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北山宜林、果、牧地区Ⅱ

该区总面积为 6979.51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以上。总的区域自然特点是自然环境较西部山区优越,山势与坡度较西部山区

低缓,森林覆盖率较高,为 14.54%,薄层土地仅占本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弱。区域发展方向应以开发利用为主,发展林果生产应放在首位,整治为辅。根据其内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十四个自然区。

  1. 海坨山花岗岩、火山岩、灰岩中山宜林牧区Ⅰ1

该自然区位于延庆县西北部,主要包括松山林场和张山营乡,靳家堡乡, 大柏老等乡的西北部山地。

( 1)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的面积为 226.48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总面积的 3.42%。地面坡度在 25°—35°之间的土地有 65.83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37.9%;坡度大于 35°的土地有 68.9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0.44%;坡度在 15°—25°之间的土地有 70.3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1.05%;坡度在 7°—15°之间的土地有 10.9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3%。落叶阔叶林面积为 48.72 平方公里;针叶林面积为 1.75 平方公里;萌生丛面积为3.19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23.69%。灌草丛为20.8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9.2%。其余为大面积的灌丛。厚土层土地有 95.32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42.09%;中厚层土地有 99.5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3.93%;薄土层土地有 30.5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3. 48

%。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地貌类型主要为中山,平均海拔 1000 米以上, 主峰海坨山,主要由燕山晚期酸性中粒花岗岩组成。营门附近为片麻岩,以东为安山岩、凝灰岩和灰岩,坡度一般在 25°以上。在山前地带受黄柏寺断裂控制,坡度大于 35°。地貌形态特征为山高、坡陡、谷深。

该区因山地高耸,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为 2℃ — 8℃,≥0℃积温 3600

—2800℃。热量资源仅能满足沟谷地区一年一熟制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为450 毫米—600 毫米,夏季( 6—8 月)降水量为 350 毫米,暴雨较多,一日

最大降雨量可达 200 毫米以上。自然灾害主要是冰雹。

这里因气候冷湿,山高坡陡,地广人稀,植被虽受破坏,在山地的阴坡仍保存一定面积的森林植被,类型亦较复杂,主要是桦树林,其次是辽东栎林,椴杨林,杂木林和油松林。油松主要分布在西部花岗岩山地。以平榛灌丛和绣线菊灌丛为主,另有板栗灌丛。1800 米以上平缓山顶分布有山地杂类草甸。在上述不同植被类型下发育的土壤为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棕壤。全区土壤的共同特点是土层厚而肥沃,即土层厚度大于 30 厘米者约占全区面积的86.02%。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本自然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一是山高、坡陡、谷深,交通不便,不宜农垦;二是气温低、热量少、生长季短、水源缺乏、多冰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主要有利因素是土层厚,土地肥沃,

水热条件组合适宜林木生长;三是森林植被分布面积较广。综上所述本区土地利用方向应以发展林业为主,适当发展牧业。为此,建议如下:

①加强现有林的抚育管理和改造 本区现有森林植被面积较广,但林相不齐、疏密不均,树干弯曲,林质差,产量低,需要加强抚育和管理。对于辽东栎林等只要停止乱砍滥伐,封山育林,则很快成林; 对于绣线菊等灌丛, 因其经济价值较低,生态环境适宜落叶阔叶林生长,则可改造成林。

②加强平榛灌丛和板栗灌丛的抚育,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应注意野生药材的种植、采集与加工以短养长。

③改良草场,适当发展食草动物。其中山地灌草丛可做为牧场,增种豆科植物,控制载畜量,处理好林牧矛盾,使之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④建立松山自然保护区。松山位于海坨山南麓,面积约 10 万亩,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大片天然桦树林、油松林和珍稀植物,如北五味子,王福花, 萝蒂等,又有塘子温泉,宜建立自然保护区。

  1. 佛爷顶——九里梁灰岩、火山岩中山宜林农牧区Ⅱ2

该自然区位于延庆县东北部,主要包括白河堡、红旗甸、千家店、花盆、沙梁子、北小川等乡和黑汉岭、珍珠泉、大观头等乡的北部及怀柔县宝山寺乡的西部。

  1. 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有 727.10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总面积的 10.42%。地面坡度在 25°—35°之间的土地有 317.10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43.61%;坡度大于 35°的土地有 138.2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9.00%;坡度在 15°—25°之间的土地有 164.0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2.56%;坡度在 7°—15°之间的土地为 95.56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3.14%。落叶阔叶林有 94.14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11.84 平方公里;

混交林有 1.19 平方公里;萌生丛有 12.74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16.49%。

灌草丛有 1.40 平方公里;草甸有 0.21 平方公里。大部为灌丛。厚层土地有

130.122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7.96%;中厚层土地有 364.732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0.16%;薄土地有 226.06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1.09

%。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地貌类型主要为中山,还包括部分低山与河谷。构造基础为一系列的背斜和向斜,从西北到东南依次为红旗甸背斜、千家店向斜、黑汉岭背斜和四海向斜。两个北东向背斜山地组成物质是震旦纪燧石条带灰岩、石英砂岩等。坡度一般为 25°—35°,其次为大于 35°,较缓的地方为 15°—25°、7°—15°。两个北东向的向斜组成物质为侏罗纪的火山岩、砂砾岩夹页岩、安山岩、凝灰岩等。坡度一般为 15°—25°,其次是25°—35°。白河、黑河与菜食河流经本区,河谷宽阔,最宽处可达 1000 米,阶地发育,其中高阶地由于流水侵蚀,多呈缓坡梁地,水土流失较严重。沿河地区土层较厚,有灌溉之便,为重要农业区。远离河流的广大山区水源严重不足,其中有些地方吃水还很困难。

本自然区年平均气温为 6℃—8℃,≥ 0℃积温为 3400℃,热量资源仅能满足一年一熟制的需要。年平均降水 400—500 毫米,但地区分配不均,南

部黑汉岭、珍珠泉一带可达 600 毫米,北部白河堡小于 400 毫米,一日最大

降雨量可达 200 毫米以上。

因这里水热条件组合差异较大,中山阴坡植被以辽东栎林为主,多雨的南部山地,形成以辽东栎为主伴生山杨、椴树的杂木林和山杨林,辽东栎萌

生丛广泛分布的趋势。中山阳坡和低山阴坡以中生的绣线菊灌丛,二色胡枝子灌丛为主。低山阳坡则以荆条灌丛为主。在山麓与河谷地区零星分布有小片核桃、板栗和红果等。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本自然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山高、坡陡、气温低、降水少;有利因素是山场广大,河谷宽阔,土层较厚,森林植被较多。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方向应以林为主,农、牧为辅。为此建议如下:

①加强现有林的抚育与管理,封、管、造相结合。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为次生林,虽然分布面积较广,但因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林木生长不稳, 成材率低,应加强抚育,管理和改造。对于辽东栎萌生丛,应以封为主,使它自然成林;对分布在石灰岩山地上的次生林,以保护环境为中心,严禁乱砍滥伐;要充分发挥本区约有五分之四的土地土层较厚的优势,采取飞机播种,加速造林步伐。

