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喷出岩

北京喷出岩的分布范围较广,占山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远自元古代以来,曾多次产生喷发岩和火山岩系。其间以中生代侏罗纪最为发育,构成北京西山的百花山向斜、髫髻山向斜、九龙山向斜、北岭向斜的核部;北山地区的四海向斜和花盆向斜的核部;在妫水盆地两侧和密云地区的东部也有分布。

  1. 元古代的喷发岩体

夹于长城系串岭沟组和大洪峪组内。属中、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呈古火山颈相及海底喷发相产出,以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及凝灰岩为主。

  1. 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玄武岩

主要分布在西山各向斜的两翼,为一套经多次喷溢活动形成的玄武质熔岩流。在三家店一带可见三十二次喷溢。每次喷溢之间,可见有 1—2 厘米浅

色的喷发间断面(或所谓氧化冷凝面)。每一喷发层厚度可由 5 米至 15 米不等,但都有底部小杏仁构造带、中部致密块状带和顶部大杏仁构造带等,杏仁体主要为石英、玉髓、方斛石、蛋白石、绿帘石等。柱状节理发育,球形风化明显。本组玄武岩可作铸石原料。本组玄武岩的喷发,受北东方向的断裂构造所控制,喷发类型属裂隙式喷溢。岩层厚度变化较大,自东向西变薄。

  1. 中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

主要分布在门头沟区一带,即百花山、髫髻山、妙峰山呈北东向横贯门头沟区,在地形上组成了一系列高山,其次在昌平、怀柔、延庆、密云也有较大面积的出露。

本组火山岩占北京火山岩的 80%左右,由一套中性火山物质构成的砾岩、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互层组成。火山岩系的岩性和厚度变化都很大,岩石组成也较复杂,主要的有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等。

  1. 晚侏罗世东岭台组火山岩

主要分布在本市西部和北部,西起沿河城,往东经岔道北,沿北东方向断续分布,形成许多孤立的岩穹。分布范围较早、中侏罗世的火山岩系明显北移,在河北省境内也有大面积出露。

本组是由一套酸性、中性及偏碱性岩类组成,主要以流纹岩、英安岩及粗面岩为主,并形成相应成分的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由西往东,沿河城一带以流纹岩为主,相应的有流纹质火山角砾岩;小张家口则以流纹岩、英安岩、粗面安山岩及相应成分的火山碎屑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