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古界

太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密云县境和怀柔县东北部,延庆、昌平、平谷等县亦有零星分布。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及混合岩化等特征分为两个群共七个组。密云群为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分三个组,由老至新为沙厂组、大漕组、阳坡地组,总厚度达三万余米。张家坟群分四个组,由老至新为石城组、椴树梁组、山神庙组、宋营子组,总厚八千余米。(见表 2-1)它们的走向为北东至北东东,从总体外观上看,似呈向西北倾斜的单斜

表 2-1 北京太古界划分表

构造。据近年工作结果表明,存在较复杂的紧密同斜褶皱。

密云群的变质程度较深,以各种类型的片麻岩为主,并夹有麻粒岩、混合岩。张家坟群变质程度较浅,以片岩、片麻岩为主,石英岩、大理岩次之, 混合岩化不发育。两群均含铁矿。密云群有一同位素年龄值为 23—24 亿年, 张家坟群没有年龄资料。两群之间为断层接触。密云群可能相当于河北太行山地区的阜平群(见表 2-2)

表 2-2 中国前寒武年代——地层划分表(年代单位:亿年)

年代表

6.1

10

19

25

28

造山运动

蓟县运动8 晋宁运动

16 吕梁运动

22 五台运动

阜平运动

地层表

震旦系

元古代

晚元古代

中元古代

青白口系

蓟县系

早元古代

长城系

太古代

晚太古代

滹沱群

太古代早

五台群

阜平群

迁西群

  1. 密云群(Army)

主要分布于密云县北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本市出露最老、变质最深的岩层,属于中深及深区域变质程度,岩性为各类片麻岩及麻粒岩,普遍受较强的混合岩化作用。下分三组:

  1. 沙厂组(Ars)分布于密云县墙子路、大城子、沙厂、穆家峪等地,

其次在平谷县关上、万庄子,怀柔,昌平县南口附近及延庆县红石湾等处也有零星出露。

岩性以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混合岩化发育,主要为阴影状、条带状,其次为星占状。出露总厚度约 17346 米。

  1. 大漕组(Ard)分布于沙厂以北,龙潭沟——沙岭子以南。包括东庄禾、太师屯、放马峪以西、上甸子、不老屯、石城以东一带。

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大量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和斜长角闪岩等,且纵向和横向变化较稳定,出露厚度约 9734 米。

  1. 阳坡地组(Ary)分布于半城子——黄土坎以西、白马关——杨房子以南、冯家峪——赶河厂以东地区。岩性以黑云斜长片麻岩、角斜片麻岩为主。纵向变化较大,横向变化较小,厚约

    4692 米。

密云群的三组从下到上,变质程度由深变浅、混合岩化由强到弱。各组段之间均为连续过渡的接触关系。

  1. 张家坟群(Arzj)

主要分布于密云西北部及怀柔中部地区,围绕云蒙山花岗岩体,呈向北突出的弧形分布。为一套以片麻岩、片岩为主,下部含较多的石英岩、大理岩的浅变质岩石。地层的成层性较好,延伸稳定,混合岩化作用较弱。属浅、中深区域变质。其大型构造为短轴背斜。自下而上可分为四组:

  1. 石城组(Arsh)围绕云蒙山岩体呈带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岩体的东侧及北测,即密云县石城至张家坟一带,西侧仅零星出露。岩性以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夹石英岩为主。岩层由东向西变薄,与云蒙山岩体呈侵入接触,使其出露不全。出露最大厚度为

    486 米,与下伏密云群阳坡地组之间为断层接触关系。

  2. 椴树梁组(Ardn)分布于密云县贾峪、椴树梁、二道城至四合堂及怀柔县梧桐豪等地,即围绕云蒙山岩体的东、北、西三面成环状分布。岩性以石英岩、大理岩为主,还夹有板岩和片岩,顶部夹有一层很薄的赤铁矿层。岩层厚度约为

    659 米。在最底部的局部地点(密云沙坨子)见厚三至四米的不稳定的同生砾岩,被认为是底砾岩。

  3. 山神庙组(Arss)主要分布在云蒙山岩体的北部、西北部,西从怀柔崎峰茶、琉璃庙至大北沟门一带,东经百庙子、四合堂,东止于冯家峪之西,呈弧形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黑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有透镜状或似层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层。岩层总厚度为1631—5264

    米。

  4. 宋营子组(Arsy)分布于山神庙组的北部及西部,即密云县白马关以西,榆树底至怀柔县大蒲地沟、马圈子、德田沟一带。西部以干沟门——

    琉璃庙——崎峰茶断层与山神庙组相接触。北部则由断层开始向东延续到白马关以南。岩性以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总厚度1519—1958 米,自西向东逐渐变薄。

综上所述,张家坟群变质呈度浅,其沉积韵律较明显,原岩成分由泥砂质——硅质——钙质——泥砂质——泥质,构成一大沉积旋回,每组以至每一段可形成更小的旋回,反映当时地壳运动频繁,海水逐渐加深又逐渐变浅的沉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