②要充分利用河宽谷阔,土层较厚,水源较好的优势,搞好粮食生产自给有余。同时抓好果树生产,以短养长。

③在绿化荒山和植树造林的同时,应保证每户有 2—3 亩的薪炭林,结合其它能源,解决烧柴吃饭,取暖问题,以巩固绿化成果。

④依据本区山场广阔土层较厚的优势,可拨出部分山场,用做牧场,加以培育和改良,发展食草动物。

  1. 燕羽山花岗岩、灰岩、火山岩中低山宜果林区 Ⅱ3

该区主要包括延庆县的清泉铺、西二道河、西拔子,大庄科乡的大部地区,井庄乡南部,黑汉岭乡西南部,永宁乡西南端和昌平县长陵、十三陵、南口、桃洼乡西北部,流村、老峪沟乡的东北部。

  1. 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为 728.10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总面积的 10.34%。地面坡度在 25°—35°之间的土地有 317.17 平方公里, 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43.56%;坡度在 15°—25°之间的土地有 321.2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 31.76%;坡度为 7°—15°之间的土地有 107.67 平方公里, 占本区面积的 14.79%;坡度大于 35°以上的土地有 38.19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25%。落叶阔叶林有 22.55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13.45 平方公里;

混交林有 10.88 平方公里;萌生丛有 4.17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5.64%,

灌草丛为 2.76 平方公里。绝大部分为灌丛,厚土层土地有 65.769 平方公里,

占本区面积的 9.03%;中厚层土地有 401.18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5.1

%;薄层土地有 261.78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3.95%。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地貌类型是中山、低山和少量丘陵,山势较低为其特点之一。

山地呈北东向延伸,主要山峰海拔 1000 米左右,最高峰燕羽山海拔 1180 米。整个山体比较平缓,南陡北缓,差异侵蚀明显为其特点之二。山体两侧沟谷水流呈北西—南东向流动,形成平行状水系,南坡切割较深,多呈峡谷状;北坡切割较浅,多呈宽谷。山地岭脊浑圆,绵延起伏,夷平面明显。

山地中部地区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花岗岩球状风化明显,风化层较厚,山地和缓,地面坡度一般为 15°—25°,东南侧局部地区较陡,坡度为 25°—35°。山地东南部主要由震旦纪灰岩,石英岩和少量片麻岩组成。因南口山前断裂控制,山体掀升,山麓线平直。山峰挺拔,地面坡度一般为25°—35°。山地的西北部主要由侏罗纪火山岩组成,山势低缓,向北缓缓

地倾入延庆盆地,地面坡度一般为 7°—15°和 15°—25°,仅燕羽山坡较陡,一般为 25°—35°。

该自然区花岗岩分布较广,风化裂隙发育,山区泉水出露较多,流量较小。火山岩分布面积不大,裂隙不发育,仅在断裂带或与花岗岩接触带上相对富水,有泉水出露。在灰岩地区,岩溶裂隙水较发育,但埋藏较深,不利开采。总之,山区普遍缺水。

这里年平均气温在 6℃—8℃之间,≥0℃积温为 3200—3400℃,热量资源仅能满足一年一熟制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为 450—550 毫米,西北部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东南部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尤多暴雨,一日最大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上,易发生泥石流和山洪。

由于人类长期活动,植被稀疏,仅在中山地带及八达岭特区分布有少量辽东栎林、山场林等次生林和油松林、侧柏林。广大低山地带均为灌丛和灌草丛。阴坡为平榛灌丛、二色胡枝子灌丛和绣线菊灌丛;阳坡主要是荆条灌丛和散生有荆条的菅草、白草灌草丛。本区经济林木较多,以山杏和大扁分布最广,其它还有核桃、板栗、红果等。

在上述生物气候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土壤类型主要是山地淋溶褐土和粗骨性褐土。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本自然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缺乏,植被破坏严重,易产生山洪和水土流失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利因素是果树资源较丰富,热量较充足,中厚土层占 61.13%。综上所述,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应以果林为主。建议如下:

①大力发展干鲜果品生产 本区果树资源丰富,尤其是干果。大庄科是北京杏仁生产的重点区,历史悠久。此外还有核桃。尤其是本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土壤呈中性,水热条件也比较适宜,可大力发展板栗。发展果树的立地条件可考虑在坡度较缓,一般应在 25°以下,土层厚度大于 50 厘米的地方发展。在果树隙地上可考虑种植多年生豆科牧草,以发挥其肥地,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种效益。

②绿化荒山,加强水土保持 广大低山地带阳坡,植被类型为荆条灌丛和灌草丛,立地条件较差,应以封为主,采取封山育灌,育草措施,尽快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在上述基础上改良草场适当发展食草动物,以短养长。在中山地带要加强原有次生林的抚育和管理,使其尽快发挥经济效益。在阴坡可逐步造林,同时营造一定比例的薪炭林。

③发展养蜂等副业生产 本区荆条灌丛面积较广,进行封育可建成蜜源基地。同时抚育平榛灌丛,搞好小秋收。

④继续营造风景林,美化八达岭旅游区,提高旅游价值,利用珍珠泉发展清凉饮料。

  1. 怀柔北部花岗岩中山宜林区Ⅱ4

该区位于怀柔县北部,主要包括碾子、喇叭沟门乡与汤河口、七道河乡北部。

  1. 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为 508.32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总面积的 7.28%。地面坡度在 15°—25°之间的土地有 208.15 平方公里, 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40.95%;坡度在 25°—35°之间的土地为 164.0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2.27%;坡度在 7°—5°之间的土地有 100.9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9.86%;坡度大于 35°的土地有 24.15 平方公里,占本

区面积的 4.75%;坡度为 3°—7°的土地有 9.7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1.92%。落叶阔叶林有 17.754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9.36 平方公里;混交林

有 0.10 平方公里;萌生丛有 19.87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40.70%。灌草

丛为 0.25 平方公里。厚层土地有 56.275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的 11.07%; 中厚层土地有 303.784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57.76%;薄层土地有

147.104 平方公里,占 28.94%。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地貌类型以中山为主,地势较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多在 800 米—1400 米之间。北部山区坡度较陡,一般都在15°—25°之间,其次是 25°—35°,土层较厚,一般都在 30 厘米以上。东南部山区坡度较缓,坡度一般在 15°—25°之间。组成物质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东南部有少量片麻岩。因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弱,山地一般都有些缓坡,其上发育的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较厚,仅在节理与断裂发育的地方地势陡峭,土层较薄,但泉水出露较多,流量较小,地下水为花岗岩风化裂隙水。

