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柳条边

“长春之最”,除了大豆、汽车等名产之外,还有柳条。柳条同长春人有密切的关系。

长春市是被柳条圈起来的,这里有过一段独特的历史。康熙九年至二十年(公元 1670 年—公元 1681 年),清政府下令修筑了一条南自开原堡,北

至舒兰法特东亮子山,全长 345 公里的柳条边。所谓“边”,主要由沟和墙组成,沟挖在墙外,引满水防止行人私自通过;墙用土夯成(也有用土堆成的),边墙高 1 米,宽 1 米,墙上栽有柳树 3 行。

柳条边的柳树种法很讲究,墙上每隔 1.7 米栽 3 棵柳树,树与树之间再用两根柳条横连起来,称为“布柳结绳”。远远看去,柳枝在墙上编织成一道翠绿的屏障,十分秀美,犹如一个巨大的翠环。那墙外壕沟里的水,在阳光的映照之下,犹如银链紧紧围绕着翠环,又像给翠环镀上了一层银边。这巨大的“银翠首饰”,静静地装饰着关东大地已达数百年之久。

早春,流经边墙附近或墙里的松花江、饮马河、伊通河等大小河流升腾起的雾气,在边墙的柳枝柳条上结成一层白洁晶莹的霜花,这便是关东著名的“树挂”。冬日,寒风凛冽,边墙外沟里的水结成了冰,雪堆堆得与边墙一齐高。晴日里,阳光普照,到处银装素裹、绚丽壮观。

柳条边是清朝皇族为保护祖先的发祥地用来圈地的围墙。当时不许汉族人进来居住或挖参、采蜜、狩猎、垦荒、捕鱼、采东珠(一种河蚌所产的珍珠,闪闪发光,可人药或做装饰品)。柳条边里的大片土地,成为满清贵族的骑射习武之佳地。满族人喜欢武功,常在这里的大片开阔地里进行骑射和舞刀,以震族威。当年,柳条边有许多边门和台口,这些地带皆有兵把守, 对出入者进行搜查盘问。

柳条边以上墙柳条而得名,当年这里柳树极多。柳树,满族人视为“神树”,每当民族节日来临,各家以插柳枝为庆祝或用以避邪,这是满族原始柳图腾的表现。

柳树的生命力很强,用途也极广。近年来,长春人利用柳条编织的工艺品已经打入了国际市场。

在 1987 年春季广交会上,德惠县的一位农民,带一捆柳条闯进了广交会,一位美国商人见了,疑感不解地问:“这有什么用?”这位农民说:“你要什么,我可以编什么!”于是,这位来自长春的普通农民,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编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鸡、小鸭、小兔、小龙和小筐、小壶等用具。那位美国商人看得人神,拍案叫绝,当下就订了大宗购货合同。

长长的柳条边,小小的柳枝条,构成一首古老的民歌,从古唱到今,永远在长春人民的心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