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然地理》出书,令人激奋!

早在六十年代前期,我系就组织教师为高年级开设了“北京自然地理” 讲座。1979 年以来,系里把“北京自然地理”作为一门正式选修课程。这门课程,是在我系众多师生多年来深入实际,对北京地区不断进行野外考察, 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认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开出的,引起全系师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为了体现我系为首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思想,突出我系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工作特点,在多年开课讨论和不断充实教材的基础上,1986 年将“北京自然地理”教材通篇加以整理,从内容结构到文图细节,作了全面修订, 终于 1987 年完成这部具有北京地理特点的区域自然地理专著。可以说,这部书稿是以我系教师为主、众多师生通力合作的一项教学和科研成果。它得来不易,出版可贵!

根据首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土整治的需要,对北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进行全面的和深入的研究,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北京自然地理》一书的出版,不仅为培养北京市的中学地理师资提供了一部必备教材和参考书, 而且为因地制宜做好首都城乡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学依据。

研究地理环境及其区域组成,不能只就其中的个别要素进行研究,还必须研究其整体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不能仅求达到对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还必须研究区域自然条件在区域经济开发和国土整治中的一系列问题。《北京自然地理》一书的作者们,力求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但是否达到应有的地步,尚待广大读者评述。

从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观察,地理环境系统的整体性,只通过各个地理要素特性简单相加的方法来描述,是不能揭示地理环境系统的深刻本质的。地理环境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形态各异,但其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是它们所共有的,并且是它们之间联系的基本纽带。因此,对地理环境系统“三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地理学基础理论在宏观研究上的重要方向。就区域地理的研究来说,如能通过区域整体结构和“三流”的研究分析,去把握区域整体的本质特性,以及区域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机制效应;而后,再通过区域对比研究,为区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供地理依据,那么, 区域地理(含区域自然地理、区域人文地理、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研究, 必然会大有可为,大有用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北京自然地理》一书出版,应视为我系研究北京地理迈出的第一步。随着首都城乡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势必还应对处于变化中的北京地理环境作继续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期取得更新更优的北京地理成果。这可算作我对《北京自然地理》作者们的一点希望。

褚亚平

一九八八年一月,写于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