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山区Ⅰ

本区位于北京市的西部,在地质构造和地形上,属于太行山脉的北端, 与北山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褶皱山地的特点突出,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岭谷相间排列。气温、降水的平均状况与北山相差不大,但由于多属石灰岩山地,植被破坏的也比较严重,所以地表迳流少,环境的旱化现象突出。岭谷发育,小环境复杂,且随垂直高度、坡向等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谷地里较为温暖。反映在植被上,一些喜暖的南方植物,沿太行山北上,分布到本区的低山坡谷,如:黄栌、漆树、柘树等。黄栌在海拔 700 米以下的山坡上较为常见,漆树偶见于低山谷地里,柘树原来可能分布要广些,现仅见于潭柘寺。喜暖耐旱的荆条灌丛,是北京山区阳坡的典型代表,但在本区阴坡上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根据本区植被分布的特点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可将本区分为以下五个小区:

  1. 东灵山——笔架山白云质石灰岩、花岗闪长岩,中山,杨桦林、辽东栎林、辽东栎萌生丛,灌丛小区Ⅰ1`

本区西起东灵山,东至笔架山,海拔高度一般在 800 米以上,东灵山海

拔 2303 米,韭菜山 1915 米,黄草梁 1670 米,笔架山 1448 米。地形上主要是由震旦系白云质石灰岩组成的高原,仅在西部和北部有小范围的花岗闪长岩构成的山地。气候高寒,年平均温度 2—6℃,≥0℃的积温小于 3000°, 年降水量 500 余毫米,土层一般较厚,大部分为山地棕壤。

本区森林和萌生丛占最大面积。森林主要分布在海拔 900 米以上的阴坡和沟谷,以辽东栎林、桦树林和山杨林为主。辽东栎葫生丛和北鹅耳枥葫生丛的面积也较大。海拔 900 米以下,阴坡以中生的绣线菊灌丛、蚂蚱腿子灌丛和二色胡枝子灌丛为主,阳坡以半旱生的荆条灌丛为主。海拔较低的沟谷里,核桃、大扁、杏等果树较多。农作物为玉米、谷子,一年一熟。

综上所述,本区植被条件比较优越,只要封山抚育,森林就会很快地恢复起来。在发展方向上,当以林业为主,果、牧为辅。

  1. 百花山——九龙山火山岩、砂页岩、石灰岩,中山,杨桦林、辽东栎林、萌生丛、灌丛小区Ⅰ2

本区西起大黑林,东至九龙山,北临清水河谷,南临大石河谷,东西绵延于门头沟区和房山区之间。海拔高度均在 800 米以上,大黑林、白草畔、

百花山、老龙窝、青水尖等山峰海拔都在 1500 米以上。岩系大部分为侏罗系的火山岩,仅在南缘有石炭——二叠系的砂、页岩。气候条件与上区相似, 但降水量 550—600 毫米,较上区为多。土层也较厚,主要是山地棕壤。

本区范围狭长,两侧居民点密集,人为影响甚重,现有的天然林面积不大。主要的森林为桦树林和辽东栎林,其次是山杨林。人工栽培的成林或未

成林的油松和落叶松较多。灌丛占的面积最大,主要是北鹅耳枥萌生丛、绣线菊灌丛、二色胡枝子灌丛,阳坡 900 米以下主要是荆条灌丛。

本区海拔高度较高,降水稍多,土层一般也较厚,又是重要的分水岭地带,应尽快发展森林植被,涵蓄水源。对天然次生林和萌生丛应封山抚育, 而在那些无林的宜林地上应大力营造新林。

  1. 南雀鸣山——大洼尖——猫耳山石灰岩,中、低山,北鹅耳枥萌生丛, 灌丛小区Ⅰ3

本区西起南雀鸣山,东至猫耳山,大致相当于大石河与拒马河之间的分水岭地区。海拔高度介于 550—1300 米之间,岩系主要是震旦系白云质石灰岩。本区热量条件适中,年平均温度 6—9℃,≥0℃的积温 2800—3800°, 由于夏季东南季风迎面吹来,除西部蒲洼一带较为背风降水较少外,一般年降水量 640—680 毫米。土壤为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

生态环境适于林木生长,但由于人类长期的破坏,除偏僻的西部山区尚有较多的辽东栎林、椴树林外,其余广大山区以北鹅耳枥萌生丛和半旱生灌丛为优势,尤以荆条灌丛的面积最大。

本区一般坡陡谷深,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改善环境,对尚存的次生林和萌生丛应加强封山抚育,而对广泛分布的灌丛首先应封山育灌,逐步营造水土保持林。

  1. 清水河火山岩、石灰岩、黄土,低山、丘陵、广谷,灌丛、果园、农田小区Ⅰ4

本区大致以清水河谷地为中轴,向南北两侧逐渐升高,海拔高度介于 400

—800 米之间,仅少数山脊在 800 米以上。由于海拔较低,又是处于雨影地带,气候温和半干旱,年平均气温 6—10℃,年降水量 500 毫米左右。土壤主要为石灰性褐土。

本区森林已不存在,山坡上全是旱中生和半旱生的灌丛和灌草丛,尤以喜暖、喜碳酸盐类土壤的黄栌分布较广。

本区的环境以发展果树为宜,如灵水的核桃,火村的红杏都颇负盛名。目前这里已是门头沟区产核桃最多的地区。海拔 400—800 米之间的地带,土壤、温度、光照都有利于核桃的生长,可作为重点种植核桃和其它果树的区域。

  1. 东南部低山、丘陵、灌丛、灌草丛、人工林、果园、农田小区Ⅰ5

本区分布在西山区东南部边缘地带,自西南的拒马河谷,向东北延展更昌平县境,大石河谷的大部分地区也包括在内。地形上主要为海拔 550 米以

下的低山、丘陵和山麓台地,个别也有海拔 800 米以上的中山。由于背山向阳,气候温暖,≥0℃的积温大致为 3600—4500°,年降水量 600 毫米以上。

本区人为的影响更加突出,人文景观居主导地位,山坡下部、山麓台地及许多谷地里多辟为果粮间作地。山坡上广泛分布着半旱生的荆条灌丛和散生有荆条的黄草、白羊草灌草丛,偶有小片的人工林——侧柏林、油松林、洋槐林等分布其间。

水土流失严重,山坡上土层极薄,不少的坡面已接近岩石裸露的状态, 绿化任务艰巨,造林难度大。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现绿化。

本区是京郊山前果树带的一部分,温暖的气候很适于果树的生长。主要的果树有柿子、梨、苹果、核桃、枣、红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