天河与汤河自北而南流经本区,水量较大,河谷宽阔、平直,一、二级阶地发育。一级阶地又称川地,高出河床 3—8 米,主要由亚砂土和砂砾石组

成;二级阶地又称台地,高出河床 16—25 米,上覆 1—2 米厚层黄土,下伏

砾石层;三级阶地多称台梁地,高出河床 30—60 米,梁顶略有起伏,上覆黄土或黄土状亚粘土,其下为基岩,三级阶地干旱,水土流失严重。

本自然区位置偏北,地势较高,处于云蒙山,大洼尖中山的北侧。气候特点是气温低,年平均气温在 4℃—8℃之间,≥0℃积温为 3000—3600℃, 无霜期少于 160 天,热量资源仅能满足一年一熟制的要求。河谷地区主要作

物有谷子、玉米、高粱、豆类。年平均降水量为 500—550 毫米,一日最大降

水量为 200 毫米以上。

本区蒸发量较小,故较湿润,因此这里天然次生林分布较多,为全市森林植被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林木覆盖率达 40%以上。阴坡植被类型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及其萌生丛。辽东栎林分布广泛,其萌生丛主要分布在居民点附近。杨桦林主要分布在海拔 1800 米以上;阳坡水分条件较差,故 800 米以上主要分布着中生绣线菊灌丛,以下分布着半旱生的荆条灌丛,另有山杏散生其中。在上述生物气候条件下主要土壤类型垂直分布规律是中山为山地棕壤;海拔 800 米以下为山地淋浴褐土,粗骨性褐土;河谷台地上为普通褐土和粗骨性褐土,其土地生产力较低。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该 区的特点是海拔高,山场广,气候冷湿,土层较厚,立地条件和土地利用方向以发展林业为宜。而且此区森林面积也大。建议如下:

①建立林业基地 本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林业。流经本区的汤河,天河汇入白河后流入密云水库,为减少水库泥砂淤积,调蓄水量,延长使用效益, 发展林业应以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用材林为主。为此,首先必须加强现有森林植被的管理和抚育,禁止乱砍滥伐,尤其是砍伐落叶松等珍贵树种。二是采取封山育林。这里辽东栎萌生丛很多,只要停止不合理的滥伐,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则可较快恢复成林,发挥其效益。同时,留一定比例薪炭林。以利森林植被保护;三是在土层较厚,坡度较缓的地方植树造林,本区母质多为花岗岩。土壤呈微酸性,适宜落叶松生长,但应以营造针阔混交林为主以减少虫害和火灾,增加鸟类棲栖,以用材林为主;四是在坡陡,土层薄的

地方以封山育草,轮封轮牧,适当发展食草动物,林牧结合,互相促进。

②开展多种经营 为使山区较快致富,应合理利用各种野生植物资源,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如养蜂、中草药的种植与采集等。

③在河谷地区发展粮食生产,以提高单产为主要方向。为此应以加厚活土层,增施有机肥(压绿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尤为重要的是种植耐寒, 耐旱作物。

  1. 黑坨山灰岩中山宜林区Ⅱ5

该区包括怀柔县八道河乡西部、崎峰茶乡西南部、黄花城乡东北部,沙峪乡西北端和延庆县四海乡,珍珠泉乡东南部、黑汉岭乡南部、清泉铺乡东部。

  1. 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有 309.17 平方公里,占北山地区总面积的 4.43%。地面坡度在 25°—35°之间的土地有 154.49 平方公里, 占本区面积 49.97%;坡度在 15°—25°之间的土地有 61.2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9.8%;坡度在 7°—15°之间的土地有 53.9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7.44%;坡度大于 35°者有 27.71 平方公里,占本区的 8.96%。落叶阔叶林有 61.2 4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3.59 平方公里;混交林有 0.15 平方公里;萌生丛有 17.91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26.81%,其它大部为灌丛。厚层土地有 27.84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9.01%;中厚层土地有

149.078 平方公里,占本区的 48.2%;薄层土地有 126.37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0.87%,岩石裸露面积有 27.939 平方公里,占 4.30%。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地貌类型主要为中山,平均海拔 1000 米以上, 最高峰黑坨山海拔 1534 米,次高峰凤驼梁海拔 1530 米,主要由震旦纪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灰岩组成。仅凤驼梁西部由侏罗纪安山岩,角砾岩组成。整个山地南陡北缓,坡度一般都在 25°—35°,部分大于 35°,部分为 15°—25°,山高谷窄,挺拔峻秀。四海河谷盆地,地势较低,川地坡度一般为 3°—7°,山坡一般为 7°—15°,为主要农业区。

由于山脉高耸及其走向与夏季风近似直交,形成多雨中心,尤其多暴雨, 年平均降水量为 700—800 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 400 毫米以上,接近全

年平均雨量的二分之一。气温低,年平均气温为 4— 8℃, ≥0℃积温为 3000

—3400℃,无霜期小于 160 天,热量资源仅能满足一年一熟,广大山区的水热条件较适宜发展林业,利于山区植被恢复。

该区森林植被类型在阴坡以辽东栎林为主,其次为杂木林,山杨林和辽东栎萌生丛;大部为灌丛,阳坡以中生的绣线菊灌丛、二色胡枝子灌丛和半旱生的荆条灌丛为主,其间零星分布有侧柏和侧柏疏林。近期植被破坏严重, 在崎峰茶一带形成大面积的岩石裸露。

在上述生物与气候及人为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形成山地棕壤和粗骨性棕壤。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①本区山高、谷深、坡陡、水热条件适宜发展林业和利于植被恢复,为其有利因素。又因山高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在植被破坏较严重的四海, 崎峰茶一带泥石流频繁发生,给山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为其不利因素。对分布在阴坡的现有的次生林和萌生丛,只要采取封育措施,加强管理,则可迅速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本区多属石灰岩质山地,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则会形成大面积岩石裸

露区,生态环境恶化,后果严重。因此,本自然区必须以保持环境为中心, 恢复山区植被,改善生态平衡。对阳坡、土层较厚,立地条件适宜处,营造水土保持林和一定面积的薪炭林,部分辽东栎萌生丛可做为薪炭林加以利用。在坡陡、土层薄的地区,应封山育草,育灌。控制发展畜牧业。

③利用各种野生资源积极开展养蜂、药材种植、采集、加工编条等多种经营,以副养农,以副促林。

  1. 云蒙山——大洼尖花岗岩、片麻岩中山宜林牧区Ⅱ6

本区主要包括怀柔县西庄乡北部、八道河、崎峰茶、琉璃庙、汤河口、长哨营乡东部;密云县卸甲山、石城、冯家峪等乡东部以及四合堂、番字牌乡。

( 1)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有 650.50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面积的 9.32%。地面坡度在 25°—35°之间的土地有 276.66 平方公里, 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42.53%,坡度在 15°—25°之间的土地有 175.6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7.0%;坡度大于 35°的土地有 124.77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9.18%;坡度在 7°—15°之间的土地有 68.90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10.5%。落叶阔叶林有 74.78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15.46 平方公

里;混交林面积有 0.68 平方公里;萌生丛面积有 40.64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

