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京地区的地质构造

(一)地质构造分区

北京市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中部—燕山沉降带的西段。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既经历过大幅度地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积,又产生过剧烈的造山运动。特别是在中生代以燕山运动为主的构造变动,奠定了北京地区地质构造的基础骨架以及地貌发育的雏形。

伴随着地壳运动的发展,褶皱变动与断裂变动广泛发育,岩浆活动也很频繁,特别是酸性深成侵入岩体和中性喷出岩体的分布最广。反映了中生代燕山运动的强烈活动程度。之后,再加上新生代自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北京市的地质发展历史和地貌类型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北京市除去最北端(指怀柔县长哨营以北地区)外,广大地区都位于燕山沉降带范围之内。在此区间,中、上元古界特别发育,是一套基本上没有变质的沉积岩系,呈明显不整合关系覆盖在变质岩系之上,成为古老变质岩系之上的第一个盖层。属于华北地台上一个狭长下陷地带。再根据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等特点,可将本市划分为三个大的地质构造区。(见图 2-1)。1.西山凹陷(1)北京西山褶皱隆起区(2)北京向斜区(3)大兴隆起区 2. 北山隆起(4)青白口穹窿区(5)延庆昌平活动断裂区(6)密怀升起断裂区3.蓟县凹陷(7)平谷稳定褶皱区

图 2-1 北京地质构造分区示意图

  1. 西山凹陷

包括北京西山山区和平原区的大部分。地质特征是自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期间,地壳运动一直处于下降凹陷状态,因而堆积了巨厚沉积物(见表 2-5 上古生界、表 2-6 中生界地层表)故称之西山凹陷。后经燕山运动影响,西部褶皱隆起成山(即北京西山);其东部则下沉埋藏于现代平原之下,上面覆盖有新生代的松散沉积物,形成北京平原。根据地质构造变动的差异本区又可划分为三个地质构造单元(见图 2-2)。

图 2-2 北京西山地质剖面图中的几个褶皱构造

(l)北京西山褶皱隆起区位于西山凹陷的西北部,包括整个北京西山地区以及山前隐伏地带,简称京西隆起。主要由几个大型向斜和背斜构造组成隔档式褶皱构造区,其中著名的有:

髫髻山向斜:轴向为北东—南西向,略成“S”状,西南又有百花山向斜, 东北可延至妙峰山一带。本向斜构造规模最大,其核部由中侏罗统髫髻山组组成,构成向斜山体也最高,主峰清水尖海拔达 1528 米,髫髻山 1524 米,

百花山 1991 米,妙峰山 1291 米。

九龙山—香峪大梁向斜:位于髫髻山向斜的东南侧,二者轴向基本平行, 其核部由九龙山组、翼部由石炭二迭系及下侏罗统组成,也是向斜山,主峰969 米,两侧坡谷是门头沟煤系出露地点,南有北京煤矿基地的门头沟;北有永定河谷,也是煤矿区。

北岭向斜:位于周口店的西北部,房山侵入岩体在它的东南侧,受侵入岩体挤压影响使北岭向斜呈新月状。其核部由九龙山组组成,主峰猫耳山高

1307 米;翼部也是产煤区。

上述诸向斜构造之间都存在有较为狭窄的背斜构造,遂形成宽向斜与窄背斜相间分布的隔档式褶皱,构成北京西山在地质构造上的主体。在地貌上, 凡是向斜构造部位,其核部多构成高山;而背斜构造部位往往成为低谷或洼地。另外,由几个以孤立的侵入岩体为核心的小型穹窿构造区,也因差别风化等原因形成负地形,构成低矮的丘陵区。如上苇店穹窿和房山花岗闪长岩体等地。

  1. 北京向斜区(北京凹陷)位于北京城之下,呈北东—南西向展布, 上面覆盖有新生界的松散沉积物,呈平原地貌(见图 2-3)。

图 2—3 北京凹陷—大兴隆起构造剖面图

中生代末期,北京西山地区在不断褶皱隆起的同时,平原地区则不断地相对下降,继续接受白垩纪和第三纪的沉积,形成向斜构造,上面覆盖有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在向斜不断下降的同时,断裂变动也很发育,向斜内产生了一系列与轴向一致的断裂带,也呈北东—南西向。著名的八宝山—高丽营断裂带就位于本向斜的西北边界上。东南侧有南苑—通县断裂,因而,在原有向斜构造的基底上又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地堑构造格局。

  1. 大兴隆起区。介于北京凹陷与固安—大厂凹陷之间的隆起地段,也呈北东—南西走向,宽度约 18 公里。基底为元古界和寒武系,组成沿走向延伸的平缓褶皱,上覆第四系。其间缺失上侏罗系—上第三系。与两侧沉降区相比为上升隆起地带。其顶部在大兴黄村、旧宫一带,第四系厚度仅五、六十米,沿走向(北东—南西)其厚度可增至三、四百米甚至五、六百米。其地表亦呈平原地貌,与北京向斜都位北京平原之下。
  1. 北山隆起

自元古代末期隆起后,除有零星寒武纪沉积外,一直处于上升隆起环境, 特别是经历了中生代大规模造山运动并伴随大量酸性深成岩体的侵入活动, 使本区处于长期剧烈剥蚀条件下,致使属于深成侵入岩体的花岗岩体大面积暴露于高山之巅。其间只有一些断陷盆地中沉积了中生代的中性火山岩系。自西而东,依次分为三个小区:

  1. 青白口穹窿区 主要由元古界雾迷山组构成,核部有酸性岩体侵入。岩层分别向东、南、西方向倾斜,西北翼被沿河城断层切断,实际是多半个穹窿构造,代表元古代以后,长期处于隆起剥蚀环境。

  2. 延庆—昌平活动断裂区。包括怀柔西部地区,区内有大面积酸性岩基出露。岩体的侵入受区域断裂方向控制,说明中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当时, 地壳产生复杂褶皱、断裂变动及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并伴有大幅度抬升运动。——在断陷盆地中,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系发育,也反映了当时构造运动与火山活动的激烈情况。

  3. 密怀升起断裂区 区内除了有大量深成、浅成侵入岩体外,有大面积太古界变质岩系外露。说明本区地壳强烈上升并长期遭受剥蚀。

  1. 蓟县凹陷

蓟县凹陷在元古代时是一个以蓟县、兴隆、平谷为中心的沉降区(属于燕山沉降带中心地段)。境内系统地沉积了中、上元古代地层,最大厚度可达万米,成为我国北方中、上元古界标准地点,也是世界上典型地区之一。被国际地科联有关组织推荐为国际上的标准层型候选剖面之一。经国务院批

准,已将其列为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①。

  1. 平谷稳定褶皱区 属蓟县凹陷中的一个小区,大部分位于本市范围之内。本区自元古代末期上升成陆,后经地壳运动形成平缓褶皱构造地段。境内元古界广布,之上缺少更新的地层。只有在平原、山前等地带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