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草甸

北京平原地区的草甸,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两岸,目前多数已开辟为农田苗圃或人工草场。现有的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 1800—1900 米以上平

缓的山顶和分布在海拔 1000—1600 米的林间隙地。1.山顶杂类草草甸

分布在海坨山、灵山、百花山、百草畔,海拔 1800—1900 米以上的坡顶。这里气候温凉湿润,为中生草本植物繁茂生长创造了条件,草群密集总盖度

在 90%以上。叶层平均高度 30—40 厘米,生殖枝层高达 80—100 厘米。种类丰富,以中生杂类草占优势。主要种类有苔草、山马蔺(Iris ruthenica)、雪白风毛菊(Saussurea nivea)、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铁丝草

(P.sphondylodes)、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 pelaloideum)、地榆、拳参(Polygonum bistorta)、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野罂粟(Papa

-vernudicaule)、马先蒿(Pedieularis)、龙胆属(Gentiana)等。个别地段生长有少量的山柳(Salix philicifolia)等灌木。

这类草甸可能不是原生植被类型,而是由于原生针叶林遭到破坏后,因山顶风大,针叶树不易恢复生长,使杂类草草甸得以发育,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百花山顶寺庙遗址周围保留的数株高大的华北落叶松(可能是人工栽植,但生长良好)及门头沟灵山海拔 2250 米处残留的华北落叶松树种,均可说明过去有针叶林的存在。从目前情况看,山顶杂类草草甸的分布有日趋缩小的趋向。在白草畔北坡,人工华北落叶松林已近山顶。同样百花山北坡, 山柳灌丛,棘皮桦林也接近山顶,加上草甸群落内也可见零星灌木生长,都可说明山顶杂类草草甸的次生性。

2.林间杂类草草甸

分布在海拔 1000—1600 米的林间空地,与周围森林成复合分布,多数出现在砍伐和火烧迹地上,也有一些发育在林间撂荒地。草群郁闭,总盖度在90%以上。主要种类有苔草、野古草、地榆、紫花野菊、大花杓兰、藜芦、山萝卜等,种类组成和相邻的桦树林林下草本层接近。说明本群落可能是桦树林遭到破坏后发育的。

上述两类草甸是山区的天然牧场,每年夏季都有成群牲畜在此放牧。