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概况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我国地形的两大基本特点,即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
教材在讲述我国地势特点时,首先让学生阅读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 通过三个联系紧密、由浅入深的读图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中国地形图上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紧接着让学生判读我国地势从西向东变化的剖面略图,进一步使学生认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具体明确了我国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大致海拔和主要地形类型。最后,通过“做一做”中的读图练习和课本后面的填充图练习, 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及时落实在地图上。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我国地形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教材用我国五种形态地形类型齐全来说明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用两个数据(我国山地面积占 1/3,山区面积占 2/3)和一幅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来说明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本节应识记的知识点有:三级地势阶梯的分布界线,以及大致的海拔高度。
理解的知识点有:进一步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地形特点对我国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本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学生对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地形等高线图的判读、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的概念
- 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地势阶梯的名称及其间的界线 |
平均海拔高度(米) |
主要地形类型 |
---|---|---|
第一级阶梯 |
界 线界 线
-
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
我国的地势特点对降水、河流流向等的影响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
-
山区面积广大
-
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联系学生已有的在地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知识,本节可采用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及归纳法进行教学。
一、关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教学:首先可从课本上的三个读图题入手。这三题联系紧密,前题是为后题作铺垫。第一题找出四个地形区的提示: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找出青藏高原,然后找出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并应明确他们与青藏高原之间的相互方位。第二题的提示: 从图上读出上述四个地形区的大部分地区的海拔约数为,青藏高原 3000 米~
5000 米,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是 1000 米~2000 米,华北平原在 200 米以下。在前两题读图的基础上,自然地总结出第三题的结论,即青藏高原地势最高,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地势逐级降低。
关于“想一想”问题的提示:有了读图的感性知识的基础,学生就能准确判断出“想一想”的答案,即图 B 比较接近我国的地势实际。因为图 A 的地势虽也是西高东低,但是平缓倾斜,而图 B 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的倾斜。在读图、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学生就能自己归纳出我国地势的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然后采用读图分析比较法。教学中要运用好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按照教学纲要中所列的表格内容,引导学生从图上学习三级阶梯的状况。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读图讲述地势阶梯的界线时,应按一定的方向依次读出山脉名称,并让学生联系政区位置去认识这些山脉的分布。
“想一想”的提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长江、黄河等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河流下切形成峡谷地段。这里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集中,宜建大型水电站。如黄河上的三门峡和长江上的葛洲坝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就是建在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
“做一做”的提示:第一二级地势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至横断山东缘。第二三级地势阶梯的分界:由北到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
二、关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教学:首先通过“做一做”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左图为盆地,右图为山地),复习课本第一册中已经学过的地形类型知识。然后联系各地势阶梯内地形类型分布的知识,教师可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学生就能归纳出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点。
“想一想”的提示:通过“想一想”中问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地形特点对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第一题的提示:应分析利与弊两个方面。①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又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而山区在发展林、副业方面具有优势。②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种植业的发展受到限制。耕地有限,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第二题的提
示:通过对学校所在的县、乡的地形的分析,从具体的分析中,进一步认识地形对人们生活与生产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