陆上风力会加大到 5 级~7 级偏北风,而在海上可出现 6 级~9 级大风,长江以北气温下降幅度约 8℃~15℃,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气温下降 15℃~20℃。根据我国规定,由于强冷空气侵入,使气温在 24 小时内下降 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 5℃以下时,即可算作寒潮。如果在 48 小时内降

温达 14℃以上,则为强寒潮。

通过上面对寒潮警报的分析,教师再作总结,主要向学生说明以下几点。1.寒潮的形成: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而造成的。它

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1. 寒潮发生的季节:主要在秋末、春初和冬季。

  2. 讲述寒潮的影响范围时,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寒潮路径图”,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寒潮的影响范围广,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的影响。②强冷空气在南侵过程中,受沿途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想一想”栏目,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答案: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区,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少;云贵高原因对势力较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所以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则因海拔特别高而使寒潮不易侵入。

二、教材在讲台风时,首先摘引了《人民日报》上关于台风的报道,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台风所造成的严重灾害,深刻认识到台风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所起的破坏作用。然后联系学生已有的有关台风的感性知识,结合课文“想一想”,让学生思考台风为什么会造成灾害(狂风、暴雨),台风灾害多出现在我国什么地区(沿海地区)。在学生明白了台风灾害的情况下再讲什么是台风,台风的路径和影响我国的地区,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根据大量气象资料分析,目前我国气象专家认为,台风不仅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各省,也能影响我国的内陆地区。

在讲述台风时,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台风。即在讲述台风造成灾害时,一方面要指出台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运动规律,对台风作出预报,从而减轻台风造成的损失(见教材“读一读”)。另一方面要说明,台风既有灾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它能带来丰富的降水,特别是在南方“伏旱”期, 台风雨是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及时雨”。

三、关于水旱灾害的讲授,要使学生认识到旱涝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气候灾害,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至于形成的原因,实际上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旱涝频繁?

我国东部的旱涝灾害,为什么常见的是南涝北旱?有时又是北涝南旱? 为什么我国的旱涝灾害分布有这样的特点,“旱一片、涝一线”?

这样启发学生,既可以使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学活,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段课文的“想一想”提示:1.我国水旱灾害的形成,与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密切关系。2.当地防御水旱灾害的措施主要指水利工程。

参考资料

卫星云图 每晚电视台播放的卫星云图,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象。图中的白色是与天气系统相应的云团或云

带,一般颜色越白,表示天气系统越深厚,强度也越强。绿色表示陆地,绿色越深,表示地表温度越高。蓝色表示海洋。卫星云图可以直观地向电视观众提供天气系统的分布、地理位置、强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多种信息。尤其是能直观地显示出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例如,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直观显示出台风的大小、台风眼、台风的移动和路径,以及台风的强度和风雨分布等信息,气象台及时预报台风的动向,就可以为防台救灾发挥作用。

24 小时台风(或寒潮)路径预报图 在电视天气预报中,一般在汛期播出台风路径,在冬半年播出寒潮路径。当没有台风寒潮侵袭我国时,不播此图。从台风路径图和寒潮路径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些灾害性天气的来龙去脉。图中给出过去一至两天台风或寒潮的路径,并对未来 24 小时的移动路径作出预报。

24 小时海洋气象预报图 按照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规定,我国国家气象部门要提供责任海区内的海洋气象预报。其中包括海上天气、海上大风和大风引起的海浪预报。我国的责任海区分成渤海、黄海北部、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南海西北部、北部湾、南海中部、南海南部十个海域。海洋气象预报分别按这十个海域进行预报。海洋气象预报对海洋船舶航行运输十分重要。

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 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幕,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人们利用松花江的天然冰精心雕刻,创造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配合下,色彩缤纷。有冰雕建筑、冰雕园林、冰雕动物、冰雕人物等等,姿态各异,妙趣横生,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是花色最多彩、品种最齐全,赏花人最多,要算是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台风路径示意图市了。广州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的早上开始,直到除夕深夜两点钟,一连三天三夜。这已成了广州的传统节日风俗。广州市的越秀区等几个区年年都有长街花市,摆满了数不清的奇花异卉,组成一条色彩缤纷的长廊。除夕之夜是花市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花市的最高潮。家家吃过团年饭,就一块游花市。

积温与作物栽培 各种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10℃积温有很大差别。喜凉作物如小麦、马铃薯、大麦(青稞)、甜菜等,要求≥10℃积温 1000℃~ 2000℃不等。喜温作物如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要求≥10℃积温在 3000

℃以上。甘蔗要求≥10℃积温在 5000℃以上等等。即使是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要求≥10℃积温的数值也有显著差别。由于我国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夏季温度等差异较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10℃积温往往也不相同。因此,各地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作物熟制试验时,必须因地制宜,才能获得成功。

降水与房屋形式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适应多雨气候而建筑的房屋形式,最典型的要算是骑楼了。在厦门(闽)、广州(粤)、南宁(桂), 还有台湾一些城市,为了方便行人避雨,街道两旁的商店,将二楼的晒台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成为“行人廊”,俗称骑楼。下雨时,行人在“行人廊”上耽一阵子,或观光一下商店,阵雨就过去了。浙江、苏南一带的农村房屋也很有特色。为了利于雨水下流,减少雨水在屋顶的停留时间,屋顶坡度都很大。有的还把屋檐伸得较长,防止屋檐经常滴水侵蚀墙基。西北部少雨地区的房屋建筑则别具风格,屋顶很平,像个平台,屋顶上可以晒玉米、

辣椒等等。“火州”吐鲁番盆地的平顶房,到了炎热的夏季,房顶就成了家家户户室外露宿的“大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