率为 20.22%。灌草丛有 1.60 平方公里,大部分为灌丛。薄层土地有 285.026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3.82%;岩石裸露面积有 27.939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 4.3%;中厚层土地有 330.44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0.8%;厚层土地有 7.799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2%。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地貌类型为中山,平均海拔 800 米—1000 米以上,最高峰云蒙山海拔 1414 米,大洼尖海拔 1255 米,黄花顶海拔 1210 米。组成物质主要是花岗岩,其次是片麻岩等变质岩。其形态特征是山高、坡陡、谷深;山地坡度多在 25°—35°和大于 35°,其次为 15°—25°;因花岗岩球状风化明显,山地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十分壮观,白河横穿北东向山地,呈深切峡峪,河谷阶地不发育。花岗岩地区地下水类型为裂隙孔隙水, 泉水出露较多,流量小;变质岩区为裂隙水。山区普遍缺水、干旱,尤其是地表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

这里是全市多雨中心之一,也是冰雹源地之一,年平均降雨量 700—780

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达 300 —400 毫米以上;气温低,年平均气温 4—7℃,

≥0℃积温为 3000—3400℃,无霜期小于 160 天,热量资源仅能满足河谷地区一年一熟。广大山区水热条件适宜林木生长和植被恢复。

该区森林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及其萌生丛为主,植被覆盖较好。海拔800 米以上的阴坡分布着辽东栎林、山杨林和少量油松侧柏林。萌生丛以辽东栎萌生丛和北鹅耳枥萌生丛为主,大部分为中生灌丛。

由于降水集中,山势陡峻,河流短小,在植被破坏严重地区,每遇暴雨, 易产生山洪和水土流失与泥石流。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本区发展林业条件的有利因素是有二分之一的土地土层较厚,宜林地面积较大,水热条件组合适宜发展林业,现有植被较好。不利因素是山高坡陡,多暴雨、冰雹和泥石流等灾害。建议如下:

①本自然区气候冷湿,水热条件组合适宜发展林业。这里地势高耸,又降水较丰富,成为许多河流的发源地,最终分别汇入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 故林业发展方向应以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以利调蓄两大水库水

量,减少泥沙淤积,延长其使用效益。

②本区现有植被覆盖较好,发展林业又有现实基础,应对 89.333 平方公里各类落叶阔叶林加强管理和抚育,严禁乱砍滥伐。同时,开展合理的林副产品生产。

③对 60.64 平方公里的辽东栎萌生丛和北鹅耳枥萌生丛,应停止不合理砍伐,进行封育亦可迅速成林,发挥效益。同时留出部分上述林木做为薪炭林,以解决农村部分能源,以利环境保护。

④对于坡度较陡,土层较薄,植被破坏较重的地区,首先是保护好现有植被类型,封山育草、种草,以利山区生态平衡。适当发展放牧。

⑤积极开展泥石流的预防和预测研究,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平谷密云东部灰岩、砂岩中山宜林区Ⅱ7

该区位于平谷县和密云县东部边界地区,呈窄长带状,与河北省兴隆县毗邻。主要包括靠山集乡西北部,黄松峪乡北部,镇罗营乡东部和密云县大城子、北庄、东庄禾、新城子等乡东部。

  1. 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有 173.53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总面积的 2.49%。地面坡度大于 35°的土地有 107.81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62.13%;坡度为 25°—35°的土地有 37.18 平方公里,约占本区面积的 21.42%;坡度为 15°—25°的土地有 30.1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7.35%。落叶阔叶林有 32.66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8.30 平方公里;荫生

丛有 3.31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25.57%。灌草丛有 0.39 平方公里,大部为灌丛。厚层土地有 7.207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15%;中厚层土地面积有 77.106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4. 43%;薄层土地有 78. 58 平方

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5. 29%;岩石裸露面积有 10. 268 平方公里,占本区

面积的 5. 92%。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地貌类型主要为中山,山地呈南北带状,海拔高度平均约 800—900 米以上,许多山峰高达 1000 米以上,最高峰大白崖海拔 1639.9 米。整个山地峭峻挺拔,山高谷深,坡度一般均大于 35°,其次为 15°—35°之间。少数河谷地区坡度较缓,一般在 7°—15°之间。山地主要由石英砂岩、石英岩组成,其次是灰岩,北部为安山岩和凝灰岩。石英岩与石英砂岩性脆且坚硬,抗风化力强,节理与裂隙不发育,泉水出露少, 属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区,水源缺乏。北部安山岩等风化层薄,贮水条件差, 属喷出岩裂隙孔隙水。近年来泥石流时有发生,1982 年 8 月 6 日大城子公社汗峪沟发生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这里的气候特点是气温较低,年平均气温小于 7 ℃;≥0℃积温为 3400

—3600℃,热量资源仅能满足河谷地区一年一熟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为 600

—650 毫米,一日降水量可达 200 毫米以上。

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是落叶阔叶林,目前残存的有山杨林,辽东栎林,椴树林和零星白杆。其它大部为中生灌丛。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本自然区发展林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约有二分之一的土地土层较厚,土、水、热条件组合适宜发展林业;二是现有森林覆盖率较高,有一定基础;不利条件是坡度陡,泥石流时有发生。建议如下:

①本自然区地势高耸、气候凉湿、土层较厚,热、水、土条件组合适宜发展林业。又因一些河流多源于此,而后分别汇入密云水库、黄松峪水库、

西峪水库,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故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宜,减免自然灾害的发生。

②对现有次生林,应加强抚育,管理和改造,严禁乱砍滥伐;对萌生丛, 应采取抚育措施,使其先自然成林;对土层薄、坡度陡,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应搞好封山育草。

③河谷地区,土层较厚,水源条件较好,应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发展果粮生产,提高单产。

④沟谷中居民点建设,部位应适当提高,不要向沟底发展。8.密云中部片麻岩低中山宜果粮林区Ⅱ8

本自然区主要包括东庄禾、古北口乡,新城子、上甸子、半城子、高岭、北庄、大城子等乡大部,冯家峪乡南部,石城、塘子乡东北部,不老屯乡北部,穆家峪乡东部。

( 1)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有 848.52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总面积的 12.16%。地面坡度在 7°—15°之间的土地有 373.74 平方公里, 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44.05%;坡度 为 15°—25°之间的土地为 146.18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17.23%;坡度在 25°—35°的土地有 116.68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3.75%;坡度大于 35°的土地有 69.2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8.16%;坡度为 3°—7°的土地有 87.1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0.27%。落叶阔叶林有 41.55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44.05 平方公里;混

交林有 0.50 平方公里;萌生丛有 4.51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10.68%。灌草丛有 33.67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97%。其余大部分为灌丛。厚层土地有 33.666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97%;中厚层土地有 441.00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51.97%;薄层土地有 360.749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2.52%;岩石裸露面积有 8.49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0%。

