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跳墙狗不咬

狗是人的亲密伙伴。

在关东关于狗的传说很多。

据说,从前有一户农家,两口子无儿无女,养着一只猫和一条狗,他们对猫和狗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般。猫狗之间是猫称狗为兄,狗称猫为弟。

这家男主人每天要过河去打柴。一天,男主人在过河时不小心把打火石掉在河里了。老俩口很伤心,日子穷,没有火石过日子多不方便呀!

狗和猫发现主人很忧愁,它们决心帮助主人找回这块火石。

狗和猫来到了河边,只见河水暴涨,天连水,水连天,三四尺高的浪“叭叭”打着岩石。猫看着滚滚的河水便泄气了。

猫说:“狗哥哥,我害怕,咱们还是回去了吧!” 狗说:“猫弟弟,别害怕,我驮你过河!”

说完,狗让猫骑在自己背上,狗跳入水中,凫了过去。到了河那边。猫躺在岸边的草丛里睡大觉,狗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堆蒿草里找到了主人的火石。原来,火石没掉在水里,而是丢在这儿了。狗喊醒了猫,它们来到河边。狗说:“过河时你叼着火石,别忘了,一定要叼住哇!”

“你放心吧!”

就这样,猫叼着火石坐在狗的背上,狗驮着它来到河中间。这时,一个大浪打来,猫哭了,说:“多苦的苦差事⋯⋯”这一下,火石真的掉进水里去了。

狗数落了猫几句,可是再说也没用了。狗只好先把猫送到岸上,又一头扎进深深的河水中捞啊捞,找啊找。还巧,狗终于把那块火石捞了上来。

狗叼着火石上了岸,实在太累了,就一头栽在岸上睡过去了。猫一看火石,心里有了主意。猫偷偷从狗嘴里拿下火石,叼着跑回了主人家。

猫一进门便喊:“主人!主人!” 老俩口一看,是猫回来了。

猫又喊:“找到了!找到了!”

老俩口接过火石,十分高兴。问:“狗呢?”

“睡呢!睡呢!”

老俩口听了非常生气,他们拿出鱼呀肉呀让猫吃,还让猫上炕上去睡去玩。

猫正高高兴兴吃时,狗喘着粗气回来了。主人问:“咋才回来?”狗诚实,就说:“在岸边睡了一觉!”老俩口一听,猫说的一点儿不错,不由分说把狗打了一顿,并把它赶到院子里去了。狗很生猫的气。从此,狗一见到猫就要咬;猫呢?自知理亏,一看见狗就赶快逃跑。

这个故事反映了关东人对狗的喜爱,对狗忠诚老实性格的歌颂,对狗朴实无华行为的赞美。狗是满族的图腾,因为传说狗救过努尔哈赤的命。满族人把狗看成是生活中的吉祥物。生活在关东的汉族也离不开狗。狗除了看家望门外,还能拉爬犁,这在关东的一些典籍之中均有记载。另外,东北的狩猎行帮,更视狗为命根子。猎人不吃狗肉,心爱的狗死了还要修“狗坟”, 反映了人和狗的依赖关系。

据研究,狗懂得主人的意图。这是因为狗长期和人相处,民间常说“狗懂人性”,实际就是说狗熟悉人的一些习惯、动作或手势。

猎人做过实验,一条优良的猎狗,对陌生人给的东西,绝对不吃不动。人们又发现,当狗要被主人杀死时(在关东,朝鲜族有食狗肉的习俗),多凶的狗,一旦被绑在柱子上,它便仿佛知道末日来临,眼泪成串地滴落下来。还有的小狗,看见自己的妈妈要被杀,竟然将刀子坐在屁股底下藏起来,或把刀子叼走,不让主人找到。

关东人性格豪爽,说话大声大嗓,东家西家往往是房连房、墙连墙。有时办事着急,本来两家的墙就不高,或者墙经多年风剥雨蚀已有了豁口,性急的年轻人往往从墙头上跳过去到邻居家串门。一来二去,狗也熟悉了这种动作,知道从墙上跳过来的人都是和主人家熟的人,自然也不去叫,不去咬了。但这只能是白天,如果谁胆敢在夜里翻跳人家的墙,狗定会咬个不停。这种分析不是牵强附会,而是符合规律的一种总结。这一民间生活习俗,也是关东人粗犷性格的真实写照。

更有趣的解释还有呢。

小伙跳墙狗不咬,据说是因为狗有妹子在看着。原来,有些小伙跳墙是去和情妹子约会。这类故事在东北的民间歌谣《闹五更》、《会情郎》、《十二月叹》、《五哥上工》等中屡见不鲜。两个年轻人今晚宴约会时,往往男方会问女方:“今晚我上你家去还是到外边去?”

女的说:“离开家,爹娘会发现!” 男的说:“那我上你家去!” “啥时辰?”

“月牙儿上树梢。” “可你要看好了狗!” “嗯哪。”

于是,小伙跳墙当然狗不会咬了。这是因为情妹于搂着狗脖子,欢迎自己的情人到来。天长日久,长此以往,小伙子们来来去去就喜欢从墙头上蹦来蹦去。关东著名的一出戏《黑妃娘娘》、《一夜皇妃》,就是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在这出戏里,不光小伙爱上墙头,就连姑娘也爱上墙头。黑姑就因为坐在墙头上看热闹,被朝庭选上了,当了皇妃的。

关东农家的墙头,往往成了年轻人充满乐趣的去处。所以这一怪俗是怪而不怪,它确确实实是关东人神秘而有趣生活的一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