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地温与冻土

  1. 地温

地温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关系到建设部门冬季施工等。

地面温度:北京地面温度的分布规律与气温的分布规律大体一致。年平均地面温度比气温高 2— 3℃。平原地面平均温度为 13.6℃,山前暖区为14.1

℃,山区为 10.9℃。

各季地面温度见(表 4-14)。一月是全年地面温度最低的月份,地面温度为-5.2℃—-9.7℃;4 月地面温度上升到 14—17.5℃;7 月地面温度最高为 28.3—30.9℃;入秋以后地面温度迅速下降,10 月为 10.8—14.1℃。冬季地面温度低于气温,其他季节地面温度都高于气温。

地面极端温度:由(表 4-14)可知,不论平原或山区,地面极端最高温都在 60℃以上。地面温度的年振幅可达 90℃以上,远远超过气温的年振幅

(约 60℃)。地面温度和气温一样从 12 月到次年 2 月在 0℃以下,但极端最低地面温度低于 0℃的日期,可提前到 10 月,向后推到 5 月都可出现。

地中温度:地中温度的变化首先从土壤表面开始,通过分子热传导方式, 逐渐影响到深层土壤温度的变化。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热量向深层传递。夜间,地面辐射冷却,热量从深处向上输送。这种热量传递是缓慢进行的,因此地中温度的变化时间较地面就

Ⅰ区平播、套种一年两熟并重区

Ⅱ区 稳定的两年三熟及部分实行套种一年两熟区

Ⅲ 区 不稳定的两年三熟区及部分一年一熟区过渡带(该区可为冬小麦北界及果木适宜区)

Ⅳ区一年一熟区

图 4-13 北京地区种植制度的热量分区图

要逐层落后。大致每深 20 厘米左右,落后 6 小时。冬季地中温度随深度的变

化不一样。从(图 4—14)看出,北京地区从 10 月至第二年 1 月,随着深度的增加地中温度逐层升高。4 月至 8 月则随深度的增加地中温度逐层降低。3 月和 9 月为过渡时期。而且随深度增加,地中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振幅逐层减小,达到一定深度以下就无变化,该深度土层称恒温层。北京地面温度年较差 34.7℃,到 3 米深年较差为 7.7℃,中纬度地区恒温层深度约在 15

—20 米处。

  1. 冻土

北京平原区在 11 月上旬进入夜冻、日消的不稳定结冰期。大约半个月以

后,到 11 月下旬就进入封冻期。山区封冻期比平原大约早 10 天左右。平原地区土壤解冻大致在 2 月下旬开始,3 月底前后冻土完全融化,在这以后, 如果遇到比较强冷空气,气温猛降到 0℃以下,土壤仍可重新冻结,但维持时间不长,一般多 5—6 天就消失。长城以北,大约要比平原晚半个月左右解冻(见表 4—14)。

冻土深度:平原地区约 60 厘米;山区可达 1 米以上。最深冻土一般出现

在 1 月下旬到 2 月底之间。

图 4-14 北京不同深度地温年变化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