  1. 区域自然条件 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次为中山与河谷,呈半环状分布于燕落盆地的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山地主要由太古界片麻岩组成,出露面积较广,仅北部有石英岩、火山岩出露。四干顶,海拔 934 米,及其附近的山地为中山,组成物质为花岗闪长岩。上述岩石抗风化力弱,形成深厚的风化壳,山势较和缓,坡度多在 7°—15°之间,部分在 15°—25°或大于 35°。地下水主要为变质岩裂隙水,风化裂隙发育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弱,一般为 5 米—30 米,地下水以泉水形式溢出地表,流量小且不稳定。潮河、白河、安达木河、清水河等呈向心状分别由北、东、南汇入密云水库。潮河、安达木河等河谷开阔,阶地发育,土层较厚,水源较好。

这里年平均雨量为 600—650 毫米,年平均气温小于 9℃,≥O℃积温低山部分为 4200—4000℃,中山部分为 4000—3600℃,热量资源能满足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但不够稳定。灾害性天气有冰雹、暴雨、大风等。主要雹区在半城子一带和大城子附近,常使粮食和水果受灾减产。古北口为本市主要风廊之一。

该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突出,生态环境恶化,植被类型发生逆向演替,在广大山区分布着半旱生的荆条灌丛和荆条、菅草、白草灌草丛;阴坡分布着中生的绣线菊灌丛和蚂蚱腿子灌丛。仅在四干顶中山地区分布有落叶阔叶林及其萌生丛。在山麓及河谷地区分布有板栗、核桃、苹果、红果、梨等果树。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上土壤瘠薄。

在上述生物气候及其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主要是山地淋溶褐

土和粗骨性褐土。在中山区则为山地棕壤。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本区发展生产的有利因素是,坡度较缓,土层较厚,果树资源丰富,河谷地区水源较充分,适于发展农果林业。不利条件是部分地区植被破坏较重,水土流失普遍。有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

①潮河、白河、安达木河、清水河等河谷开阔,阶地发育,地势较平坦, 土层较厚,水源较丰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化程度较高,适宜发展耕作种植业。土地利用方式以发展粮食生产为宜,应建成商品粮基地。

②本自然区果树资源丰富,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应发挥山场广大的优势,大力发展果树生产。这里的山地组成物质主要为片麻岩和花岗岩等酸性岩,适宜发展板栗,应将本区建成为板栗商品基地。与此同时抓好核桃、苹果、红果等干鲜果品的生产。在河谷地区大力发展与建立控制地表水的小型水利工程,开发水源,发展喷灌。

③由于本区植被稀疏,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最后又汇入密云水库,因此,必须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对中山地区的次生林应加强抚育与改造,美化环境。对萌生丛可采取封山育林,使其自然恢复成林。对广大低山地区,区别不同立地条件,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和饲料林。在土层薄、坡度陡、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应首先封山育草,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应建立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

  1. 平谷、密云、顺义沙岩、灰岩低山果林区Ⅱ9

该区主要包括平谷县的大华山、刘店、乐政务、王辛庄、山东庄、南独乐河、黄松峪、靠山集、熊耳寨、韩庄、张各庄、东高村乡的山地部分;密云县大城子、塘子、河南寨乡的南部山地;顺义县东北部木林,龙湾屯乡的山地。

( 1)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为 654.2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的 9.35%。地面坡度在 7°—15°之间的土地有 224.04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34.34%;坡度在 25°—35°之间者有 152.15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23.32%;坡度在 15°—25°者有 127.40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的 19.53%;坡度大于 35°者有 90.3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3.85%。落叶阔叶林有 37.53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78.59 平方公里;混交林有 1.57

平方公里;萌生丛有 1.81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18.32%,灌草丛有 73.69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1.30%;草甸有 0.65 平方公里。厚层土地有 86.189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13.21%;中厚层土地有 283.644 平方公里, 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43.48%;薄层土地有 27.63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42.36%;岩石裸露有 6.12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0.94%。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本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侵蚀剥蚀低山,海拔高度为 200—800 米,整个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组成山地的岩性较复杂,中部山地主要由震旦亚界的石英砂岩、砂页岩和石英岩组成,岩性坚硬,山势陡峭,沟窄谷深,多呈单面山。海拔高度一般 500—600 米,个别山峰在 800 米左右。坡度一般在 35°以上,有的达 50—60°以上。土层浅薄,一般为10—30 厘米,岩石裸露面积较大。北部镇罗营一带由太古界片麻岩组成的低山,坡度缓和,呈浑圆状,土层较厚。西北部与东南部山地为震旦亚界的白云质灰岩构成,坡度多在 25°—35°之间。由于长期的岩溶作用,形成一些溶泉,可供灌溉。但整个山区地下水较贫乏。区内沟谷均沿构造线发育,比较平直,呈直角拐弯,土层较厚,坡度均小于 7°。

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降水较多,气温较低,年平均降水 650 毫米。年平均气温为 9℃—10℃,≥0℃积温为 3800—4200℃。上述水热组合形式,基本上能够满足二年三熟制的要求,唯热量资源较少,使其不够稳定,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干旱和冰雹,影响较大的是春旱,为三年二遇,初夏旱两年一遇, 其次是伏旱五年一遇,秋旱十年一遇。冰雹以 5 月—8 月次数较多,以 7 月最多,此时恰值夏收作物灌浆成熟、幼果成长,套种玉米盛期,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本区的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长期干扰,森林已破坏殆尽,仅局部残存一些栓皮栎林、油松与侧柏等人工林,大面积分布的是萌生丛、落叶灌丛和灌草丛。低山的阳坡广泛分布着半旱生的荆条灌丛、灌草丛;阴坡则分布着中生的蚂蚱腿子灌丛和绣线菊灌丛等。本区主要果树有柿子、梨、核桃等,平谷县是主要的水果产区。

  1. 综合评价与建议 本区的有利条件是山场广阔,土地资源与果树资源丰富。降水多,气温较低,但地下水贫乏,水热条件组合适宜发展果树。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建成北京水果尤其是淡季水果供应基地之一。目前,一方面要注意改良和培育红肖梨的品质和品种;另一方面应加强果树的集约化经营和管理,提高果树的单株产量,这是山区人民短时期内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山区建设,以短养长。

本区植被破坏较大,水土流失较重,自然环境恶化,应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大力植树造林。首先在低山阴坡,采取“封”与“造”结合的方式,使其迅速改变自然面貌;低山阳坡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方营造栓皮栎林和洋槐林。在广大荆条分布区应采取封山控制放牧等措施,令其植被恢复,绿化荒山,以减免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同时应广泛开展多种经营,以副养林。为了巩固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绿化荒山等成果,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就必须解决农村烧柴问题。

对沟谷地区的农田,应加强集约经营和管理,逐步增厚活土层,积极开发水源和灌溉,提高作物单产。

  1. 白河——汤河火山岩低山河谷宜粮果林区Ⅱ10

本区主要包括长哨营,汤河口乡中部,七道河乡南部,宝山寺乡东南部, 琉璃庙乡北部。

( 1)自然要素基本情况 本自然区面积有 455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面积的 6.52%。地面坡度在 15°—25°之间的土地有 237.3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2.16%;坡度在 7°—15°者有 120.4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26.46%;坡度在 25°—35°者有 70.9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5.59%; 坡度小于 3°者有 26.06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73%;坡度大于 35°者有 10.3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27%。落叶阔叶林有 6.21 平方公里;

