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一个十分简短的前言,仅 3 页,主要分析了人们对于异国文化感兴趣的动机。据作者考察,人们研究其他文化传统的意图是很不相同的。有人是为了寻找本民族传统所缺乏的因素而热情地探讨其他民族的观念,例如古希腊对于埃及和亚洲的信仰很感兴趣,中世纪中国欢迎佛教思想的输入,以弥补在宗教思想及寺院制度方面的欠缺。第二种情况是为了确证自己已有的信仰而在其他民族文化中发掘类似的观点。例如,基督教的神父们曾强调基督教的精神可以在犹太、希腊、埃及与波斯文化中发现同调。第三种情况是出于综合各种不同信仰的欲望。例如,在罗马帝国和平时期的万神殿中可以发现许多不同文化的神祉,而在当时的亚历山大城更可以看到东西方各种信仰的交叉融合。第四种情况是为了反对本民族的传统而利用外来文化。例如, 伏尔泰表现出对于中国文化的偏爱,这是他反对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传统的武器。最后,对于异国风情的好奇可以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对于新的理想和道路的追求永远不会终结。

然而,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异国思想文化?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我们在历史上只能看到为数极少的几个不含偏见地对待外来文化的例子,如玄奘等佛教典籍的翻译家,他们的严肃而客观的态度是极为罕见的。虽然所谓“持久常在的哲学”一直受到人们的赞美,但却很少有人试图通过对于第欧根尼称之为“蛮夷哲学”的观念的研究来实现它。

全书正文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共有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