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南部平原区Ⅵ

本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部,属华北平原北部的边缘部分,是由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冲积而成。整个平原自西北山麓向东南缓倾,海拔高度一般介于 50—20 米之间,东南部最低处仅 10 米左右。按本区气候、土壤条件,原生的地带性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它们主要分布在受不到地下水影响的洪积冲积平原的上部及河间高地,而在受到地下水影响的沿河两岸、扇缘地带及洼地应为草甸。但这里开垦历史悠久,天然植被早已彻底改变,栽培植被居绝对优势,已成为北京市粮食、蔬菜、果品等生产基地。

平原区人口密集,城市化进展快,为了改善环境,搞好“绿化”就成为重要课题。

1.北京平原的植树多为四旁植树,无论从分布上或林带结构上都不能起到较大的防风固砂的作用(按:北京平原风沙危害比较严重,风沙的 85%是就地起沙。)今后应使林网布局合理化和规范化。林带应有主次,与盛行风向垂直的主带要有一定的宽度和多层结构,要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 2.多快好省地建设草皮。就植物群体的外貌来看,搞单一苔草群落是比

较单调的,而被铲除的“杂草”却是自然长出,种类复杂,在绿色禾草衬托下,不断出现各种颜色的花朵,招引更多的昆虫和鸟类,增加人们的舒适感。杂草中会出现一些有碍风景的植物,如蒿类、苍耳、灰藜等,只要拔掉它们就行了。这样在到处都可出现的“杂草”的基础上,通过维护、修整、去粗留精、还可撒些优良的种籽,定会出现绿茵遍地、外貌宜人、沙、尘难起的美好景色。

3.城镇的行道树应多层化,即乔、灌、草相结合。目前有些新建大街路旁绿化是这样搞的,但绝大部分行道树只是单层单行,这会大大降低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止噪音等作用。行道树下通风透光好,有利于灌、草生长。能利用的灌木种类很多,如紫穗槐、二色胡枝子、大花溲疏、黄刺梅、珍珠梅、榆叶梅等都是适应性较强的植物。至于草本层如上所述,可利用自然长出稍加修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