针叶林有 18.41 平方公里;萌生丛有 6.64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6.87%。

灌草丛有 0.99 平方公里,其余为大面积的灌丛。薄土层地有 238.52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2.42%;岩石裸露面积有 28.63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6.29%;中厚土层者有 138.199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0.37%;厚层土地有 53.313 平方公里,占本区的 11.7%。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 地貌类型为低山与河谷,构造基础为向斜构造的核心部分。因其地处南北两个背斜中山区之间,山势低为其特色之一,海拔为 700 米—400 米。组成山地的主要物质为安山岩、凝灰岩、砂砾岩、流

纹岩等火山岩。另有小面积的灰岩和片麻岩;其二是河谷开阔,平直,最宽处可达 500 米,三级阶地较发育,具有河谷盆地的特色,为本区主要农业区; 其三是沿河谷两侧为切割台地和低山,呈带状依次排列;四是坡度较缓,土层较薄。低山坡度一般 15°—25°,部分为 7°—15°和 25°—35°,59% 的地区土层厚度为 30 厘米以下。

这里因处于雨影区,降水少,气温较高。年平均降水 450—500 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0 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大于9℃,≥0℃积温为3800—4000

℃,无霜期长 160—180 天。热量资源能够满足一年一熟有余,二年三熟略感不足。地表水利用和地下水蓄积均较差,干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其它自然灾害有大风、霜冻、暴雨等。

由于人类长期垦殖与砍伐,低山上的植被主要以半旱生和旱中生植被为主,尤以荆条灌丛分布最为广泛,偶有侧柏疏林和油松林,水土流失严重。果树资源较丰富,主要有大扁、苹果和板栗等。主要土壤类型为山地淋溶褐土、粗骨性褐土和碳酸盐褐土。共同特点是土层较薄,肥力较高。

  1. 综合评价与建议本自然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河谷宽阔, 地形平坦,热量资源丰富,沿河有灌溉之利。果树资源较丰富,土地利用方向以发展粮果为宜;不利条件是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薄,山地生态环境恶化,多干旱等自然灾害,土地利用方向以植树造林,封山育草为宜。建议如下:

①建立商品粮基地河谷地区热、水、土等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唯土层较薄,肥力较低,又多春旱、大风、霜冻、暴雨等自然灾害,沿河缺少控制性工程。应以农业基本建设为中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 综合治理,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注意农田护风林网建设;要加厚活土层,培肥地力,种植方向以玉米间作豆类为宜,同时应注意培养耐旱早熟品种,满足二年三熟制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发展喷灌等先进技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生产潜力较大。

②加强水土保持本自然区低山植被已遭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已有大面积岩石裸露区,迅速恢复植被和绿化荒山是其主要任务。山区应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封山育草为主要方向,广大低山阳坡,土层薄,坡度缓,首先应封山育草,阴坡土层较厚,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了迅速恢复山区生态平衡,要注意营造薪炭林,同时结合光照时间长的优势,开展太阳能、沼气,风能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③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本区果树资源丰富,应大力发展果树栽培,如大扁、苹果、板栗等。要注意立地条件的选择,坡度以 15°以下,土层厚度大于 50 厘米为宜;改造与利用荆条灌丛。发展养蜂,编织等副业生产;因地制宜, 改良草场,种植多年生豆科与禾木科牧草,在不破坏水土保持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小型食草动物。

  1. 怀柔、昌平花岗岩、灰岩、火山岩低山丘陵宜果区 Ⅰ11

本自然区主要包括怀柔县辛营、黄花城、沙峪、范各庄、西庄、黄坎、茶坞、城关、北宅等乡部分地区和昌平县黑山寨、上庄、左庄、崔村、上宛等乡部分地区。

  1. 自然要素基本情况本自然区面积为 671.07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面积的 9.61%。地面坡度在 7°—15°的土地有 216.38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2.24%;坡度在 15°—25°之间者有 129.74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

积的 19.33%;坡度 25°—35°者有 149.5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2.82

%;坡度大于 35°者有 33.49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0%;坡度为 3°—

7°者有 37.8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5.64%;坡度小于 3°者有 53.0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7.91%。落叶阔叶林有 5.66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20.03 平方公里;混交林有 4.14 平方公里;萌生丛有 1.78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4.71%。灌草丛为 20.37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的 3.04%。果树面积 146.2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 21.79%。厚土层地有 111.301 平方公里, 占本区面积的16.59%;中厚层土地有311.697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46.45

%,薄土层地有 228.302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4.2O%;岩石裸露者有

12.414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1.85%。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地貌类型主要为低山丘陵,依据其岩性和地貌特征可分为三部分。

北部为花岗岩低山丘陵,高度 400—600 米,地貌形态特征是山顶浑圆, 坡度和缓,风化层较厚,坡度一般为 7°—15°,多泉水出露,流量较小。怀九河与怀沙河从西北向东南流动,在低山与丘陵之间形成宽浅河谷盆地和洼地。河谷盆地,土层较厚,坡度一般小于 3°,富水性较好,单井昼夜出水量可达 500 立方米,为主要农业区。

南部地貌类型主要为灰岩低山,位于山前地带,海拔 500—600 米,主要由白云岩和泥灰岩组成,分布面积较广泛,仅在大羊山一带有花岗岩出露。另外在十三陵水库以北有安山岩、凝灰岩和砂砾岩组成的山地。东部山区地势陡峭,地面坡度一般为 25°—35°;西部山区断层破碎带和大羊山花岗岩构成的山地,坡度较缓,一般为 15°—25°,局部为 25°—35°。地下水主要为碳酸盐岩溶裂隙水,埋藏较深,地下水贫乏,唯山前泉水出露较多,本区河谷阶地发育。

东南部地貌类型为火山岩丘陵、岗台地与宽谷,位于平原与山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丘陵海拔高度为 200 米左右,相对高度小于 150 米,由侏罗纪安山岩、角砾岩、砾岩、砂岩和凝灰岩等火山岩组成,北部有少量灰岩。丘陵的地貌形态特点是山形浑圆,坡度较缓,一般为 7°—15°之间,坡麓风化壳较厚,丘陵顶部因强烈剥蚀,土层较薄,丘间地势和缓起伏,海拔 60—80

米,高于相邻平面 20 多米,实为台地,上覆厚层黄土,冲沟发育,地形破碎, 水土流失严重,因地块高,河水低,浇水困难。怀九河、怀沙河与雁栖河从山区进入平原,河谷宽阔,是修筑水库的良好库址。已修建了怀柔水库、红螺镇水库和北台上水库等一系列水库。河谷内阶地与河滩地发育,为主要农业区。

北部花岗岩低山丘陵的气候特点是热量与降水均较丰富,年平均温度为10—11℃, ≥0℃积温为 4200℃,热量资源能够满足河谷盆地二年三熟制的需要,但不够稳定。年平均降水量为 650—750 毫米,夏季(6—8 月)降水450—500 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 300 毫米以上。南部灰岩低山的年平均气温为 8—11℃,≥0℃积温为 3800—4200℃,热量资源仅能满足二年三熟制的需要,但不够稳定。年平均降水量为 600 毫米左右,一日最大降水量可达

300 毫米以上。东南部火山岩丘陵区位于多雨中心的前缘,在地形上处于迎

风坡,故降水较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650—700 毫米,夏季降水 500—550 毫

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 300—400 毫米。年平均气温 11.5℃,≥0℃积温为 4000

—4400℃,热量资源能够满足二年三熟制的需要,但不够稳定。

本自然区人为影响十分突出,山麓下部多辟为农田与果树,广大山地的阳坡分布着灌丛和灌草丛,阴坡分布着中生灌丛。传统果树以板栗、核桃、杏仁、红果、柿为主。在上述生物与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类型主要是山地淋溶褐土和粗骨性褐土以及普通褐土。山地土壤土层薄,质地为砂壤质或砂砾质,暴雨时水土流失严重。沟谷地区,土层厚但肥力低。

  1. 综合评价与建议本自然区发展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一是山麓、河谷地区土层较厚;二是热水条件较丰富;三是干鲜果品资源丰富。不利条件是植被破坏较重,多暴雨,水土流失较严重,山地土层较薄,为此建议如下:

①建立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果果品基地本自然区共有果园 146.2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1.79%,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建立全市性果品基地。北部花岗岩低山丘陵地区,水、土、热等自然条件均适于板栗生长,目前应对现有板栗树加强水肥管理,积极发展喷灌,提高单产。新辟板栗地区最好是选在坡度小于 15°,土层厚度大于 50 厘米的花岗岩母质上,实行集约化经营。在南部灰岩低山,土层较厚的地方,适宜核桃生长,应以发展核桃为主,同时加强现有其它鲜果果树的管理,提高单产。

②绿化荒山,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本区植被类型呈逆向演替,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封山育草,植树造林。对石灰岩山地的阳坡应以封山育草、育灌为主,因势利导,建立荆条基地。发展养蜂,编条等副业生产。对山前旅游区营造风景林,美化环境,发展旋游。对广大山地的阴坡依据立地条件发展薪炭林和速生林。

③开展水土保持工作这里地势起伏,地表组成物质多为黄土,植被稀疏, 降水集中等多种原因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恢复生态平衡和发展生产十分重要。首先改坡耕地为水平梯田;二是在果树分布区也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果树间可种植豆科牧草。丘陵坡地上的果树带之间应有一条草带,使其相间分布;三是沟头,沟口,沟坡,沟底兼治,一条沟一条沟的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④河谷地区土层深厚,地形平坦,水热条件适宜,应以发展粮食生产为宜。只是土地肥力偏低,应以培肥地力为中心。同时应充分发挥小型水库多的有利条件,发展灌溉,提高单产。

  1. 燕落盆地片麻岩丘陵岗台地宜果粮林渔区Ⅱ12

该区主要包括溪翁庄、穆家峪乡大部,太师屯乡西南部,不老屯、高岭乡南部、石城乡东部。

(l)自然要素基本情况本自然区面积有 477.31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面积的 6.84%。地面坡度为 7°—15°之间的土地有 13.20 平方公里,占本自然区面积的 27.65%;坡度为 3°—7°者有 68.77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4.41%;坡度为 15°—25°者有 48.7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0.21

%;坡度小于 3°者,面积约 220.32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6.16%。水库面积 124.62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6.10%。落叶阔叶林有 13.48 平

方公里;针叶林有 26.25 平方公里;混交林有 6.09 平方公里,三者共计 46.84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 9.81%。灌草丛为 93.77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19.65%。厚层土地有 93.59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9.61%;中厚层土地有 229.41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8.06%;薄土地有 25.57 平方公里,

占本区面积的 5.36%;岩石裸露区有 6.219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30

%。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地貌类型以丘陵、岗台地为主,其次为冲积平原,呈环状分布于密云水库四周,海拔 200—300 米,组成物质主要是片麻岩, 西南部有少量灰岩,石英正长岩仅出露于黄土坎一带。地下水为变质岩裂隙水,属贫水区,区内地形破碎,呈波状起伏,丘陵呈浑圆状。台地多向河谷与库区倾斜,其间多宽浅洼地。丘陵地区坡度一般在 7°—15°之间,坡麓在3

°—7°之间。水库以北潮白河与牝牛河段,地势平坦,坡度小于 3°。

本区主要有潮河,白河分别从北部和西北部流经本区,还有许多短小河流从盆地四周汇入密云水库,已兴建许多小型水利工程,以提引密云水库的水灌溉,地表水源有一定保证。

这里由于人为干扰,原始植被已破坏殆尽,多被辟为果园和农田。另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林,灌草丛约有 93.33 平方公里。主要果树有核桃、板栗、梨、苹果、红果、杏等。主要土壤类型有山地普通褐土、粗骨性褐土及褐土性土。土壤质地多为轻壤、中壤,自然肥力较高,土壤保水肥能力强。

  1. 综合评价与建议本自然区的有利条件是土层较厚,水源较有保证, 果树资源丰富,水热条件适宜,有利于发展果粮生产。不利因素主要是地势起伏不平,有水土流失和洪、旱、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①平整土地,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本自然区地势起伏较大,应加强土地平整,修整梯田,完善水利设施和配套工程、综合利用库区海拔 150 米—157 米之间的土地资源。

②大力发展果树,建立干鲜果品基地该区地貌以丘陵、岗台地为主,地势虽有起伏,但坡度较缓,土层普遍较厚,水热条件适宜,果树资源丰富, 应大力发展板栗、核桃、苹果、红果、梨。著名的黄土坎鸭梨产地就在本区。目前应加强果树水肥与技术管理水平,发展喷灌提高单产。

③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和风景林,美化环境密云水库是北京市主要供水源地,也是旅游区,因此,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风景林,延长水库使用效益,美化环境。要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继续营造松柏、洋槐等树种。

④大力发展渔业生产,密云水库水面广,单产低,发展渔业生产潜力很大,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技术管理和体制改革。

  1. 延庆山前洪积扇宜果粮区 Ⅱ13

该区主要包括延庆县张山营、靳家堡、旧县、香营、刘斌堡、大观头、永宁、井庄、大榆树、西拨子等乡的山前地带以及康庄、下屯等乡的东南部。

  1. 自然要素基本情况本自然区面积为 201.07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总面积的 2.88%。地面坡度为 3°—7°的土地有 61.0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0.34%;地面坡度为 7°—15°的有 3.4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69

%;坡度为 15°—25°的有 4.14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06%。落叶阔叶林有 2.16 平方公里;针叶林有 1.35 平方公里;灌草丛有 14.62 平方公里, 占本区面积的 7.27%。厚层土地有 79.501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39.5%; 中厚层土地面积有98.107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48.79%;薄土地有20.696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0.29%;岩石裸露者有 3.483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732%。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地貌类型为山前一系列洪积扇联合而成的洪积扇裙,呈半环带状沿山麓延伸,组成物质主要为黄土。洪积扇的中上部,土层

薄,碎石多,中下部土层厚,碎石少。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南北两个洪积扇裙。南山山前洪积扇裙的特点是面积大,水源缺乏,以康庄、井庄一带发育较好,扇顶坡度为 3°—7°,中下部则小于 3°。在西拨子、高庙屯、井庄、永定一带沟谷密集,沟深达 10 米以上,地形破碎,坡梁地较为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沟谷水源缺乏,多为间歇性水流,地下水也贫乏。北山山前洪积扇裙的形态特征与前者相反,为扇子小,光照充足,有一定水源保证。坡度一般为 3°—7°,以古城、张山营山前洪积扇发育最为典型,热量资源丰富。扇顶和北东向黄柏寺山前断层崖相接。扇顶沟谷发育,多数沟谷常年有水,已修建佛峪口、古城、北张庄、黄峪口等小型水库,可提供部分灌溉用水。

这里的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为 2826.3 小时,热量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气温为 7℃—8℃, ≥O℃积温 3600℃—3800℃,热量资源能够满足一年一熟。年平均降水量为 450—550 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其次是大风、冰雹、霜冻等。

本自然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褐土性土,主要栽培玉米、高粱、谷子、豆杂等旱粮作物,果树有苹果、山杏、梨等。

  1. 综合评价与建议本自然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降水较少,水源不足,土地易旱,土地不平,地力不足,有水土流失、大风、冰雹, 局部地区还有风沙危害。有利因素是光照充足,日较差大,为全市之冠,春、夏、秋三季平均日较差为 11—13.7℃,最大日较差可达 22.9—27.5℃,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土层较厚,土质呈沙性,通透性良好,适宜果树生长。综上所述土地利用方向应以果粮为主。为此建议如下:

①抓好果品生产,建立果品生产基地要充分发挥光照条件好,日较差大, 使苹果着色好,糖分高,品质佳,耐贮藏的优点,在北山山前洪积扇建立苹果基地,而且北山山前洪积扇水源有一定保证,可以发展喷灌,即节水,又可提高产量。同时在成片果园四周应营造防护林网,预防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南山山前洪积扇以发展核桃、山杏等干鲜果为主。

②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环境本自然区地形起伏较大,组成物质疏松,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竭。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必须搞好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为此,必须采取如下措施,如在发展粮食生产时,必须修筑梯田,在梯田内种粮食,梯田埂上植果树,紫穗槐,果树行间种植沙打旺等豆科牧草,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培肥地力,提高单产。在洪积扇裙顶部,土层较薄,立地条件较差,可种植刺槐等薪炭林,以解决社员烧柴问题,又起防风,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对沟谷地区,应以植树种草为主,沟头、沟坡、沟底兼治,以防水土流失;同时应加强土地平整等农田基本建设。

③在康庄等风沙危害地区,应营造防风林网,同时,要大力种植耐风的牧草,以减少风害。

  1. 延庆盆地洪冲积平原宜粮菜区Ⅱ14

该区主要包括城关、沈家营乡和康庄、下屯、大榆树、井庄、永宁、香营、旧县、张山营、靳家堡等乡的一部分。

  1. 自然要素基本情况本自然区面积为 350.80 平方公里,占北部山区的 5.03%。地面坡度为 15°—25°之间的土地有 5.8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67%;坡度为 7°—15°的有 4.35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24% 坡

度为 3°—7°者有 6.17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76%;其余大部地区地面坡度小于 3°。土壤障碍因素有:砂,面积为 10.0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85%;漏,面积为 16.1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59%;渍,面积有 16.7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4.76%;湿,面积为 4.1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17%;盐,面积为 7.2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2.05%;蚀, 面积为 4.0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14%。总计 58.10 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 16.56%。

  1. 区域自然条件概况地貌类型主要是山间洪冲积平原,其次是冲积平原。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泃水河两岸,范围较窄。其它主要为洪冲积平原, 海拔高度 500 米左右,由东向西倾斜,构造基础为断陷盆地。洪冲积平原地势较高,与山前洪积扇交接处有扇缘洼地分布。冲积平原与洪积平原下部是连续的,地形平坦,界线不明显。地下水比较丰富,含水层主要由砂、砂砾石、砂卵石组成,含水层总厚度为 20—40 米。在平原区的东部分布有少量岛

山,如团山、无影山、金牛山等。团山海拔 791 米,平均海拔 550—570 米, 主要由硅质灰岩组成,无泉水出露,除北部山麓有较厚黄土覆盖外,大部分山地土层较薄。坡度为 7°—15°和 15°—25°,植被稀疏。主要为荆条灌丛和灌草丛,水土流失严重。

区内主要河流为泃水河,自东向西横贯本区,在新华营以上河床宽浅, 只有雨季河床才有水流通过;新华营以下常年有水,由于流水切割在河谷内形成弯曲的深槽和一级阶地。在一级阶地上因水土条件较好,多种植各种蔬菜,是延庆县传统菜田区。

这里年平均光照时数为 2826 小时,年平均气温 8.5℃,气温日较差大。

≥0℃积温 3800℃,无霜期长 163 天。年负积温平均为-565—-897℃。因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年平均降水为 450—500 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大风、冰雹、霜冻等。

主要土壤类型为潮褐土、潮土、湿潮土、盐潮土、褐土性土等。

  1. 综合评价与建议本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是地形平坦,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水源比较充足,荒地资源比较丰富;主要限制性因素是地力不足、多自然灾害,气温较低,热量不足。综上所述,区域土地利用方向以种杂粮、发展蔬菜生产为宜。建议如下:

①抓紧粮食生产,粮牧结合本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日较差大,水源较充分,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白河水库的建成,对此区发展灌溉, 克服旱灾将有很大改善,因此,需要抓好水利配套工程,使其尽快发挥效益。必须以培肥地力为中心,除适当采取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措施外,还应大力发展养牛、养猪、养鸡等畜牧业,以畜粪肥田,农牧结合。

②建立北京蔬菜淡季补给基地本区位置偏北、海拔高,气温低,在气候上较北京晚一个节气,适宜马铃薯的繁殖与生长,可发展成为种薯补给区。同时这里有些地区又有种菜基础,因此,可发展西红柿,柿子椒等商品菜, 对调剂北京城区八、九月份蔬菜淡季需求,将有很大意义。

③营造农田防护林网,绿化荒山本区多大风、冰雹、霜冻、干旱等自然灾害,根据因害设防,应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灌草结合;带、网、片结合。继续完善康庄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结合康庄地区多沙荒地的特点, 可种植耐旱、耐沙牧草,合理开发与利用荒地资源,减少风沙危害。同时, 对平原东区的岛山,要封山育草。土层较厚的地方可种植刺槐、山杨等速生

林和果树。

④本区还存在漏、渍、湿、盐等限制性因素,应加强排灌工程,进行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